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大黄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研究

2021-05-25 09:15吴晶晶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过滤法中和剂平皿

易 伟 陆 崟 吴晶晶 苏 华 李 思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药剂科,江苏南京 210002

保肾片、新保肾片、肾炎宁片中主要成分均为大黄,文献表明,大黄的抑菌性较强[1-9],大黄中有效成分蒽醌类对葡萄球菌、链球菌有显著抗菌活性[7],同时对幽门螺杆菌[7]、大肠埃希菌[7]、肺炎克雷伯菌[8]、沙眼衣原体[9]等均有抑制作用。大黄的这种抑菌性可能影响制剂中污染的微生物,从而影响微生物检测结果。在微生物限度检查中,经常遇到有抑菌性的中药制剂,且抑菌性较难消除。若采用薄膜过滤法消除抑菌性就会使检验方法复杂繁琐、工作效率低。因此急需寻找一种合适的方法来消除中药制剂的抑菌性,建立其方便有效的检测方法。

由于中药制剂中利用中和剂消除抑菌性少有研究,因此本研究采用化学药品中常用的中和剂聚山梨酯80 和卵磷脂进行实验。文献表明,聚山梨酯80 是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增加药品溶解[10-12],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保护作用[13];卵磷脂为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可降低季铵类、双胍类化合物活性,其可以修复细胞膜,对微生物无损伤作用[14-15]。两者联用可降低制剂的抑菌性[14-19]。本研究按照2015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四部通则1100 生物检查法,分别采用平皿法、稀释法、薄膜过滤法和中和法对保肾片、新保肾片和肾炎宁片进行研究,为大黄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提供新思路。

1 仪器与试药

1.1 试药

保肾片(批号:20190426、20190527、20190612),新保肾片(批号:20190307、20190513、20190522),肾炎宁片(批号:20190506、20190520、20190701)均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药剂科提供。聚山梨酯80(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120517);大豆卵磷脂(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180226)。

1.2 定量菌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大肠埃希菌[CMCC(B)44102]、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黑曲霉[CMCC(F)98003]均为第4 代,规格为(1.0~2.0)×106cfu/支,均购自北京三药科技开发公司。

1.3 培养基

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麦康凯液体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蛋白胨均购自北京三药科技开发公司,按照2015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四部通则的要求进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均符合要求。稀释剂:pH 7.0 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依照2015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配制方法配制。

1.4 仪器

生物安全柜(型号:BHC-1000II/B3,苏净集团安泰公司);高压蒸汽灭菌器(型号:SQ510C,雅马拓科技贸易有限公司);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型号:PYX-DHS.500-BS,上海跃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匀浆仪(型号:HTY-761,浙江泰林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涡旋仪(型号:XW-80A,上海驰唐电子有限公司);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型号:PYX-DHS-40×50,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电子天平(型号:MP1100B、MP2001,上海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精密度:0.01 g);霉菌培养箱(型号:MJ-160,上海恒科有限公司);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型号:苏Q/WS2-175-79,连云港医疗器械设备厂)。

2 方法与结果

2.1 菌液的稀释

各取一支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黑曲霉和白色念珠菌,放置室温。分别吸取菌株复溶液1 mL,混匀。用pH 7.0 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稀释剂)分别制成5000~10 000 cfu/mL 的菌悬液,备用。取4 代定量菌株大肠埃希菌一支,放置室温后,吸取菌株复溶液1 mL,混匀。用稀释剂制成50~100 cfu/mL 的菌悬液,备用。

2.2 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2.2.1 平皿法(1∶10 供试液)

2.2.1.1 供试液制备:取保肾片(新保肾片、肾炎宁片)10 g,加稀释剂至100 mL,用匀浆仪研匀,制成1∶10供试液。

2.2.1.2 试验组:取1∶10 供试液9.9 mL,分别加入“2.1”项下菌液0.1 mL,混匀。取1 mL 注入平皿中,加入20 mL 培养基,平行制备2 份,测定菌落数。用于需氧菌计数的注入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并于30~35℃培养3~5 d。用于霉菌、酵母菌计数的注入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并于20~25℃培养5~7 d。

2.2.1.3 菌液组:取“2.1”项下的菌液0.1 mL,加入到9.9 mL 稀释剂中,混匀。取1 mL 注入平皿,加入20 mL培养基,平行制备2 份。用于需氧菌计数的注入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用于霉菌、酵母菌计数的注入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测定每1 mL 菌液的菌落数。

2.2.1.4 供试品对照组:取1∶10 供试液1 mL 注入平皿中,加入相应培养基,测定供试品菌落数。

2.2.1.5 阴性对照组:取稀释剂1 mL,加入相应培养基,作为阴性对照。

2.2.2 稀释法(1∶50 供试液、1∶100 供试液)

2.2.2.1 稀释法1:取保肾片(新保肾片、肾炎宁片)10 g,加稀释剂至500 mL,用匀浆仪研匀,制成1∶50 供试液。将1∶50 供试液代替1∶10 供试液,其余操作同平皿法。

