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苯美司片配合GP方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

2021-05-21 14:55陈熙邓恋
中外医疗 2021年9期
关键词:白细胞血小板化疗

陈熙,邓恋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肿瘤二科,广西桂林541002

肺癌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癌症,且大多数 患者的预后效果欠佳,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是晚期,晚期行化疗治疗的效果不佳,中位生存时间仅为8~10个月,1年生存率也仅为40%,其5年生存率为13%[1-2]。非小细胞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的常见类型,约占肺癌总数80%~85%,其中30%~40%NSCLC患者确诊已属晚期,不宜采用手术治疗,因此化疗成为治疗晚期NSCLC的主要手段之一[3-4]。该次研究中,将收治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治疗组)、乌苯美司片加化疗组(治疗组),纳入病例时间为2019年7月—2020年7月,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的该次研究患者均被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60例,能够提供病理报告。治疗组30例,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36~71岁,平均年龄(55.01±1.81)岁;KPS评分50~80分,平均KPS评分(70.48±3.11)分;按照病理类型进行统计,其中18例为腺癌、10例为鳞癌、1例为鳞腺癌、1例为未分型;TNM分期:Ⅲ期17例,Ⅳ期13例。对照组30例,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37~71岁,平均年龄(55.28±1.33)岁;KPS评分50~80分,平均KPS评分(70.44±3.31)分;按照病理类型进行统计,其中17例为腺癌、11例为鳞癌、1例为鳞腺癌、1例为未分型;TNM分期:Ⅲ期15例,Ⅳ期15例。两组临床情况相近,治疗前肝、肾功能及血象均正常,具有可比性,均有客观可测量肿瘤指标,预计生存期>3个月。该次研究获得该院医学伦理会审批。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治疗组:化疗的同时加用乌苯美司片(国药准字H20090287),3片/次,口服1次/d,化疗同时持续服用。对照组:单纯化疗。两组均采用GP方案[(国药准字H20030105)(GEM)1 000 mg/m2,第1、8天,顺铂(国药准字H20033936)(DDP)25~30 mg/m2,第1~3天],同时水化,3~4周为1个周期,治疗两周期以上。两组均采用采取预防用药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所有患者均完善常规检查,于化疗治疗后14 d复查各项常规检查,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联系评估。参考WHO实体瘤近期疗效评价标准[5],客观疗效分完全缓解(CR)即肿瘤完全消失超过1个月;部分缓解(PR)即肿瘤最大直径及最大垂直直径的乘积缩小达50%,其他病变无增大,持续超过1个月;稳定(NC)即病变两径乘积缩小不超过50%,增大不超过25%,持续超过1个月;进展(PD)即病变两径乘积增大超过25%四级。毒性分为0~Ⅳ度,其中0度:白细胞>4.0(1 000/m3)、血小板>100(1 000/m3);Ⅰ度:白细胞为3.9~3(1 000/m3)、血小板为99~75(1 000/m3);Ⅱ度:白细胞为2.9~2.0(1 000/m3)、血小板为74~50(1 000/m3);Ⅲ度:白细胞为1.9~1.0(1 000/m3)、血小板为49~25(1 000/m3);Ⅳ度:白细胞<1.0(1 000/m3)、血小板<25(1 000/m3)。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予以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治疗组有效率(CR+PR)为46.67%(14/30),临床受益率(CR+PR+NC)为86.67%(26/30),对照组有效率为40.00%(12/30),临床受益率为66.67%(20/30),两组临床受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54,P=0.067)。

2.2 免疫功能

治疗前两组T细胞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8及CD4/CD8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及亚群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及亚群比较(±s)

注:与该组治疗前对比,b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aP<0.05

?

2.3 血液学毒性白细胞情况及不良反应分析

治疗组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46.67%(14/30)、血小板下降发生率为43.33%(13/30),对照组为白细胞下降发生率73.33%(22/30)、血小板下降发生率70.00%(21/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0、4.344,P<0.05)。非血液学毒性比较,治疗组胃肠道反应(腹胀、恶心、呕吐等)发生率为80.00%(24/30),对照组为83.33(25/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1,P>0.05)。其他不良反应如肝、肾功能损害、神经毒性、静脉炎等两组均较轻。

3 讨论

化疗药物虽可有效地抑制体内的肿瘤细胞,但是也会导致体内正常细胞受到破坏,故而在接受化疗治疗时,如何有效保护机体免疫功能且同时杀灭肿瘤细胞,是临床用药的重点与难点问题[6-7]。选择一种既能提升患者免疫功能、化疗疗效又能降低化疗毒副作用药物,是现今肿瘤治疗的研究方向之一。乌苯美司片是化疗辅助用药,是从一种链霉素的过滤液中发现并提取的一种小分子二肽化合物,能够有效提高化疗后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临床常用于抗癌化疗、放疗的辅助治疗等[8-9]。

该次研究中,治疗组有效率(CR+PR)为46.6%,临床受益率(CR+PR+NC)为86.7%,对照组有效率为40.0%,临床受益率为66.7%,两组临床受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陆婉玲等[10]学者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组有效率(CR+PR)为53.49%,临床受益率(CR+PR+NC)为86.82%,对照组有效率为44.31%,临床受益率为65.94%,两组临床受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次研究结果与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均证实了乌苯美司配合化疗治疗的有效性。

该次研究中,治疗组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46.67%、血小板下降发生率为43.33%,对照组为白细胞下降发生率73.33%、血小板下降发生率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血液学毒性比较,治疗组胃肠道反应(腹胀、恶心、呕吐等)发生率为80.00%,对照组为8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如肝、肾功能损害、神经毒性、静脉炎等两组均较轻。与夏俊贤等[11]学者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组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42.91%,对照组为73.13%,观察组血小板下降发生率为40.81%,对照组为7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血液学毒性比较,观察组胃肠道反应(腹胀、恶心、呕吐等)发生率为81.94%,对照组为89.8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结果对比,均证实了,乌苯美司配合化疗治疗不仅可以提升治疗有效率,其治疗安全性能够得到保证。

对照组:CD3(45.9±2.2)%、CD4(26.2±2.2)%、CD8(26.5±2.1)%及CD4/CD8(0.98±1.09),治 疗 组:CD3(53.7±2.6)%、CD4(35.1±3.0)%、CD8(29.9±2.6)%及CD4/CD8(1.08±0.21),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张颖等[12]学者相比,对照组:CD3(45.21±2.48)%、CD4(26.52±2.31)%、CD8(25.69±2.21)%及CD4/CD8(0.91±1.04),治疗组:CD3(54.91±2.33)%、CD4(35.74±2.39)%、CD8(29.49±2.83)%及CD4/CD8(1.09±0.22),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研究结果对比,治疗组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及亚群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白细胞下降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乌苯美司配合化疗治疗,对改善患者的临床以及生活质量疗效显著,还能有效地增强机体对化疗的耐受性,提升免疫功能,近期疗效客观,但其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

猜你喜欢
白细胞血小板化疗
白细胞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骨肉瘤的放疗和化疗
跟踪导练(二)(3)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
鸡住白细胞虫病防治体会
血小板与恶性肿瘤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