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性沟通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抑郁及生活质量的提升探讨

2021-05-21 14:55庄艳红王励
中外医疗 2021年9期
关键词:豆状变性满意率

庄艳红,王励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福建福州350005

肝豆状核变性又被称为“Wilson病”,是一种由于染色体隐性遗传而引起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临床特征以脑基底节区变性、肝功能损害为主,患者往往会出现神经紊乱症状、肝硬化等,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1-3]。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肝豆状核变性经治疗后的病死风险降低,但由于该疾病的病程漫长,患者受到病情影响,往往会表现出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状态,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下降明显,故还需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治疗性沟通护理是一种注重沟通技巧的护理模式,主张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渠道,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该研究为探讨治疗性沟通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针对2017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就诊的80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分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80例,对其进行随机分组,每组40例(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年龄21~62岁,平均(41.67±7.35)岁;男22例,女18例;文化程度为小学2例、中学及中专21例、本科及大专14例、本科以上3例。观察组:年龄20~63岁,平均(41.95±7.48)岁;男23例,女17例;文化程度为小学1例、中学及中专22例、本科及大专15例、本科以上2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伦理学要求,经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在知情情况下同意参与研究。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综合诊断,证实为肝豆状核变性;②年龄≥18岁;③文化程度至少为小学;④神志保持清醒。

排除标准:①存在意识障碍、精神障碍;②危急重症;③治疗中断,脱落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自患者入院后,为患者进行口头宣教,如为其讲解药物使用方法,告知患者用药相关注意事项,对用药后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和记录等,并嘱咐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对铜摄入量进行控制。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治疗性沟通护理,组建治疗性沟通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由护龄至少5年的护士组成,每天与患者进行沟通的时长不少于20 min。观察组护理方案除常规护理措施之外,还实施以下治疗性沟通护理措施:①语言沟通:自患者入院后,主动、热情地接待患者,为患者介绍医院环境、病房环境,为患者介绍同病房的病友,介绍主治医生,再进行自我介绍,语气尽可能亲切、和蔼,时刻面带微笑,并询问患者感受,尽可能陪伴在患者身旁,围绕与病情无关的轻松话题(如兴趣爱好)与患者进行交流,淡化患者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和对病情的焦虑感。在患者入院后第2天,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如文化水平,在与其进行沟通,对其倾诉进行认真聆听,在聆听过程中了解患者心理动态,与患者共同分析负性情绪出现的原因,针对负性情绪出现原因对患者进行安抚,开导患者,使其心态得以调整,再结合图片、健康手册,为其讲解肝豆状核变性基础知识及治疗方法,告知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相关注意事项,为患者解答疑问,并列举有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告知患者预防及应对方法,消除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感,帮助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心理防御机制;帮助患者对其自身存在的非理性信念进行识别,询问患者非理性信念是否具有客观的依据,消除非理性信念,重建理性信念。同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为患者家属重点说明亲情陪伴对于患者病情控制的有利之处,嘱咐家属在患者住院期间尽可能陪伴在患者身旁,多多给予患者关心和照顾。②非语言沟通:护士可与患者约定好特殊的沟通手势,在护理过程中,可通过肢体动作、眼神与患者进行沟通,适时通过握手、抚背等动作安抚患者,并注意始终保持面带微笑、神情温和,可适当进行目光接触;根据患者在音乐方面的喜好,挑选舒缓动听的音乐,为患者播放,音量根据所处环境调节,在音乐播放时对患者进行引导,使其轻轻闭上双眼,放松身体;与患者一同商讨,共同对病房环境进行改善,在墙壁张贴温馨的宣传画,将室内光线调整至柔和状态,避免太阳直射,将室内温度、湿度分别控制在22~25℃、50%~60%,并为患者创造独立的空间,安装围帘,保护患者隐私。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①比较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护理满意度。

②不良情绪评分[4]:焦虑选择SAS量表评估,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越焦虑,临界值为50分;抑郁采用SDS量表评估,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越抑郁,临界值为53分。

③生活质量评分[5]:采用WHOQOL-BREF简表(由WHO制订),量表分为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4项,单项0~100分,得分与生活质量呈正比。

④护理满意度:选择自制调查问卷,效度为0.90,信度为0.88,总分100分,0~59分不满意,60~80分一般满意,81~100分很满意,总满意率=很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情绪评分

两组的SAS和SDS评分在护理后相比于护理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两项评分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情绪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不良情绪评分比较[(±s),分]

?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

2.2 生活质量评分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在护理后相比于护理前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护理满意度

护理总满意率观察组97.50%与对照组80.00%比较,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肝豆状核变性主要是由于染色体隐性遗传导致ATP7B基因发生突变而引发的铜代谢性障碍病变,患者伴有脑基底节区变性、肝脏功能受损,由于机体内铜离子代谢异常,铜离子会在患者脑部、肝脏等组织中沉积,引发神经紊乱、肝硬化等症状,严重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健康,严重时甚至会致死[6-8]。临床上针对肝豆状核变性多采取驱铜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铜离子沉积,纠正机体内铜代谢紊乱,从而控制患者病情[9],但由于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病情迁延不愈,无法根治,患者心理状况不容乐观,生活质量也受到影响[10-11],还需采取护理措施。

肝豆状核变性护理中的常规护理措施主要是针对患者进行入院宣教、用药指导及饮食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可规范患者用药和饮食,但护理措施不够全面,无法兼顾到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对改善心理和生活质量无法发挥有效的作用。治疗性沟通护理是一种通过加强护患沟通来达到护理目标的护理模式,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使患者对护士更加信任,可确保护理措施落实到位[12]。该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加治疗性沟通护理,该护理方案包括语言及非语言沟通,其中,语言沟通即通过语言交谈进行沟通,在沟通过程中对患者心理动态进行了解,分析不良情绪出现原因,再对其进行针对性安抚和开导,帮助患者调节心理情绪,同时,为患者介绍肝豆状核变性相关知识,强调治疗的重要性,使其充分意识到配合治疗的作用;非语言沟通可通过肢体动作、目光接触,使患者安心,有利于缓解患者紧张状态,同时,为患者播放舒缓音乐可使患者尽可能放松身心,减轻其心理负担。该研究发现,护理后,SAS和SDS评分观察组分别为(41.68±4.83)分、(42.50±5.19)分,均低于对照组,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等领域的生活质量评分在观察组中分别为(88.45±6.37)分、(89.36±6.28)分、(88.46±6.83)分、(88.57±6.29)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观察组97.50%高于对照组80.00%(P<0.05),说明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应用治疗性沟通护理可切实起到改善心理状况、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有利于促使患者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该研究结果与许彬等人[13]研究报道中的结果存在部分一致,在许彬等人研究报道中,针对67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与实施治疗性沟通护理的60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进行比较后发现,治疗性沟通护理组的护理总满意率达到100.00%,高于常规护理组的91.04%(P<0.05)。

综上所述,治疗性沟通用于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中,可促使患者不良情绪减轻,促使其生活质量提高,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豆状变性满意率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例
征兵“惊艳”
豆状囊尾蚴人工感染家兔效果研究
兰州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达94.14%
不能在满意率百分比上盲目乐观——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首次评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更重实效
儿童肝豆状核变性临床分析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2个家系的基因突变分析
变性淀粉在酸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