2.2.2.2 稀释法2:加稀释剂至1000 mL,其余操作同稀释法1。

按下例公式,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1。

试验组回收率=(试验组平均菌落数-供试品对照组平均菌落数)/菌液组平均菌落数×100%

由表1 可见,保肾片、新保肾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菌性,可采用1∶50 稀释级供试液(稀释法1)消除抑菌性。肾炎宁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都有抑菌性,抑菌性较强,即使采用1∶100 供试液(稀释法2),也不能消除肾炎宁片抑菌性,故考虑薄膜过滤法。

表1 平皿法和稀释法测定结果(%)

2.2.3 薄膜过滤法

供试液、试验组、菌液组、供试品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的制备方法同平皿法,取试验组、菌液组、供试品对照组1 mL,用0.1%蛋白胨300 mL 冲洗滤膜,滤膜菌面朝上贴于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表面培养,测定菌落数。

肾炎宁片抑菌性较强,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进行薄膜过滤试验,结果发现滤膜上有一层褐色的中药残渣,直接影响菌落计数。且供试液在进行过滤时,流速很慢,操作效率较低。因此肾炎宁片不适合采用薄膜过滤法,可考虑用中和法进行试验。

2.2.4 中和法

2.2.4.1 含中和剂稀释剂:制备含3%聚山梨酯80 和0.3%卵磷脂的稀释剂,灭菌备用。

2.2.4.2 中和法1:取保肾片(新保肾片、肾炎宁片)10 g,加含中和剂稀释剂至100 mL,用匀浆仪研匀,制成含中和剂的1∶10 供试液。其余操作同平皿法。

2.2.4.3 中和法2:加含中和剂稀释剂至500 mL,其余操作同中和法1。

2.2.4.4 中和法3:加含中和剂稀释剂至1000 mL,其余操作同中和法1。

计算各菌回收率,结果见表2。

由表2 可见,采用3%聚山梨酯80 和0.3%卵磷脂作为中和剂,保肾片和新保肾片的1∶10 供试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回收率提高。对于肾炎宁片,当采用中和剂时,肾炎宁片的1∶10 供试液仍有抑菌性,而采用1∶50 和1∶100 稀释级供试液可消除抑菌性,使回收率在0.5~2.0,符合2015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四部通则规定。

表2 中和法测定结果(%)

2.3 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查方法的验证

2.3.1 直接接种法

2.3.1.1 试验组:取“2.2.1.1”项下1∶10 供试液10 mL 及菌量≤100 cfu 的大肠埃希菌,加至100 mL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其余操作按2015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四部通则中大肠埃希菌检查法检查。

2.3.1.2 阳性对照组:用稀释剂代替供试液,按试验组操作加入试验菌,其他操作同试验组。

2.3.1.3 阴性对照组:用稀释剂代替供试液,不加试验菌,其他操作同试验组。

2.3.2 中和法

2.3.2.1 试验组:取“2.2.4.2”项下含中和剂1∶10 供试液10 mL,其余操作同直接接中法。

2.3.2.2 阳性对照组:用含中和剂稀释剂代替供试液,其余操作同直接接中法。

2.3.2.3 阴性对照组:用含中和剂稀释剂代替供试液,其余操作同直接接中法。

由表3 可以看出,直接接种法和中和法均可用于3 种大黄制剂的控制菌检查。

表3 大肠埃希菌试验结果

3 讨论

聚山梨酯80 和卵磷脂可用作中和剂降低药品的抑菌性,文献中多有报道[14-19]。本研究采用3%聚山梨酯80 和0.3%卵磷脂作为中和剂,中和剂对照组回收率均在1 左右,说明该中和剂无抑菌性。实验中,在制备含中和剂稀释剂时,应先用聚山梨酯80 溶解卵磷脂,再加入到稀释剂中,边加边搅拌,直至完全溶解,最后121℃湿热灭菌15 min 备用。

本研究采用了平皿法、稀释法、薄膜过滤法和中和法对保肾片、新保肾片和肾炎宁片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研究,比较了稀释法、薄膜过滤法和中和法去除抑菌性的能力。本研究显示,保肾片、新保肾片的抑菌性较低,可采用稀释法或中和法进行试验;肾炎宁片抑菌性较强,需采用中和法结合稀释法才能消除其抑菌性。对于肾炎宁片,本研究也尝试过薄膜过滤法,发现供试液在过滤时会堵塞滤膜,过滤速度很慢,而且滤膜上的中药残渣也直接影响菌落的计数。在执行2015 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之前,离心沉淀法是可行的[21-23],但是2015 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不再收录此方法,也有文献报道[24-25]离心沉淀法准确性、重现性差,是一种需改进的方法。由此可见,对于抑菌性较强的中药制剂,中和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既降低了供试液的稀释度,也避免了薄膜过滤法产生的问题,使检验方法简单化、准确化。

猜你喜欢
过滤法中和剂平皿
EasyDisc法与传统平皿计数法检测水中菌落总数的比较
诺氟沙星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研究
柠条种子伞形采集器的设计与应用
空气微生物检测平板暴露法平皿支撑架的设计与应用*
助溶剂和中和剂对醇酸树脂乳化的影响
基于伺服控制的平皿自动分装系统研究
薄膜过滤法在药品检验中的应用思考
甲酚纳米乳消毒剂的质量评价及消毒功效研究
高锰酸钾杀菌效果的研究
药品检验中薄膜过滤法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