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城乡社区教育创新研究与实践

2021-05-23 12:07黄河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社区教育广西实践

[摘 要]文章从相关政策解读和广西区情切入,论述了社区教育的顶层设计、区域示范、品牌项目示范和学习先进个人引领、“互联网+社区教育”“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教学模式等五種典型性创新实践,针对广西社区教育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建立较完备的社区教育管理和办学体系、不断创新与数字化深度融合的教学方法、打造好三支队伍等解决思路,为广西社区教育健康快速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社区教育;创新;实践;广西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21)01-0044-08

引言

终身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区教育则是终身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对培养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基层组织治理、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升重点人群职业技能水平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广西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经济特征,在全国社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广西社区教育立足本地实际,通过不懈探索和努力,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创新实践,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广西社区教育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亟待进一步探索。

一、近年来社区教育的相关政策分析

中国特色的社区教育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与西方国家现代社区教育把学校教育职能扩展到社区学习中心或社区学校的理念不同[1],我国社区教育具有政策导向和人民需求导向。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党和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不同的社会发展程度和人民需求制定和推出了针对终身教育(社区教育)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相关文件陆续出台,更贴近百姓需求,更具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一)纲领性文件

党的十八大提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章节中提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包括“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包括“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

(二)政策性文件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共同下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列为十大任务之一,提出“扩大社区教育资源供给,加快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推动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教育部层面的指导性文件主要有两部,2014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出台《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指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各类教育融合开放。”2016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这是一部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文件,全国各省区市在此基础上陆续出台推进当地社区教育的相关文件,使全国社区教育事业发展进入了增质提速的快车道。

二、广西社区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广西是全国唯一一个具有沿边、沿海地缘优势的少数民族自治区,独特的区位优势为社区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空间。根据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末,广西户籍人口5695万人,60周岁及以上人口73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4.87%,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49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0.0%,人口结构的发展变化对社区教育尤其是老年教育提出了新挑战。广西少数民族以壮族为主体,区域内居住着多个少数民族,鲜明的民族特色造就了社区教育丰富多彩的立足点和创新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提出“五个扎实”新要求,作出“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重要题词,这是对新时代广西发展的精准指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广西篇”,也是广西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坐标和路线图,为广西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2]。新时代新使命的召唤和要求为广西社区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新的创新发展之路。

三、广西社区教育的创新实践

(一)顶层设计创新实践

将社区教育工作主动融入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总体布局,紧密结合总体规划部署,使社区教育成为打造学习型社会和服务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之一。广西是全国较早发布老年教育发展规划的省区级单位,2017年12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广西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7—2020 年)》,提出了基本形成富有广西特色的覆盖广泛、灵活多样、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老年教育新格局,建立健全职责明确、主体多元、平等参与、管办分离的老年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渐提升老年教育基础能力,加强支持服务,完善学习网络,拓展发展路径,促进广西老年教育多元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老年教育发展目标[3]。2018年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出台,也明确提出了广西社区教育发展目标:社区教育治理体系初步形成,内容形式更加丰富,教育资源融通共享,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居民参与率和满意度显著提高;建成自治区级社区教育实验区20 个、社区教育示范区 5 个;基本实现社区教育的县(市、区)全覆盖,基本建成自治区、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社区教育体系,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环境;居民参与率和满意度有较大提高,基本形成具有广西特色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4]。为了完成既定目标,2019年11月,广西教育厅下发《广西社区教育示范区和实验区建设标准》,其中明确了5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从制度、体系、经费等方面明确了实验区和示范区建设要求。广西成为全国明确自治区(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和实验区建设标准的为数不多的省区。这几个文件的发布有力促进了广西社区教育的制度性发展,对于广西社区教育特色创新发展有指导意义和操作层面的现实价值。

