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配合旋提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

2021-05-21 14:55吴楚升
中外医疗 2021年9期
关键词:正骨根型活动度

吴楚升

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骨伤科,广东汕头515041

颈椎部是骨科常见疾病,随着人们工作压力的提升,颈椎部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较为常见的的一种,该疾病除了有颈椎局部症状外,还会伴有上肢神经支配区域出现疼痛、麻木[1-2]。该疾病具有病程长、起病缓慢、易反复发作等特点,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大。临床上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多采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极少数患者采取手术治疗,但是单一的物理治疗无法取得满意的疗效,现今临床上多采用综合治疗[3]。该次研究中,纳入该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60例,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对照组接受旋提正骨手法治疗,研究组接受电针配合旋提正骨手法治疗,探究电针配合旋提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该院收治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对照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25~69岁,平均(45.91±2.91)岁;病程1~3年,平均(2.15±0.33)年。研究组患者中,男15例,女5例;年龄25~68岁,平均(45.18±2.39)岁;病程1~3年,平均(2.14±0.2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随机选取标准:①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4];②年龄大于20岁;③病程≤5年;④患者以及家属均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⑤该次研究所选病例均获得该院医学伦理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已经接受过颈部手术治疗者;②合并骨质疏松、颈部肿瘤、颈椎结核;③合并脊髓损伤、颈椎不稳;④取穴部位、治疗部位皮肤破损、溃疡等;⑤混合型颈椎部或者其他类型颈椎部;⑥合并其他严重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旋提正骨手法治疗,协助患者采取端坐位,让患者的颈部自然放松,医者在患者的身后协助,放松颈部组织2 min,随后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呈现水平旋转,屈曲至最大幅度,再次旋转至同侧,使用肘部向上牵引下颌,牵引数秒后,肘部用力向上提取,随后再运用放松手法放松肩颈部软组织,每隔3 d治疗1次,连续治疗14 d。研究组接受电针配合旋提正骨手法治疗,旋提正骨手法同对照组,电针疗法:选择肩井、双侧风池穴、足三里、颈夹脊穴,对上述穴位皮肤进行消毒,随后使用一次性无菌针刺入穴位后,以平补平泻手法,针刺强度以患者能够承受为宜,在颈夹脊穴连接电针,留针30 min,每隔1 d治疗1次,连续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有效率: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中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估,显效:患者的颈椎活动度明显好转,疼痛消失;有效:患者的颈椎活动度好转,疼痛缓解;无效:患者的颈椎活动度无好转,疼痛存在;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②统计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左旋、右旋活动度。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2.2 两组患者颈椎活动度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颈椎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左旋、右旋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对比[(±s),°]

?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在中医理念中实属“痹症”“项痹”等范畴,在《黄帝内经》中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该疾病的发生与颈椎长期劳损、风寒邪气入侵有关,久则至痰瘀,不荣则痛、不通者痛[6-7]。故而治疗过程中,应选择电针联合旋提正骨手法治疗,电针可有效地促进颈部肌肉放松,降低神经末梢兴奋性,缓解疼痛;旋提正骨手法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颈椎增生组织对神经的刺激,缓解颈椎疲劳,促进颈椎平衡恢复[8-10]。该次研究中,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96.67%)较对照组高(70.00%)(P<0.05)。李正祥等学者[11]的研究结果中,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9.91%,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9.38%,与该次研究结果一致,均证实了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电针配合旋提正骨手法治疗的疗效较为显著。

近年来该疾病的发生率在逐年上升,患者逐渐年轻化,旋提正骨手法可对目标节段给予准确治疗,有利于颈椎活动度、生理曲度及不合理骨骼的改善,尤其对颈部平衡有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劳损、痉挛、紧张的颈部肌肉,消除受损的软组织炎症。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促进颈椎局部血液循环,疏通颈部缓解经络,放松颈部肌肉,进一步促进颈椎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且高效、安全。因此电针配合旋提正骨手法对疾病的治疗能达到缩短疗程,快速起效的作用。李俊纬等[12]学者的研究中表明,对照组接受旋提正骨手法治疗,研究组接受电针配合旋提正骨手法治疗,两组治疗前数据无差异,治疗后,研究组的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左旋、右旋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该次研究中,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颈椎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左旋、右旋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该次研究结果与李俊伟等研究结果一致,均证实了电针配合旋提正骨手法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颈椎活动度。

综上所述,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电针配合旋提正骨手法治疗,能够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颈椎活动度,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正骨根型活动度
《天台山道家功夫正骨真传》读评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平乐正骨手法源流浅述
岳阳张氏正骨气血理论之以气为先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对TKA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
特殊针法联合循经取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