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仁东:“天眼”巨匠,追梦寰宇

2021-05-21 20:03王江山
知识就是力量 2021年4期
关键词:南仁东钢索天眼

王江山

少年才子,毅然报国

少年南仁东以吉林省理科状元的身份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在清华大学求学的过程中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他就买了一本英语词典,每天都背单词,为了给自己鼓劲儿,他背会一页就撕掉一页,直到词典中的英语词汇完全存入他的脑海。埋头苦学、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为他日后去国外进行天文观测和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在国外担任客座教授的南仁东已成为国际上小有名气的天文学家,很多国家的天文机构都想聘任他。面对优越条件,南仁东毅然拒绝。他知道祖国需要他,而他的心中也装着祖国的星空。就这样,南仁东回到国内成为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为中国天文界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力量。

踏平坎坷,成就“天眼”

20世纪90年代,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滥用电磁波的现象愈加突出,而当时现存的望远镜很难再探测到外太空信号,人类也就无法再深入探索宇宙。因此,建造功能更强的大型射电望远镜成为各国科研人员的共同目标。

于是,归国后的南仁东首先提出了由中国独立建造一台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设想。1994年,南仁东走上了为FAST望远镜选址的漫漫旅途。射电望远镜的外形像一口巨大的锅,所以最佳的地形就是又大又深的山谷。从1994年到2005年,南仁东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深入大山,最后在贵州省平塘县深山里找到了他梦想中的位置。这一座天然的巨坑,刚好能装下FAST这口“大锅”。

南仁东后來回忆到那个瞬间,说道:“我心中升腾起一个最大的梦想,就是尽早把这里变成一个现代机械美感与自然环境完美契合的天文观测站。”

勇于突破,筑大国重器

2007年,“中国天眼”项目正式立项。南仁东作为这一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和总工程师,负责制定FAST望远镜的科学目标、指导FAST望远镜的建设,开始了新的奋斗。

“天眼”是一个巨大的工程,FAST望远镜直径约500米,相当于30个足球场的占地面积。因此“天眼”的建造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合作,十分复杂繁琐。即便每一个建造系统都有专人把关,南仁东还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亲力亲为,他觉得,这个项目巨大又精密,一旦出现纰漏,后续处理就会很麻烦,还会辜负国家和科研团队的努力。

由于地球在不停旋转,因此这种大型射电望远镜必须是可操纵的,它的天线通常是抛物线形,能将来自轴线方向的天体的波集中到天线上方的望远镜接收器上,以此接收到天外的信息。

南仁东和团队独立自主地设计了一个系统,让FAST可以在地球自转时始终瞄准正在研究的宇宙物体,并进行持续观测,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对射电望远镜的操纵。这套系统不需要复杂的校正机制,因此它的接收平台可以配备更多的仪器。南仁东和团队的这项设计在射电天文学上开辟了新领域,射电天文学界的权威专家认为,这项创新“绝对是独一无二的,从未有人做过”。

“天眼”工程在实际建造中还遇到了很多实际的问题。由于控制FAST镜片的钢索网承重、抗拉强度以及使用寿命都超出了国家工业标准,如果没有符合标准的钢索,“天眼”工程很可能因此失败。最后,南仁东决定带领团队进行技术攻关,改进钢索的制作工艺。两年后,他们终于研制出了符合要求的钢索。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展。

燃尽生命,逐梦星空

在南仁东和团队的辛勤努力下,“中国天眼”进展迅速。然而,在2016年,南仁东罹患癌症,但他仍然坚持工作。2016年9月25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正式启用,开始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信号。那一天,南仁东忍着剧痛,见证了它的落成,这一天,离他产生那个在中国建设大型望远镜的梦想,已经过去了22年。

201T年9月15日,南仁东因病情恶化,抢救无效逝世。南仁东总说自己要为天眼建设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他做到了。

如今,随着性能的提升,FAST的科学潜力逐步显现,超强灵敏度使其在有望在短时间内实现纳赫兹的引力波探测,同时它还有能力将中国深空探测及通信能力延伸至太阳系边缘,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南仁东曾说:“美丽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进入无垠的广袤”。他用毕生心血提高了中国深空探测及通信能力,为世界天文学做出了贡献,他无私奉献、不断探索的精神将激励更多的人向着星辰大海奋勇前进。

猜你喜欢
南仁东钢索天眼
天眼刷“锅”记
南仁东 用心血铸造“天眼”
南仁东用心血铸造“天眼”
南仁东用心血铸造“天眼”
剩余强度广义应力与桥梁钢索的破断——论检测索力不能评定钢索的服役安全性
汉字走钢索
高轨“天眼”诞生记
钢索式液压提升装置在电力建设工程中的应用
神秘的天眼
飞机钢索及相关主要部件的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