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覆盖时期对草莓大棚基质育苗的影响*

2021-05-23 09:01琼,宗
中国果树 2021年4期
关键词:揭膜匍匐茎灰霉病

王 琼,宗 静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100029)

草莓育苗生产中主要依靠母苗抽生匍匐茎进行种苗繁育。目前主栽品种‘红颜’对环境及繁育技术要求高、繁育系数低。应用避雨基质育苗技术,按照北京市气候条件,繁育系数能达到1∶20,667 m2育苗量2.7万~3.3万株[1]。在城市农业用地逐渐减少的背景下,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尤为重要。将母苗从春季提前至秋季定植,是提高繁苗量的有效技术措施之一。在北方冬季中通常需要覆盖地膜,以保证母苗能够顺利越冬,提高其成活率。但是覆膜和揭膜的时期还是依赖经验,不适的覆揭膜时期导致土壤环境不佳,影响种苗生长,也引发后续种植中灰霉病发生严重的问题。为此,2018—2019年笔者开展了草莓秋季育苗覆膜技术研究,比较了避雨地面基质育苗模式下覆膜与揭膜时期对土壤温度、种苗灰霉病发生、种苗质量和数量的影响,为秋季育苗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在北京市昌平区塑料大棚内进行,大棚长50 m、跨度8 m。

试验品种为‘红颜’,于2018年10月9日定植,2019年8月20日结束育苗。供试种苗采用地面基质育苗模式,母苗株距40 cm,每棚定植800株;子苗按照长出顺序,每级子苗分别引压在相应育苗槽内,共4排,子苗株距5 cm,四级以后长出的子苗忽略不计。

1.2 试验设计

(1)覆膜时期比较试验。以经验覆膜时期为参考,设置早覆膜(11月25日覆膜)、经验覆膜(11月30日覆膜,对照)、晚覆膜(12月5日覆膜)3个处理。每个处理为1个大区,每个处理面积130 m2,采用顺序排列法。采样时随机选取每个大区内10个点,每个点采样3株进行指标测定与统计。

(2)揭膜时期比较试验。以经验揭膜时期为参考,设置揭膜1(3月4日揭膜)、揭膜2(3月7日揭膜)、经验揭膜(3月10日揭膜,对照)3个处理。每个处理为1个大区,每个处理面积130 m2,采用顺序排列法。采样时随机选取每个大区内10个点,每个点采样3株进行指标测定与统计。

试验各处理均由同一人统一管理。

1.3 调查项目

(1)测量指标。测量子苗数以及子苗的株高、根茎粗、侧根数、根长、叶面积、叶绿素相对含量、鲜重等,用于对种苗数量、质量等进行评价。

(2)物候期记录。观测记录各处理匍匐茎抽生时期、抽生数量、分蘖数。

(3)温度记录。每个处理安装HOBO记录仪,对地表下5 cm地温进行记录,设定每2 h采集1次,1 d内采集的数据求平均得到日均数据。

1.4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07对试验数据进行平均值、标准误差等的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覆膜与揭膜时期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如图1所示,覆膜处理能够减缓土壤温度的下降。早覆膜处理(11月25日覆膜)后至11月29日平均地温10.4 ℃,较对照(11月30日覆膜)高1.5 ℃;至12月6日早覆膜处理依然维持在6.1 ℃,较对照高1.3 ℃。晚覆膜处理(12月5日覆膜)由于覆盖地膜较晚,地温呈持续下降状态,覆膜时地温4.2 ℃,至12月6日地温2.3 ℃,较早覆膜处理和对照分别降低3.8、2.5 ℃。

图1 覆膜时期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如图2所示,越冬种苗在揭膜前(3月3日)地温10.7 ℃,揭膜1处理(3月4日揭膜)后,日均地温8.7 ℃,分别较揭膜2处理(3月7日揭膜)和对照(3月10日揭膜)降低2.5、3.6 ℃。而对照由于揭膜时期较晚,揭膜前平均地温12.8 ℃,最高地温达到13.9 ℃,揭膜后地温降至9.7 ℃。