(二)区域示范创新实践

建设社区教育实验区和示范区是发展中国特色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创新和实践。国务院于1999年下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终身学习体系目标,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开展社区教育的实验工作。教育部在2000年下发的《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为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途径,在部分大城市的区县和部分中小城市进行社区教育实验工作,以实验的方式推动社区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5]。广西结合自身区情,克服经费、人员、机制等方面在社区教育事业起步时的困难,从2017年开始社区教育实验区和示范区评选和建设工作。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已经建成自治区级“社区教育实验区”三批共15个。同时,获评教育部等六部委授予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6个,教育部授予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4个(详见表1)。经过以上示范县、实验区的建设,积累了有关社区教育(全民终身教育)的经验,总结了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方面的规律和特点,探索出了具有实践价值的、在广西实际经济社会环境下通过社区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方法和途径,并对其他市县地区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三)品牌项目示范和学习先进个人引领创新实践

社区教育的发展除了需要党委、政府的核心推动力外,还需要全社会和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智慧和力量,经过实践,树立典型、宣传先进是较有效的方法之一。教育部从2013年开始在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中评选国家级“百姓学习之星”,2016年开始增评国家级“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同时评选更具特色的“事迹特别感人的百姓学习之星”和“特别受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广西从2019年起评选自治区级“百姓学习之星”和“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广西自2016年来获得国家级“终身学习品牌项目”30项,获得国家级“百姓学习之星”23人次,并评选出自治区级“终身学习品牌项目”35项,自治区级“百姓学习之星”32人次,其中桂林市社区大学“尚”学堂——桂林市民喜爱的终身学习共同体项目还获得了2020年国家级“特别受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获奖情况详见下页表2、48页表3)。品牌示范项目和先进个人的评选有效地调动了全社会参与社区教育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使社区教育工作更接地气、更深入人心。

(四)“互联网+社区教育”创新实践

2018年4月,教育部下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信息技术正在快速推动着教育领域发生变革,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加快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广西,社区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由量的积累发展到质的提升,在教育受众覆盖面、学习质量、学习便利性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地发展。在创新实践中,广西的“互联网+社区教育”模式遵循了“信息服务学习,技术改善学习”的理念,为满足全社会多层次、个性化、大规模的终身学习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有效途径。由广西教育厅主办、广西广播电视大学承建并运维的“广西社区教育网(桂知网)”(www.iguiz.cn)于2015年上线,建有精品课程、直播频道、新闻资讯、公告通知、政策法规、生活百科、热门活动等多个栏目,学员可以免费参加课程学习。目前有公益性课程5000余课时的视频资源,内容涵盖法律知识、科学文化、文艺生活、休闲养生、家庭教育等。通过统一用户认证系统,学员可以一站式登陆免费使用10万余册电子书和1000余种杂志数字资源,同时建有同名微信公众号,每周定时推送社区教育资讯和网络学习资源,以其迅捷的扩散和传播方式覆盖更多学员。与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办公室合作在“八桂先锋”手机APP中增设“社区教育”和“两委教育”栏目,主要针对全区党员群体宣传我区社区教育政策、品牌项目、工作动态等信息,开展社区教育活动,为社区教育提供学用资源和平台载体。建设“广西老年开放大学学习平台”微信小程序,专为全区老年学员提供丰富的网上学习平台和资源。所有平台采取“一库多网”模式,运行在云空间,有效保证了网络安全和访问时效性。目前,广西社区教育网(含各平台)月访问达10万人次,推出“疫情防控專题”学习,为向社区居民传达国家政策、提升疫情防控意识、提高健康卫生知识水平作出了应有贡献。

(五)“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传统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方式大多为现场教学(活动),具有实效性强、体验感好、反馈及时等优势,得到学员普遍接受和欢迎。然而目前广西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教学场地、设施、师资的局限性较大,难以满足全民终身学习的要求,亟需创新教学模式,扩大覆盖面、提升学习体验。广西社区教育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采取“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教学模式,突破传统单纯线下教学方式,将线下的现场教学(活动)与线上学习、线上互动交流、在线答疑、成果展示等有机结合,较好地满足了社区教育“增量提质”的需求(见图1)。

四、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广西社区教育工作经过十年来的发展,结合区情,创新实践,取得了许多成绩,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制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发展不均衡

