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方法在《春》的妙用

2021-05-25 20:41陈秀英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50期
关键词:控制方法

陈秀英

【摘要】朱自清先生的《春》是写景名篇,可如何让学生学到其中的精髓,可难倒了我们的教师和学生。笔者用控制方法中的共轭控制和黑箱方法解决了这一难题,实现了将课内知识迁移到写作实践中。这一过程也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学活”。

【关键词】《春》;控制方法;共轭控制;黑箱方法;写景作文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历来写景都是学生盲点,所以交上的写景作文要么语言枯燥无味,要么纯是为写景而写景,要么写了一大段还不知写的是何景何物,这景这物有何特征,更有甚者,从作文书中摘抄一篇。所以,每当布置写景之作愁坏了学生、苦煞了教师,收效甚微。

品读朱自清先生的《春》,再慢慢加以咀嚼玩味,总算把自己从多年的困惑中解脱出来,现就如何利用控制论方法施教《春》,笔者作如下微解。

一、利用控制方法之一的共轭控制解决教学重难点

《春》全文的感情线索是盼春——绘春——赞春。其中,盼春和赞春都十分容易理解把握,稍微轻唇一启一点学生就能领略。较难把握的是中间部分的绘春,这也正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朱自清是如何用他那只生花妙笔描绘百花盛开、斗妍斗艳、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春之图呢?他选取了春最具代表性的景物有哪些呢?为我们展现了多少幅春之圖呢?每一幅图又是如何进行描绘的呢?作为“控制者”的教师把几个问题摆在“受控者”学生的面前,真把学生难倒了,学生面面相觑或咬笔头,或拿只笔装模作样,其实一片空白。这时,笔者灵机一动,第二单元第二课学习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其中有一段是写夏天的百草图,这一段与春的写法十分相似。笔者正是利用这一相似关系作为契机,把要掌握的对象甲(即本节的教学重点难点)写景的方法变为乙(夏天的百草图的写法),学生前面已学过乙,一点即可,最终达到掌握甲的目的。

师:还记得鲁迅先生写的夏天的百草园吗?

(学生抬头看了看,想了想,都举起了手,有的情不自禁地背起了“不必说碧绿的……光滑的……高大的……也不必说…单是…就……)

师:同学们记忆倒不错,间隔了差不多两个月还能背,那么,你们对夏天的百草园感觉如何呢?

生:充满了无限乐趣,在此鲁迅可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生活。

师:答得好。“无限乐趣”整段都写出了“乐”字。具体表现在哪里呢?

生:有植物、动物、生物,它们都生机勃勃的。

师:有那么多的景物,作者是如何对它们进行描绘的呢?

生:写植物时抓住了颜色(碧绿、紫红等),写动物时抓住了声音(弹琴、长吟、低唱),写生物时抓住了形(高大、轻捷等)。

师:这样,作者就把夏天的百草园描绘得有形、有声、有色、有味(又酸又甜),作者为什么能把看得见但摸不着、听不到、尝不到的百草园写得那么生动、形象呢?作者借助了什么手段或方法呢?

生:借助了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排比等)。

师:只有修辞手法能行吗?对景物描绘最先决的条件应该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就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而言,恐怕一时答不出来。此时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状况及对知识的领悟力就成了“黑箱”。这时,笔者又采用了第二种控制方法。

二、利用控制方法之二的黑箱方法去突破难点

怎样打开这个“黑箱”呢?笔者用了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笔者读了一篇下水作文,内容就是对本班的一个学生的特征、外貌、言行进行描绘,然后听了后让全班同学猜写的是谁,结果学生一下子就猜出写的是谁。这时——

师:你们为什么能马上猜出写的是谁呢?

生:因为老师抓住了这个学生的特征来写。

师:要想抓住特征,首先该怎样做呢?

生:平时多留意并细致观察。

师:你们前后两个答案综合起来就构成了什么答案呢?写人是这样,那么写景也是一样吗?

生:是。都应该抓住景物特征作细致观察或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特征。

师:“抓住景物特征作细致观察”或“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特征”这两句话一样吗?哪一句更准备恰当?

