牙体牙髓疾病使用抗生素预后的康复效果研究

2021-05-21 14:55范淑霞张志慧刘磊荆凤娟焦雪
中外医疗 2021年9期
关键词:硝唑合剂牙髓

范淑霞,张志慧,刘磊,荆凤娟,焦雪

齐齐哈尔市五官医院牙体牙髓病诊室,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牙体牙髓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该疾病主要因为牙体硬组织病变与牙髓组织病理性变化所致。在此其中包含牙髓病以及龋齿、牙体硬组织非龋蚀性病变。龋齿是一类因多种因素所引发的牙体硬组织慢性病损,其具体会表现为有机质分解以及无机质脱矿两类。随着受试者病情的不断进展,其自身牙齿色泽发生变化。患者的临床表现为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牙龈发炎等[1]。中老年人为罹患牙体牙髓病的好发群体。现如今,此疾病已然被WHO组织列为一类需要防治的疾病。所谓根尖周病,主要指的是局限在患者牙根尖四周组织的病变,其中包含急性以及慢性跟周炎;而牙髓病则指的是人体牙髓组织发生病变,其中包含牙髓退变、牙髓坏死和牙髓炎症。导致牙体牙髓病发生的原因较多,细菌为最重要的致病因素,重点体现在厌氧菌方面。另外,吸烟、牙牙合创伤以及炎症本身也会导致疾病进展[2]。倘若未能在第一时间对患者开展治疗,将会对其自身口腔健康造成影响。对牙体牙髓病患者应用奥硝唑和剂辅助性填充治疗,能够取得满意成效。为了证实该理论的真实性,结合实际情况,该文方便选择2017年9月—2019年9月来该院接受疾病治疗的124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部分患者应用了上述方法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来该院接受疾病治疗的124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诊断,患者存在程度不一的牙龈肿胀、牙齿缺损以及牙齿疼痛等情况,通过口腔X线检查,证实患者存在牙根尖病变以及牙周间隙异常的情况。

该实验参照最新版《口腔科学》中和牙体牙髓病有关的诊断标准[3]。受试者牙齿存在放射性疼痛症状,疾病早期为阵发性,通常持续数分钟。在此后间歇数小时,晚期表现为持续性疼痛。在冷热刺激后,均会出现剧烈性疼痛,平躺时尤为严重。受试者的牙齿存在程度不一缺损情况,牙龈红肿,甚至对于自身视力造成影响。患者的患牙穿髓、探痛显著。通过影像学检查,表明受试者牙周间隙病理改变,牙槽骨吸收显著,牙根尖存在病变情况。

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不全者;血液疾病者;机体免疫功能异常者;心脏病者;奥硝唑过敏者;传染病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受试者自愿参加实验调查,在此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该实验通过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符合赫尔辛基宣言。

现按照就诊次序,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每组62例。对照组内男性34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46.39±2.18)岁。观察组中男性36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46.59±5.37)岁。经对比证实,两组受试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受试者使用奥硝唑合剂完成辅助填充治疗。具体方法为:于樟脑酚棉球内加入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40325),为其开展暂时性封存疗法。通常对患者实施1~4次治疗。于受试者牙痛以及牙龈肿胀、牙龈出血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后,混合适当丁香油粘固粉以及奥硝唑合剂,最终形成糊样根管填充剂。对受试者开展永久性填充牙根管治疗,在此后择取磷酸锌水门汀加以垫底。

对照组受试者接受常规化填充剂永久性根管填充疗法。利用甲醛甲酚实施暂时性封存,通常实施1~4次治疗。于受试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后,利用常规化填充剂或者干髓剂开展牙根管永久填充工作。两组受试者均为每6天实施1次暂时封存和换药,患者治疗半年之后予以复查。有效明确受试者疾病改变情况。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受试者治疗有效率情况:该实验采用卫计委最新颁布的关于牙体牙髓疾病临床治疗评判标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全面分析[4],显效:患者经治疗后,原有炎症表现全部消失,通过X线影像学检查发现牙槽骨和牙根尖均正常;有效:患者经治疗后,原有炎症表现有好转迹象,通过X线影像学检查发现受试者的牙功能基本复原,Ⅱ度以上牙石发生松动;无效:未达到上述治疗标准者。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分析两组受试者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受试者治疗有效率情况

