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应用于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效果

2021-05-21 14:55冯亚娟刘志奎
中外医疗 2021年9期
关键词:丁三醇宫素出血量

冯亚娟,刘志奎

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泰州225500

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中较常见的并发症,更是致使孕产妇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常出血较为突然且出血量较大,未及时有效控制,往往会增加产妇并发失血性休克的风险,甚至可能导致产妇死亡[1-2]。产后出血主要与产妇多胎妊娠、凝血功能障碍、子宫畸形、子宫肌瘤、宫缩乏力以及胎盘前置等相关因素有关,及时采用有效的药物及相应措施对预防控制具有重要作用[3]。临床上以缩宫素为常用治疗药物,但疗效并不理想,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一种前列腺素衍生物,有利于子宫的规律性收缩,降低分娩期间的出血量。相关研究表明,该药物对预防控制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具有显著效果,而且可改善机体凝血功能,对血流动力学稳定起到良好的维持作用[4]。研究方便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的98例高危妊娠产妇详细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用以治疗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以及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98例高危妊娠产妇予以研究,依据数字随机抽取法划分对照组(49例,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9例,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对照组产妇年龄20~39岁,平均(28.35±5.29)岁,孕周36~42周,平均(39.18±1.72)周;观察组产妇年龄21~39岁,平均(28.42±5.32)岁,孕周38~42周,平均(39.21±1.75)周。纳入标准:①满足高危妊娠判别标准;②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常见疾病;③具备剖宫产指征者。排除标准:①生殖系统临床检查证实有恶性肿瘤者;②伴有重要疾病或血液检查确诊凝血功能障碍或感染性疾病者;③具有相关药物禁忌史。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与对照组受试产妇均经腰硬联合麻醉后接受剖宫产术治疗,胎儿顺利娩出后,对照组产妇予以静脉和宫体内分别注射10 U缩宫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5281,规格:1 mL:支×10支);给予观察组产妇宫体内注射10 U缩宫素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5281,规格:1 mL:支×10支)和宫体内注射1mL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 (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070251,规格:1 mL:250μg×10支)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分娩前、分娩24 h后血红蛋白水平并展开对比;②比较两组术中、产后2 h、24 h等各时间点的出血量;③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腹泻、恶心呕吐、面部潮红、气促胸闷以及寒战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红蛋白水平对比

两组产妇分娩后24 h血红蛋白水平相较分娩前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血红蛋白下降幅度相较对照组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红蛋白水平对比[(±s),g/L]

表1 两组血红蛋白水平对比[(±s),g/L]

?

2.2 两组不同时间点出血量对比

观察组产妇的术中、产后2 h、24 h出血量相较对照组明显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出血量对比[(±s),mL]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出血量对比[(±s),mL]

?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相较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率对比

3 讨论

产后出血以宫缩乏力为主要病因,加上产妇存在胎盘早剥以及羊水过多等高危因素,如未进行及时有效治疗产妇极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最终导致子宫被迫切除,病情严重时对母婴生命安全造成威胁[5-7]。产后出血在孕产妇的病死率中占据首位。相关研究表明,相较阴道分娩,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比之高出5倍以上,而高危妊娠导致产妇产后出血风险明显增加,因此加强高危妊娠产妇患者的有效药物干预治疗,对临床预防产后出血,保障母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8]。既往临床对于产后出血患者多采用缩宫素治疗,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子宫平滑肌,使产妇机体内释放子宫内钙离子,肝素进入细胞后对宫缩可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可有效减少出血量,但由于缩宫素半衰期相对较短,大剂量使用宫缩素极有可能导致患者发生水中毒情况,因此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对于产妇来说十分重要。

缩宫素作为首选宫缩剂,对临床防治产后出血具有良好,其主要在子宫上段肌层受体产生药物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四烯酸的释放,促使Ca2+水平明显上升,对宫缩具有一定诱导作用,可实现减少产后出血的目的[9]。加之本药品不良反应少,患者的接受度普遍较高。但此药品半衰期约1~6 min,药效作用时间相对较短,导致药物作用于产妇子宫下段时,可能出现饱和现象。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为主要有效成分,可强化经脱氢酶活性,促使反应时间得以有效延长,短时间内对产妇子宫平滑肌收缩产生刺激作用,且作用时间持久,进而促使宫缩幅度及频率明显增加,实现加速毛细血管闭合、创面血窦融合的目的[10]。另外,结合缩宫素可发挥协同作用,增加Ca2+水平,促使宫腔内压力明显加大,达到止血目的[11]。该研究结果显示,分娩后24 h两组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红蛋白水平为(91.29±8.76)g/L,优于对照组为(84.65±9.15)g/L(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75.29±30.12)mL,产后2 h出血量(204.68±32.11)mL,产后24 h出血量(137.17±27.39)mL,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4.08%低于对照组的20.41%(P<0.05)。常红艳等[12]选取110例产妇进行研究发现,分娩后24 h两组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红蛋白水平为(93.27±8.35)g/L,优于对照组为(82.97±8.11)g/L(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80.33±21.54)mL,产后2 h出血量(125.16±19.07)mL,产后24h出血量(220.94±22.42)mL,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5.45%低于对照组的18.18%(P<0.05)。

综上所述,临床将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方案用以高危妊娠产妇治疗,可取得理想止血效果,有助于控制和减少其产后出血量,有效防治产后出血,且药物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较少,可促使其临床预后改善,因此,此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荐并使用。

猜你喜欢
丁三醇宫素出血量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Foleys导尿管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颈钳夹治疗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