两种答案都有人说,哪种答案更确切呢?从学生的答案反馈回来的信息笔者了解学生的语言欠缺严密性和逻辑性,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经常错乱,这也体现学生思维欠严密。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说话或作文经会颠倒错乱,前后不连贯。这时,笔者举了个例子。

师:“我们对已学过的词语要经常运用并理解它们。”这句话有问题吗?

学生们默读一次,无感觉;两次,有点感觉;三次、四次,多次,纷纷举起了手。

生:老师,应是“理解和运用而不是“运用和理解”。

师:为什么呢?

生:先“理解”才可“运用”,既已“运用”了,肯定会“理解”。由“理解”知识到“运用”知识这个过程符合人,认识事物的思维和心理过程。

(这一点不属于本节的教学范围,也是备课时没有预料的,但语言欠严密的现象学生普遍存在,故有必要作一解说)

师:那么,由此类推该是哪句话更符合思维过程呢?(答案不言而喻)

师:有了“对景物作细致观察并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绘”和“借助修辞手法”是否能写出好文章呢?还应怎样呢?现在请全班同学打开“春”。读读议议再回答。

生:用词准确。

师:所以,要想把一篇写景之作写得形象、生动、有形有色、有声有味应掌握哪些方法?

生:三种:1对景物作细致观察并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绘;2.借助修辞手法(恰当运用拟人、比喻等);3.用词要准确。

这师生的一问一答前后不到7分钟,就把学《春》的方法明白地交给了学生。但如果不通过这种共轭控制的方法,而是直接质疑:学《春》我们应该掌握哪些方法呢?怎样才能把景物写得形象生动呢?学生肯定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或者答案莫衷一是。如果是教师直接说出来,那么这节课学起来就会很被动,最终学生掌握的效果会很牵强,这就违背了笔者的初衷。接着:

师:在绘春这部分朱自清把五幅图描绘得充满活力和生机,写得有形有色,有声有味,说明作者也用了什么办法呢?

生:1…:2…3…

(略)同上。

师:好。这节课就这三种方法来分析欣赏朱自清先生的五幅春之图。

结果学生都拿起了笔,在书中圈圈点点。这时,笔者又要求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结果只用了25分钟左右就把五幅图各自的特征、修辞手法和用词准确都解决了,不足之处笔者加以补充,最后——

师:同学们,如果现在要你们写一篇关于写景的文章,你们该如何去写呢?

生:(想了想,大部分都说:)1.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绘;2运用修辞手法;3.用词准确。

师:好。现在同学们回去就以这三种方法写一篇关于《冬》的作文(现在正值冬天,每个人可感受得到)。

这个教学过程,笔者就是运用了共轭控制方法,其中,笔者是施控者,所举鲁迅先生写的夏天的百草园这一片段的写景方法就是事物乙,而“绘春”部分的五幅图的写法就是事物甲,通过启发点拨学生回忆、归纳夏天的白草园的写景方法,达到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春》的写法。其控制过程是:1.“绘春”这一部分的写法与夏天的百草园的写法有相似关系;2.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夏的写景方法;3.以夏天百草园的三种写景方法转入分析“绘春”部分的五幅图,达到掌握“绘春”五幅图的写景方法,继而迁移到写作实践训练中,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知识能力迁移的目的。这一过程也实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的主体,最关键的是作为“施控者”的教师,教给学生“学法”。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笔者想:“今天教会了学生写景学景的方法,以后学生就会学以致用。”本节课笔者注重学法指导,采用了归纳法(学生去归纳总结写景的方法)、讨论法(堂上讨论)、能力迁移法,把本节课所学知识方法迁移到课外写景阅读和写作实践中去,体现了课文为例子起示范作用的教学思想,至此,学生不单是“学会”,更可喜的是对这类文章都“会学”了,“学活”了,这是每个教师,每节课所企盼的。

猜你喜欢
控制方法
关于加强国有企业成本控制的思考
浅析水利工程施工中常见问题与控制方法
在节能土建工程监理中控制方法的应用
论述桥梁施工监理中的质量控制
探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之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
园林工程目标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研究
试论配电检修中危险点的判断及控制方法
地市级供电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
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风险因素及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