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

2021-05-21 14:55柏玉亭
中外医疗 2021年9期
关键词:肢体康复运动

柏玉亭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盐城224000

脑卒中在临床中又被称之为脑血管意外,是急性 脑血管疾病导致的局部脑功能障碍,一般临床症状会持续超过24 h,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与高复发率的特点,以5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群最为高发,一般会表现出永久性脑功能障碍临床症状,尤其是认知障碍与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发展,甚至危及生命[1]。在近些年医疗水平不断进步的形势下,脑卒中疾病治疗水准有了质的飞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临床致死风险,但是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临床过多的关注临床疗效,而忽略了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运动功能康复指导,导致临床致残率较高[2]。早期康复护理是临床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基本功能的恢复中占据重要地位[3]。故该次试验方便选择2017年2月—2020年5月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87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组护理分析出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今后临床诊治工作提供科学、可靠的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接受治疗的87例脑卒中患者,对上述病例进行随机编码,并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分组,即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4例。对照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30~77岁,平均(50.45±3.4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3 d,平均(1.56±0.47)d。观察组包括男23例,女21例;年龄33~80岁,平均(50.43±3.40)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4 d,平均(1.50±0.50)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发病至入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我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相关疾病诊断标准[4];②CT与MRI影像学技术检查确诊;③单侧大脑性病灶;④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⑤患者知晓试验内容,自愿参加,且患者家属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⑥临床资料全面者。

排除标准:①短暂性脑缺血、缺血性或者出血性脑卒中既往病史;②既往肢体运动与认知功能障碍史;③心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疾病;④精神疾病或者严重失语患者;⑤抑郁或者痴呆症患者;⑥妊娠或者哺乳期患者[5]。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具体如下:

①心理护理:热情接待入院患者,做好自我介绍,并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医师技能等,减轻患者的陌生情绪;多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掌握患者心理变化历程,及时给予专业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心理,减轻心理压力,多多鼓励、安慰患者,在整个沟通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充分注意自身态度与语气,尽可能的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获得患者的认可、理解与配合;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脑卒中相关知识,尤其是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确保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让患者家属充分明白自身鼓励与支持对患者康复的积极性,督促患者家属多多鼓励支持、安慰陪伴患者,使患者心理上获得家庭满足感,提高治疗积极性。

②日常活动:根据患者病情改善状况适当增加训练难度,指导患者吞咽与语言练习,鼓励患者自行如厕、穿衣、洗漱。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早期康复护理:

①认知康复护理:询问患者的日常喜好,加强培养兴趣爱好,鼓励患者多多听舒缓型音乐或者读书,转移自身注意力;通过猜球或者删除字母游戏锻炼患者的思维与记忆力。

②肢体功能位摆放护理:积极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使其明白肢体功能位摆放的重要性,并事先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获得其认可与配合,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位摆放;病情平稳后,协助患者练习坐位,首先取30~40°半卧位,每2~3天增加10°,每日持续练习5~10 min即可,直至患者可90°坐位保持30 min,便可开展耐力训练,但是要注意病情较轻微的患者无需接受耐力训练;指导患者床上训练,如移动、翻身、肢体活动度训练等;针对相应的肌肉进行功能性电刺激治疗。

③康复训练:详细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状况,制定最佳的康复训练方案,如果患者主动活动较难,或者正处于昏迷状态,需要实施关节被动训练,2次/d以上,每个关节活动5~7次即可,但是训练期间,需要注意循序渐进,由大关节至小关节进行练习,切不可着急。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可协助患者练习上下楼梯与站立平衡等训练,指导患者健侧腿步行训练,通过下口令的方式指导患者迈腿,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改善状况,适当增加训练难度,如加快行走速度;跨越障碍物等。

④按摩护理:为患者给予动作轻柔与缓慢的按摩,注意节奏,切不可强刺激,如果患者肌群的肌张力较高,可加以安抚性推磨,使患者肢体充分放松。两组患者连续护理干预8周。

1.4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应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估量表(MMSE)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认知功能,分值3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认知功能改善越佳。

应用Fugl-Mryer量表(FMA)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采用百分制,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运功共改善越好。

应用该院自制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问卷中包括护理相关问题10题,每题10分,共计100分,由患者自行打分,分数在90~100分,代表非常满意;分数在70~90分,表示一般满意;得分在70分以下,代表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6]。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认知功能与运动功能改善状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FMA评分与MMSE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与MMSE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更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认知功能与运动功能改善状况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认知功能与运动功能改善状况比较[(±s),分]

?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总满意率高达88.64%,对照组总满意率是69.77%。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发生了较大变化,加上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重,导致脑卒中发生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7]。脑卒中作为老年人群最为常见的疾病,超过90%的患者会存在肢体痉挛现象,上肢屈肌与下肢伸肌的共同运动会严重阻碍患者回归社会,增加家庭与社会的经济负担[8-9]。一经发病,脑卒中患者往往会伴有失语、神志不清或者半身不遂等症状,亦可影响机体关节活动,不利于日常生活与工作[10]。

脑卒中认知障碍在临床中的发病机制相对复杂多样,不少临床学者认为该病的发生离不开机体颅内胆碱能神经通路障碍,主要是机体海马区神经细胞出现变性坏死或者凋亡引起胆碱能神经系统通路障碍,从而降低了机体乙酰胆碱的释放能力,诱发认知功能障碍[11-12]。但是目前临床并无特效的治疗性药物,所以临床亟需寻求一种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障碍与认知功能障碍的护理干预方式。康复护理作为现阶段临床重点推广的新型护理模式,选择亲切态度与患者沟通,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消除异常心理,通过健康知识讲解,让患者及时获取疾病知识,纠正错误性认知,强化学习内容,加快机体脑细胞的可塑性发展,尽早恢复认知功能[13-14]。另外,被动活动脑卒中患者关节,积极加以运动指导与日常活动指导,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掌握基本生活能力,恢复运动功能[15]。除此之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下,可在很大程度上恢复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保证患者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在该次试验中,两组患者护理前的FMA评分与MMSE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护理后观察组患者FMA评分与MMSE评分(87.25±6.16)分、(29.06±4.55)分较对照组(71.04±5.80)分、(24.60±3.96)分更优,且患者护理满意率88.64%(39/44)较对照组69.77%(30/43)更高(P<0.05)。这组数据充分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机体运动功能与认知功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在黄敏杰[16]文献中,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护理后认知功能评分(23.45±2.01)分与运动功能评分(69.81±10.73)分显著较早期康复护理的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27.81±2.03)分与运动功能评分(90.04±11.29)分更低(P<0.05),与该文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具有积极影响,亦可大大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

猜你喜欢
肢体康复运动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肢体写作漫谈
不正经运动范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疯狂的运动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康复治疗对周围神经修复再生的作用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