国内学者对社区教育均衡发展提出了三个内涵的认识:一是均等,即所有居民均具有接受社区教育的权利,学习机会与条件均等,称为供给均衡;二是普惠,即每位居民接受社区教育后均能满足学习需求,实现学习预期,称为效果均衡;三是一体化,即各类社区教育资源能深度融合为每位居民服务,称为服务均衡[6]。社会经济发展是社区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地方社区教育发展的平均水平。当前,广西社区教育存在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服务内容和开展形式不均衡等问题。经济条件较好的市县开展的社区教育有些已经达到国内平均水平,而一部分市县仍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城市和农村社区教育发展差距较大,尤其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技能培训方面工作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主要学习内容和课程设计以休闲娱乐和文艺表演为主,与社会经济发展、居民增收、技能提升等方面结合有待加强,学习方式以线下为主,网络学习模式还需要大力推广。

(二)全民终身学习观念有待进一步普及

理念决定行动,只有全民普遍接受并践行“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的观念,才能在全社会真正推进社区教育事业发展。我国社区教育具有鲜明的政策导向性,政府的推动力度直接影响地方社区教育发展水平,而全体居民的终身学习意识和需求则是发展地方社区教育的内生动力。广西全民终身学习观念需要进一步普及。

(三)社区教育资源共享的联动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广义上来说是“没有围墙的教育”,不局限在一地一校、一班一课,而是要整合全体社会资源共同推进。从近年来的调研情况和社区教育品牌项目建设情况分析可以发现,广西社区教育目前主要是教育系统在全力推进,其他各种社会力量需要进一步加入到全民终身学习活动中来。

五、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自上而下建立较完备的社区教育管理和办学体系

自治区、市、县(城区)各级政府应建立高效务实的社区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或建立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制定本级社区教育发展规划,明确体制机制、组织构架、经费筹措、资源共享及整合等顶层设计问题,定期讨论并解决社区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下,各级社区教育指导中心成为各级管理机构,负责日常指导业务工作,同时灵活设立各级社区教育办学实体机构,负责具体教学组织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方法使全民终身学习理念深入人心,使其成为政府关心的事、百姓欢心的事。

(二)不断创新与数字化深度融合的教学方法

增加网上教学资源数量,提升网上教学资源质量,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功能,满足各类学习者个性化需求。可从三个角度切入考虑,一是大力推进基于主流社交媒体的学习过程的构建,突出发展课程视频直播,创建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习共同体。二是大力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业务的加持,对数量庞大的学员学习数据进行合理统计和科学分析,以居民学员学习需求为导向,打造个性化精准推送的学习支持服务。三是坚持融媒体教学资源建设原则,为居民学习者从纸媒、网媒等多渠道提供各种教学资源,真正实现“人人好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目标。

(三)打造好三支队伍

社区居民参加社区教育时会接触三类工作人员,即社区居民会获得三类工作人员的不同类型服务,包括社区教育管理人员、社区教育教师、社区教育志愿者。提升这三支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效果将直接体现在社区居民学员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上,可通过培训、实践、交流等方式开展三支队伍的建设。

六、结语

广西社区教育工作要以人民对全民终身学习的美好向往为根本出发点,立足广西,充分利用广西优势,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发展之路,突出创新实践,使八桂大地全民终身学习理念深入人心,广大城乡社区居民在新时代收获更多、更好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张永.西方现代社区教育理念及其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1(12):25-30.

[2]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加快建設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决定[EB/OL].(2019-06-03)[2020-08-26].www.gxzf.gov.cn/sytt/20190603-750794.shtml.

[3]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广西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7—2020年)[EB/OL].(2017-12-9)[2020-09-15].www.gxzf.gov.cn/zwgk/zfwj/201 71226-670135.shtml.

[4]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EB/OL].(2018-11-26)[2020-08-26].jyt.gxzf. gov . cn / zfxxgk / fdzdgknr / tzgg_58179 /t312607 6.shtml.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通知[EB/OL].(2000-4-27)[2020-08-26].www.moe.gov.cn/srcsite/A07/s7055/200004/t20000427_165158.html.

[6]国卉男,赵华,李珺.比较视野下社区教育的均衡化发展[J].中国远程教育,2019(3):50-57.

[作者简介]黄河,广西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学院院长,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成人教育、远程教育及教学资源建设。

[责任编辑 李培福]

猜你喜欢
社区教育广西实践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数字化阅读:社区教育的创新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论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合作
少年儿童社区教育的对策分析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