对照组受试者治疗有效率为77.4%,观察组为96.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受试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2.2 两组受试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8%,观察组为3.2%,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受试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受试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牙体牙髓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老年人群为罹患该疾病的好发群体[5]。最近几年,我国牙体牙髓病的发生概率有所上升[6]。针对于此类疾病而言,必须使用有效方式对患者开展治疗。牙体牙髓病主要临床特征为牙齿放射性疼痛、牙龈红肿、咀嚼功能下降。该疾病为一种因多因素影响之下引发的牙体硬组织慢性受损。疾病的根尖周病变一般局限在牙根尖四周组织位置。其病变类型主要包含慢性根尖周炎以及急性根尖周炎两类。如果没有在第一时间对患者开展行之有效的治疗,会对病患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影响[7]。

造成牙体牙髓病发生发展的原因为细菌感染。在此其中,较为常见的细菌为兼性厌氧菌以及专性厌氧菌。通过最新流行病学报告研究可以看出:在中国,牙体牙髓病的发生概率有所上升。中国为老龄化人口大国,当前人们逐步开始重视牙体牙髓病的治疗及预防。在发生该疾病后,不但会影响受试者牙齿美观度,另外也会造成牙齿功能下降[8]。针对于牙体牙髓病,实施常规化填充治疗疾病效果并不显著。由此可见,利用何种有效方式全面提升牙体牙髓病患者临床治疗成效,也成为了诸多学者所关注的重点话题。

该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受试者治疗有效率为77.4%低于观察组96.8%(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8%,观察组为3.2%,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受试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可见,针对于牙体牙髓病患者来讲,应用奥硝唑合剂开展辅助填充治疗,能够取得满意成效,安全性强、有效性高,患者耐受度良好。柳正明等[8]研究指出,78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给予奥硝唑合剂填充治疗)以及对照组39例(给予常规填充剂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证实,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3.2%,观察组为94.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68%,观察组为5.26%。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王振宇等[9]分析指出,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2%(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0.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17%(P<0.05)。该组实验研究结果和国内文献报道结果相似。黎小容[10]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结论,其在发表的文章中表明,奥硝唑合剂辅助填充治疗牙体牙髓病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显著效果,不仅能够降低复发率,同时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奥硝唑合剂由碘仿、地塞米松以及奥硝唑所构成。在此其中,奥硝唑属于该合剂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奥硝唑为一种新式抗菌制剂,其也是消除厌氧菌的常用抗生素。

有学者研究表明[11],在奥硝唑内,起到抗菌作用的成分为硝基,其能够与无氧条件下转变为自由基,后于细胞中等受体相互结合,发挥出物杀死病菌的成效。另有学者表明[12],奥硝唑合剂之中的地塞米松能够发挥出强而有力的抗菌成效。另外也可以起到免疫抑制的效果,可在根本上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提升总治疗有效率。而碘仿为一类经典的防腐制剂,其在遇到某些残留细均组织后,会在短时间内释放出游离碘,进而起到杀死细菌的效果。另外,碘仿也能够发挥出氧化细菌原浆蛋白的成效,使得细菌变性、失活,其在遏制疾病发展中,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2]。

综上所述,对牙体牙髓病患者实施奥硝唑合剂辅助填充治疗,能够取得满意成效,此法安全性强、有效性高,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硝唑合剂牙髓
兽药中非法添加硝基咪唑类药物的检查方法
石硫合剂熬制与保存
HPLC法同时测定退银合剂中6种成分
HPLC法同时测定二陈合剂中8种成分
基于计算机仿真模拟结果推荐老年人左奥硝唑给药方案
CBCT在牙体牙髓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Biodentine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牙髓牙周联合治疗逆行性牙髓炎的效果
头孢地尼与奥硝唑联合治疗盆腔炎临床效果观察
奥硝唑与甲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