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课堂,植根实效

2021-05-25 11:14郑淑贤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50期
关键词:实效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郑淑贤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品质生活是人们的向往,追求健康的生活成了社会的共同话题,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会生活是是时势所需。《道德与法治》教材也随着素质教育精神编写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从生活中寻求教育源。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因为生活就是教育,在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教育的元素,教师要挖掘生动有趣的品德教育素材,帮助学生寻找生活世界中相关的教育主题与内容,开展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积极探讨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把这门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与价值观,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

随着《道德与法治》教科书的修订,我们将全面实施课程改革,通过德育课程,培育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别具匠心,融入理念先进、内容编创专业、设计制作精美、课程特色鲜明,是一套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教材。发挥教材的作用,提升教学的实效成了当前面临的问题。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是扎根多年的讲台模式,教师会费尽全力把课本的知识传授于学生。但往往适得其反,并未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课堂,增强学习兴趣,通过多样化的资源有效地让课堂回归儿童生活,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

一、通过教学趣味化课堂提升教学实效性

夸纽美斯说:“兴趣是創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条件之一。”课堂40分钟是教学的主战场,也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关键。如何使做到40分钟课堂高质量?语言学家吕叔湘也撰文《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轻松的教学情景,能很好地把学生带进特定的环境中,从而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教材、教法、学法等都进行全面的改革,以往的“老师说,学生听”的模式已经改变。新课堂是要让学生做到耳听、眼看、口读、手写、脑想,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从而达到思想教育。趣味的课堂是主要的手段。笔者在教学的时候会把小品表演、故事讲述、音乐伴奏、角色表演等运用起来,避免课堂是呆板的、枯燥的。如,教学《我爱我们的班》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分组合作,组建学习组、环境组、卫生组、艺术组等小组,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结合班级的核心文化,大胆设计班级的发展方向、环境布置、活动设计等,在发挥小团队的力量的同时,凝聚班级的团队力量,促进班级发展以达到目标。这样的趣味课堂,学生的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很投入,全神贯注地上了一堂《道德与法治》课,既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也学会了跟同学协调合作的精神,从而激发热爱集体之情,既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二、创设生活体验式课堂强化教学实效性

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材通过精心筛选、剪裁、精炼和浓缩,然后再按照生活的未来面貌,有机有序地再现出来,使儿童从教材中看到的、感受到的仍然是一个真实、完整的生活。但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身边的一切都是我们的教材,如生活世界、生活经验、学习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我充分发挥校园生活的作用,随时借用身边的素材,引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我校一直为学生设置形式多样的校园生活:滑轮、书画社、节目主持人、小记者采访记、校园新闻大家听等等。以丰富多彩的活动贯彻于《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在活动中发展创新思维,开拓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陶冶个人情操,力争学生能达到变教为学、会教会学、乐教乐学、活教活学的理想境界。如教学《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笔者把学生带到学校的交通知识宣传文明活动区,现场真实的人行横道和红绿灯的场景,让学生在实地中真真实实地走过一次马路,旁边的“群众”对各种的表现进行评价,亲临其境的地体验,使学生深刻地学会应该如何遵守交通规则,怎样才是真正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还让学生收集自身生活中的规则,各抒己见,在批判别人的同时也对自己提出要求,以切身的体会学习,懂得了在生活中要守规则,讲文明。再结合学校门口面临大马路的地理环境,引导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增加守规则的意识。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笔者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生活化的体验使学生更容易明理导行,学习效果更凸显。

三、营造社会直观化课堂增强教学实效性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笔者结合教学的需要运用“迁移”规律,变封闭式为开放式,使日常课堂与学校、家庭、社会大课堂互相渗透。通过运用好各大课堂的资讯,扩大学生的信息量,创造更多的机会,增加实践体验,从深度、广度和效度上巩固知识技能,扎实日常课堂教学的同时,拓展更广的视野。教学《请到我的家乡来》一课时,笔者让学生收集关于家乡的旅游景区、特产、特色项目等,用照片、文字等整理成册,然后通过“当小导游”“旅游景点推介”“节目主持人”等形式,介绍自己家乡的建设、景点的人文风情等。结合创文明城市要求,笔者带学生来到市场,寻找社会文明与不文明现象,在参与过程中,不用教师的肺腑之言的教育,学生不但自觉地改正自己不良的行为,而且还有针对性地提出各种整改和教育的建议与意见。平时,学生都在家长的保护下成长,动手能力较弱,思想简单,笔者给学生还原社会,让学生看到真实的社会现象,教育会学生正确判断,敢于批判,开阔视野,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笔者善于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引入道法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感悟,达到教育的目标,直观化的教育比教师说一千道一万的教育成效更好,大大地增强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

四、开展资源多样化课堂创新教学实效性

《道德与法治》是为深入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要求而修订,按照这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材观和教学观。教材不能作为教学唯一的依据,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再创造,使之更适合当地的实际。教学《地球—我们的家园》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地球的目前的基本状况,笔者上网搜索了大量的报道、图片、数据等,这些的展现,不用教师说,学生就一目了然地掌握了地球的整个概况。了解中国百年追梦的过程时,通过瞻仰东湖公园的英雄山烈士纪念碑来体会,祖国今天的发展离不得先辈的付出;在探访骄人祖先灿烂文化时,师生一起走进学校旁边的“渔赵公祠”,被祠堂文化的魅力所渲染、被震撼;关爱残疾人时,利用社区的安康活动中心,走进残疾人,和他们游戏、做手工。自然资源、社区资源、网络资源、家乡传统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多元化的社会资源丰富,我们要做开发教学资源的有心人,充分挖掘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去寻找有根之木、有源之水,教会学生自己去播种、耕耘,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接受无限的教育。

课堂有效性是教学的“命脉”,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积极探讨《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通过趣味化、生活化、直观化、多样化等形式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吸收到课堂中,有效地深化课程改革,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道德与法治的针对性、实效性。

猜你喜欢
实效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从细节处找英语实效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