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动漫专业的古诗词教学探究

2021-05-25 11:14林少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50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

林少玲

【摘要】本文根据当前中职动漫专业的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思考传统文化对中职动漫专业学生的影响及意义,探究改进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职动漫;传统文化;古诗词教学

当今社会,国际间文化交流频繁,文化呈现形式多样化,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获取早已不局限于书本、文字,而是乐于通过更新颖的视频、动漫形式来了解、学习,在手机与互联网普及、发达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年轻人更是如此。因此,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应当与时俱进,重视动漫领域,不可托大丧失这一新阵地。粤港澳大湾区,处于文化激烈碰撞区域,青少年主动观看各国动漫作品的意愿强烈,发达的互联网为这些青少年的动漫观赏提供了便利条件的同时,也出现了让人忧心的现象:国外的文化随着动漫渗透我国青少年的思想,而我国传统文化因中国动漫产业的相对落后而传播受阻,让人担忧。要解决这一问题,则必须重视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在动漫行业这一路径中的传播。中职动漫专业的语文教学因学科特点,具有大量传统文化内容,自然承担提高动漫专业学生传统文化底蕴、培养学生传播传统文化意识的重任。当前使用的中职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具有典型的中华传统文化特征,教学中若能善加利用,则能很好地提高动漫专业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与能力。笔者多年教学,针对古诗词对中职动漫专业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效果进行了探索与思考,试图找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当前教学现象及问题

1.内容有限,课时过少

目前使用中的国家规划课程语文教材中,每学期只有一个单元的必学篇目为古诗文,一共也就四首古诗词加一篇古文。若是学生中职毕业后不再学习古诗词,那么其中学阶段的古诗文积累当真少得可怜,又如何承担起传播传统文化的重任?课本当中亦有拓展篇目为古诗词,但当前中职学校重视专业教学,给基础课程的课时不多,有的学校每周设置4个课时,有的学校甚至压缩到每周2个课时,并且只有一年级开设语文课。这就使得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时间极度不足,语文课堂只能保障学完每单元的必学篇目,没有多余的时间学习选学篇目。因此,无论是内容还是时间的限制,都使得中职学生的古诗词学习量极度不足。

2.浅尝辄止,味同嚼蜡

既然古诗词内容少,课时也少,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当中,往往不展开深入分析,只是简单地学习读音、词语,照本宣科地点明艺术手法。而有些教师本身对所教古诗词缺乏深入了解,也不能很好地讲出教学内容的文化精髓,导致学生对所学的古诗词一知半解,学完后往往只记得题目,具体内容则很快遗忘,根本体会不到经典古诗词的魅力,更遑论毕业后从事动漫行业能够主动自觉地运用到工作中,利用动漫这一新的形式传播传统文化。

二、原因分析及改进方向

中职古诗词教学之所以出现不如人意的现象,其原因有三:

1.制度原因:内容与课时过少

课本的古诗词内容少,语文课时被压缩,这都是因为对中职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不够重视,从而导致课程宏观设置上对它的忽视。要改变这一点,需要教育界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改革教材、保障语文课时。

2.人为原因:教师专业素质不够

有了足够的教学内容和课时,还要有能够讲好课、带领学生充分领略古诗词魅力的语文一线教师。试想,若授课教师都没能深刻领略古诗词,欣赏它的美,又怎么能在讲授中“点化”学生,让学生爱上我们的传统文化呢?要改变这一点,需要加强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让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成为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者,每一节学习古诗词的课堂都成为传统文化有力传承的脉动。

3.时代原因:传播形式没有与时俱进

古诗词教学最终效果如何,还要看学生是否学透——能感受,能运用,能传播。字里行间的文化魅力固然迷人,但是与现代化的图片、视频甚至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动漫相比,就不够有吸引力了。要改变这一点,则不能局限于文字解析,而要主动利用图片、视频、动漫等新的形式学习古诗词,让学习的过程变得生动、新奇。这样的学习形式也能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意识,为动漫专业的学生利用自身所学专业技術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埋下种子。

三、教学改进

笔者在多年的中职动漫专业实际教学中不断思考改进,以期让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达到更好的效果。

1.创新教学形式,增加课前课后学习时间

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在课前发布预习任务。如,诗歌作者生平介绍、作品创作背景等视频资料,让学生提前预习,在课前就对作品有所了解。课后将练习题设置成游戏形式发布在网络学习平台上,让学生在游戏中复习知识点,还能记录学生每次做题的成绩形成排行榜,利用学生的爱玩心理和胜负欲,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教师深入探究,深化学生取材意识

课前,教师除了发布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帮助学生预习,自己也要借着这首经典诗词了解一个诗人、一个时代,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才能深入解读作品,让学生彻底领略经典的魅力。当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深入了解了作者与作品,诗人就不再是高高在上无法理解的“什么家”,而是变成了眼前有血有肉的人;诗歌也不再是平板的文字,而成了诗人某一时刻的欢歌或悲鸣,振聋发聩,引人共鸣。这样跨越时空的理解与共鸣,才能让中职动漫专业学生认同经典,从而在以后的工作中自觉“复刻”甚至再创作经典。

3.教学作品成果化,引领感染学生

除了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增加图片、视频甚至动漫来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笔者还尝试创作课本剧,在课本剧中呈现作者生平与作品创作背景。写出剧本后,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每一首诗歌的剧本演绎时长大概五分钟左右。学生自己选角色、背台词、租服装、录视频,整个过程都是对诗歌学习与揣摩。最后在课堂上演出,也往往博得台下同学的掌声,录成视频放在学习平台上,还可以进行更大范围的展示,还可以发起“最佳演绎”投票……这个过程突破了原本学习古诗词的时空限制,刷新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体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思考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璀璨瑰宝。中职语文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发现古诗词的美,还要让学生成为这种美的传播者。中职动漫专业的学生,身负重任——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借助新的文化形式发扬光大。因此,在中职动漫专业学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勇于创新,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

1.以点带面,多形式展现古诗词深厚底蕴

借助课本有限的经典诗词,让每一首诗歌都成为触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点,通过学习诗歌的深厚背景,了解诗人的伟大与历史的变迁,感悟人生。让学生了解、认可、热爱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2.与时俱进,长久助力动漫专业文化输出

不懈怠,不自大,主动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借助新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地学懂、学透古诗词,热爱自己的文化,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自觉将其纳入动漫创作中,让古老的文化在新的传播形式中焕发新的生机,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并且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马文清.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现代动漫表达[D].河南师范大学,2014.

[2]林敏.“互联网+”形势下的中职动漫教学思考[J].科学咨询,2019(11).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
多角度探究古诗,全方位加厚底蕴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