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临床路径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

2021-05-21 14:55卢丽妍郑义春
中外医疗 2021年9期
关键词:胰腺炎入院满意度

卢丽妍,郑义春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急诊二区,福建漳州363000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习惯的变化,近年来胆道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而胆道疾病是引发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从而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长[1]。患病者机体能量消耗大,多个器官系统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导致体内环境紊乱。临床主要采用补液、营养支持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再辅以相应的病情监测、心理干预、用药护理等常规护理,虽然病情会得到一定改善,但是由于患者对疾病了解甚少,所以无法改变自身的饮食习惯行为,一旦出现饮食不规律、大量饮酒等行为,就会提高疾病的复发风险[2]。因此,临床应将健康教育作为护理重点,以提高急性胰腺炎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从而自觉地对自我行为进行控制,避免疾病复发。临床路径健康教育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以时间线为主,从患者入院到出院期间为其制定计划性、针对性的疾病知识宣教,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该文就临床路径健康教育对2019年4月—2020年4月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病房收治的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干预效果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病房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00例作为该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并分别实施不同的临床护理干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8~53岁,平均年龄(40.78±3.28)岁;病因:酗酒8例、暴饮暴食10例、高脂血症4例、胆源性疾病28例;其中首次发病20例、复发30例。观察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7~52岁,平均年龄(42.85±3.34)岁;病因:酗酒9例、暴饮暴食9例、高脂血症5例、胆源性疾病27例;其中首次发病18例、复发32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18周岁者;病情稳定且肠道功能健全者;意识清楚、能明确自述症状者;具有良好的沟通与认知能力者;符合2019年版《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中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者;该研究所选病例已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也对该研究的目的、方法及具体步骤有所了解,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年龄<18周岁者;合并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者;存在认知障碍、无法进行沟通交流者;合并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者;伴恶性肿瘤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3 方法

给予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时给予其入院宣教,主要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病房的设置、主治医生和护理人员等相关信息,同时将治疗方法和相应的护理措施告知患者,让患者对治疗过程有所了解;初入院患者难免会存在紧张感和对环境的陌生感,护理人员需注重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以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药以及提醒其相关注意事项等,将不按时用药或擅自停药减少药量或增加药量的后果告知患者,以提高其服药依从性。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具体措施如下。

①在患者入院当天,责任护士评估患者自理能力,一般情况,对急性胰腺炎了解情况,向其患者及家属介绍医院的情况、病房环境等,并将经管医生及所处科室的管理制度、陪护制度、及防火、防盗、防跌倒等情况一一告知。同时建立健康教育路径表格,有计划进行宣教,并挂于病人床尾。指导患者绝对卧床时取弯腰抱膝位可提高舒适感,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其腹痛程度,安抚患者。予床旁心电监护,静脉双路补液,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并对患者入院24 h内的呕吐量和尿量进行记录。提醒患者在入院第1~3天需禁食禁水,将禁食和禁水的目的、作用及重要性等告知患者,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入院2 h后再次对患者的腹痛程度进行评估,若与入院时相比,腹痛程度无明显改善,则遵医嘱对患者插胃管,行胃肠减压,将其胃内气体和内容物抽吸出来。减轻呕吐,腹痛和腹胀,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并做好记录,必要时灌肠从而取得患者的信任。观察患者腹痛缓解情况。

②在患者入院第2~3天,若患者腹痛无明显缓解,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责任护士将解痉镇痛药物的用药方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等向患者进行讲解,同时责任护士2次/d清胰汤胃管内注入,大黄芒硝外敷腹部。询问患者是否有疑惑的地方,鼓励其积极提问,护理人员以耐心的态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其解答,让患者了解用药的重要性。比如清胰汤功用是疏肝理气,清热解毒,通里攻下。大黄芒硝合用能达到以下功效:清热通便;消肿止痛;抗炎;利湿 退黄;化瘀通经等相关用药知识,以提高其用药的依从性。