图2 揭膜时期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2.2 覆膜时期对种苗数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晚覆膜处理匍匐茎抽生时期分别较对照和早覆膜处理提早5、7 d,单株匍匐茎抽生数量分别增加2.0、5.6个,单株分蘖数分别增加0.5、0.7个。这可能是由于晚覆膜处理母苗较长时间处于5 ℃环境中,提早进入休眠,满足了植株的需冷量,使匍匐茎更容易发生[2]。晚覆膜处理繁苗系数为1∶45,667 m2繁苗量为5.85万株,分别较对照和早覆膜处理增加0.39万、1.30万株。

表1 不同覆膜时期种苗繁育数量比较

2.3 覆膜时期对种苗质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晚覆膜处理灰霉病发生率10.1%,远低于对照(19.1%)和早覆膜处理(22.9%),这可能是由于低温能够抑制菌丝的生长和推迟孢子萌发的时间[3]。从种苗质量上来看,对于根茎粗、侧根数量和根系长度3个关键指标,晚覆膜处理根茎粗1.10 cm,分别比对照和早覆膜处理提高0.17、0.27 cm;单株侧根数为11.8条,明显高于对照(10.3条)和早覆膜处理(9.3条);根系长度11.7 cm,略低于对照。另外,晚覆膜处理的株高和叶面积均高于对照和早覆膜处理。综合来看,晚覆膜处理繁育种苗的质量优于早覆膜处理和对照。

表2 不同覆膜时期种苗质量比较

2.4 揭膜时期对种苗数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2个早揭膜处理(3月4日、3月7日揭膜)匍匐茎抽生数量比对照(3月10日揭膜)分别增加1.9、3.7个,单株分蘖数分别增加1.3、1.1个。3月4日揭膜处理繁苗系数为1∶42,667 m2繁苗量5.46万株,3月7日揭膜处理繁苗系数为1∶46,667 m2繁苗量5.98万株,667 m2繁苗量较对照分别提高10.5%、21.1%。

表3 不同揭膜时期种苗繁育数量比较

2.5 揭膜时期对种苗质量的影响

由表4可知,2个早揭膜处理灰霉病发生率分别为9.7%、11.3%,较对照分别降低9.7、8.1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随着3月气温升高,地膜下湿度大,有研究表明,草莓灰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为19~20 ℃[4-6],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90%~98%[7],地膜下高温高湿的环境极利于病原菌繁殖生长,导致对照灰霉病发生严重。早揭膜处理在株高、侧根数方面略优于对照。

表4 不同揭膜时期种苗质量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草莓秋植技术应用中,适当地晚覆膜、早揭膜能够降低土壤温度,降低灰霉病的发生率,提高种苗质量。晚覆膜处理单株匍匐茎抽生数、繁苗系数、667 m2繁苗量均优于早覆膜处理和经验覆膜(对照),其繁育的种苗在根茎粗、侧根数量等关键指标上也优于其他2个处理。提早揭膜对种苗质量的影响不明显,但是考虑到能够有效降低灰霉病的发生,且繁苗系数和667 m2繁苗量高于经验揭膜(对照),因此也值得推荐。

本试验中,覆膜和揭膜的时期在种植者经验基础上进行设置,比较对地温的连续监测数据,初步得出日平均地温4.0 ℃时覆膜,8.0~10.4 ℃时揭膜,灰霉病发生较少,种苗质量和667 m2繁苗量较高。此外,由于受试验条件限制,仅进行了大区对比,虽然通过多点取样尽量减少误差,但试验结果可能还存在一定偏差,下一步应当对试验结论进一步验证,以便能够更准确地指导生产。

猜你喜欢
揭膜匍匐茎灰霉病
番茄灰霉病巧防治
广河县适时揭膜对玉米产量和残膜回收率的影响
问:地膜大蒜何时揭膜浇返青水?
马铃薯匍匐茎糖类物质变化规律的研究
简述果蔬灰霉病的防治
如何防治棚室番茄灰霉病
葡萄灰霉病的防治
草莓不同节位匍匐茎子苗的光合特性
海滨沙地单叶蔓荆匍匐茎对沙埋适应的生长对策
海岸单叶蔓荆沙埋胁迫下碳水化合物变化与其耐沙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