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在大体积前列腺患者临床应用效果及并发症探讨

2021-05-21 14:55李相银李平均
中外医疗 2021年9期
关键词:尿流率包膜等离子

李相银,李平均

临沂市人民医院新区医院急诊外科,山东临沂276001

前列腺增生在临床泌尿科中是一种常见多发性泌尿系统疾病,具较高发病率,主要好发于中老年群体[1]。一旦发生前列腺增生,患者可出现尿频、排尿费力、排尿中断、尿急等症状,若不及时予以有效治疗,在一定程度上会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2]。由于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明显上升,人们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改变,且加之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导致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明显呈上升趋势,严重降低人们生活质量[3]。目前,临床多以手术方式治疗前列腺增生,其中多采用前列腺电切术,虽然有一定治疗效果,但由于该手术对患者创伤大,术后易出现膀胱痉挛、泌尿系感染、暂时性尿失禁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降低术后治疗效果[4]。该研究对2018年6月—2019年6月该院收治90例大体积前列腺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分析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在大体积前列腺患者临床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经医学伦理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方便选择该院收治90例大体积前列腺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确诊为大体积前列腺者,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手术禁忌证者,肝肾功能障碍者,精神心理障碍者。

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2.18±3.09)岁;前列腺体积80~160 mL,平均(100.13±40.17)mL,术前血红蛋白5~24 g/dl,平均(12.18±2.10)g/dl。研究组45例,年龄55~74岁,平均年龄(62.12±3.01)岁;前列腺体积80~161 mL,平均(100.19±40.06)mL;术 前 血 红 蛋 白5~25 g/dl,平 均(12.21±2.13)g/dl。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前列腺电切术:通过尿道置入电切镜,电切膀胱颈5点与7点钟处,电切至邻近的精阜上缘,均匀切割腺体,切出标记沟两条,沿此沟向两侧电切,分别通过顺时、逆时针方式切割前列腺两侧叶,同时远近缘、标志沟、切割的深度保持一致,并切割患者精阜周边与膀胱颈口处腺体。研究组采用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使用双极等离子体式电汽化仪,备好双极的离子电刀、切割袢、电视监控设备、F26镜鞘等,用生理盐水给予持续灌洗,压力控制于60~80 cmH2O,电凝功率100 W,电切频率200 W,直视下插入电切镜,观察患者尿道、输尿管口、膀胱颈等,将精阜为标志,于6点处通过点切与电切袢相结合逆推找到增生的腺体以及外科的包膜间隙,用镜鞘将腺体组织剥离,经过外科包膜往膀胱颈的一侧显露外科包膜,再剥离前列腺的中叶,360°剥离增生腺体直至外科包膜,在12点位置自上而下根据一定的顺序快速将冲出已剥离腺体切碎,切平、修整创面,给予止血。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对两组术后3个月、0.5年、1年的残余尿及最大尿流率进行比较;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以生活质量表(SF-36)为依据,评估两组生活质量,分数高生活质量越好[5-6]。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

研究组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导尿管留置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s)

?

2.2 两组残余尿与最大尿流率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0.5年的残余尿及最大尿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年残余尿与最大尿流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残余尿与最大尿流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残余尿与最大尿流率比较(±s)

?

2.3 两组并发症

研究组暂时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包膜穿孔、膀胱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4 生活质量评分

研究组社会功能、身体功能、角色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

3 讨论

在临床泌尿科中,前列腺增生属于一种较为常见多发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好发于中老年男性。该疾病主要将尿频、尿急、排尿中断、排尿费力等作为临床表现,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不良影响[7]。目前,临床治疗前列腺增生多采用前列腺电切术,虽具有一定疗效,但因该手术对患者创伤大,术后易出现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如膀胱痉挛、包膜穿孔、泌尿系感染等,会严重降低患者手术效果[8]。为探讨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在大体积前列腺患者临床应用效果及并发症观察,该研究针对该院收治90例大体积前列腺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分析。

该研究显示:研究组导尿管留置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年残余尿(3.43±1.24)mL与最大尿流率(28.83±1.72)mL/s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社会功能、身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暂时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包膜穿孔、泌尿系感染及膀胱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22.22%(P<0.05),结果与何光阳[9]研究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38%明显低于对照组38.71%(P<0.05)]相符。表明临床使用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患者,可促使患者术后早日康复,减短其导尿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改善远期的残余尿与最大尿流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显著。分析原因:在临床上,前列腺电切术是治疗前列腺增生常用方式,该手术方式虽然有一定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病情,但由于其属于一种有创手术,术后易出现并发症,加重患者病情,影响手术治疗效果[10]。近些年,临床逐渐将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应用于大体积前列腺增生治疗中,这不仅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还得到了临床与患者的认同[11-12]。该次研究中,临床使用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患者,该术式在手术过程中不是单纯使用剜除术,其能避免或减少发生残留前列腺组织塌陷、包膜穿孔、大出血等现象,手术时沿两侧中叶通过使用顺时针、逆时针方式剥离两侧叶组织,可减少机体组织损伤,促使患者术后早日康复,大大缩短了导尿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同时,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定位准确,手术医师能仔细探查增生组织所产生的包膜,可以快速完整切除增生组织,提升切除质量,这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病情,有效优化其残余尿和最大尿流率。受外部环境与样本例数等因素,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有待临床研究分析补充。

综上所述,临床将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应用于大体积前列腺患者中,能促使患者术后早日康复,减短导尿管留置及住院时间,改善远期的残余尿与最大尿流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尿流率包膜等离子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低温等离子切除扁桃体术后出血原因研究
最大尿流率变化值在判断术后尿道狭窄中的应用价值
树脂包膜缓释肥在机插杂交稻上的肥效初探
S30408等离子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分析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鼻腔血管瘤
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的尿流率特点
76例尿道狭窄患者自由尿流率曲线分析
含氮、磷包膜缓释肥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