③在患者入院第4~7天,责任护士询问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倾听患者主诉,并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向患者分析饮食与疾病发生的关系,使患者了解自身饮食习惯的不当之处,建议其在此阶段以低蛋白、低糖低脂的流质食物为主,并多卧床休息,改善机体的消化系统功能,以减少机体耗能。将疾病的致病因素、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等告知患者,使患者在出现不良反应时能够以平常心面对,指导患者通过深呼吸、听舒缓音乐、看书等方式消除其焦虑、紧张等情绪。此外,护理人员还可指导患者在床上做力所能及的四肢运动,并提醒其经常改变体位,以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配合医生复查患者血清淀粉酶肝肾功能和电解质等,责任护士在为患者抽血时可将抽血的目的、检测的意义等向其讲解。

④责任护士宣教及评估后在路径表上签名护士长或者总责任护士每天评估宣教效果,并根据患者掌握情况进行再教育,保证宣教效果。

⑤在患者出院当日,责任护士指导患者切勿食用油腻、辛辣食物,注意饮食均衡搭配,并定时进餐,以少食多餐为主,避免酗酒、暴饮暴食等情况,从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将出院后的药物服用方法、剂量和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请家属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监督。同时,指导患者劳逸结合,保持良好心情,避免疲劳和情绪激动。出院休息1周左右就可以进行适当体育锻炼,比如:慢跑,打太极拳等。提醒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查。总责护士定期进行电话回访。

1.4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和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估。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估时间为护理前、出院时,采用自制问卷评估,问卷内容包括发病原因、禁食事项、注意事项、治疗手段及目的、用药意义等,满分为100分,分数高低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呈正比。自我管理能力的评估时间为护理前、护理后2个月随访,采用自制量表评估,责任护士对患者的饮食控制、定期保健、运动方案、作息行为等情况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分数高低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呈正比。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进行评估,在患者出院时将责任护士将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量表发放给每位患者,量表包括护理人员的衣着言行、解答问题时的态度、专业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是否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等方面,请患者根据自身护理体验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高低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呈正比。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自我管理能力

护理前两组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和自我管理能力评估上述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上述指标评分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的提高幅度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对比[(±s),分]

?

2.2 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s),分]

?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常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常规护理仅针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需求给予干预,虽能改善病情,但患者出院后极易复发,究其原因,是由于患者对该疾病的认识较少,对发病原因不了解,所以在日常生活习惯、行为上没有做出相应改变,从而导致疾病极易复发[4]。健康教育是一项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为目的的护理干预措施,该措施以疾病知识为中心,将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手段、服药后不良反应、饮食注意事项、体育锻炼等相关知识向患者进行讲解,能够大大地提升其对疾病的认识。而采用临床路径的方式开展健康教育能够让患者循序渐进地接受知识,从患者入院当天开始,直至其出院,护理人员每天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时都将相关护理措施的目的、意义等知识对其进行讲解,让患者对医护人员的配合度不断提高[5]。随着护理人员的每日健康教育,患者对疾病的了解越来越多,明白疾病的发生与饮食习惯、结构以及日常运动等具有密切关系,从而自觉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饮食、饮酒、运动、复诊等方面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如该文结果所示,观察组行临床路径健康教育后,其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88.20±3.51)分及自我管理能力(90.61±3.26)分均优于仅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段惠玲等[9]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胰腺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这一研究中,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的相关知识掌握分为(91.73±6.05)分、自我管理分为(90.85±15.93)分,而对照组的相应值分别为(84.39±5.84)分、(86.41±6.21)分,观察组的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该文研究结果相似。应用临床路径健康教育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内涵,能够预见性地,有计划地向患者提供主动的连续的护理服务,不仅增加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还从心理消除了患者的顾虑、担忧,令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有所提升,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对医护工作的开展、护理质量的提升均具有推动作用,因此在出院评价护理工作满意度时,患者就会给予较高评价。该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3.87±1.86)分高于对照组(82.49±3.69)分(P<0.05)。王海晔等[12]在《阶梯式临床路径健康教育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研究中,对观察组采用阶梯式临床路径健康教育,对照组则采用常规健康教育,结果在满意度的比较上,前者满意度评分为(90.58±4.5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39±3.66)分(P<0.05),与该文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临床路径健康教育能够加强其对疾病的了解,并有助于患者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是一种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

猜你喜欢
胰腺炎入院满意度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作文门诊室
作文门诊室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55例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30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