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觅出文本之“魂”

2021-05-25 08:29杨群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养鸭鸭子小康

杨群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追问”作为不可缺少的调控手段,是促进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的重要策略。教学中有效的追问源于正确的教学理念、灵活的教学机智。

现结合本人的课堂实践,谈谈“追问”在《孤独之旅》教学中的作用。

这堂课围绕感悟“孤独”这一主问题展开,安排三个环节:朗读课文,抓情节,感知“孤独”;跳读课文,理环境,感悟“孤独”;精读课文,寻细节,理解“孤独”。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体会环境、细节描写对人物刻画、主题表达的重要作用上。在课堂教学中,用有效追问架起预设和生成的桥梁,产生了别样的精彩。

一、追“错误资源”,觅思维误区

【教学片段一】

师: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课件出示:

失学放鸭—— —— ——鸭子下蛋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两名学生上黑板书写情节,一生:一路养鸭——暴雨寻鸭 一生:芦荡养鸭——雨夜找鸭)

师:我们比较一下黑板上两个同学的答案,发展部分哪个同学概括得好,原因是什么?

生:芦荡养鸭,因为地点具体。

师:还有一个同学概括成“一路养鸭”,为什么不好?

生:不具体。

师:他为什么概括错了呢?

生:……

师:因为他没有理清故事情节,“一路养鸭”与“失学放鸭”是同一内容,此时情节没有发展,那么我们看看可以找到表明情节发展的语句吗?

生:“这一天,他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这句话表明杜小康他们开始定居养鸭了。

师:很好!所以我们在概括情节时首先要学会借助标志性语句理清文章脉络。老师把结局部分概括成“鸭子下蛋”,你们觉得好吗?如果不好,你们准备如何改?

生:不好,与前面情节的概括的主语不一致。我想改成“喜见鸭蛋”。

师:改得很好!我们来小结一下,概括情节有哪些注意点呢?

生:首先将文章脉络理清,用谁做什么事的形式具体概括时间,注意与明示的答案形式一致,尽量保持主语的一致。

概括小说情节是小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运用追问,能够在解决重难点处画龙点睛。引导学生比较答案,不仅说出正确答案的理由还分析错误原因,从而追究学生思维上的误区。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分析错误答案纠正学生的错误思维和学习的盲区,帮助学生通过思考,领会同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追“肤浅表面”,觅语文技能

【教学片段二】

师:文章的成功之处是对人物的成长过程采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心理变化的轨迹,而文中环境描写也对人物形象的刻畫起到了一定作用,找出有关语句并分析作用。

生:第21节,杜小康眼中的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此时他感到害怕、胆怯。

师:是的,课文中写道:“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为什么是第一回真正害怕?

生:在路上他也害怕,但是对前方还抱有希望,抱有幻想,现在他的希望破灭了。

师:很好,你能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的确,空旷陌生的环境、未卜迷茫的前途,让这个十三四岁的孩子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害怕。还有吗?

生:第36段,环境描写“渲染了凄凉的气氛,表达了杜小康内心的孤独”。

师:这段话中有四个“黑”,你读一读,渲染了怎样的气氛?看出了杜小康怎样的内心?

生: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可以看出他内心的恐惧。

师:我们再读一读这一段,看出了什么?

生:暴风雨很大。

师:风大雨大,鸭子会怎样?

生:鸭子惊恐地四处逃窜。

师:所以下文就写找鸭子,可见这段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生:推动情节的发展。

此处,教师通过追问,学生明白自己把气氛和内心的情感说错了。师追问“风大雨大,鸭子会怎样”,从而引导学生明白此段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这处追问在学生理解错误时及时纠错,并在学生的难点处通过追问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三、追“关键细节”,觅生命“孤独”

【教学片段三】

师:第48段,“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长大了,坚强了。”“芦苇根”你们吃过吗?它是甜津津的,谁能结合文章说说“杜小康‘嚼着,他嚼出了什么滋味”。

生:我觉得他在嘴里嚼着,这里的味道应该是又甜又带着一点苦涩。

师(追问):为什么苦涩?

生:他刚刚经历了暴风雨寻鸭的痛苦,体会了生活的苦涩。

师:你说得很好,在原著《草房子》中,在“嚼”这个词前面还有四个字:“甜津津地”,但是,在删改《孤独之旅》的时候,曹文轩把这四个字给删掉了,这一删含蓄多了。这里有一种甜味,还有一种苦味。在《草房子》后面还有这样一句话:“他坐在那里,咀嚼着油麻地的任何一个孩子都不会去咀嚼的由大芦荡所给予他的美丽而残酷的题目。”同学们,什么是杜小康美丽而残酷的题目啊?

生:放鸭的经历。

师:是的,放鸭的经历,杜小康此时在“咀嚼”这个过程中的所有的孤独和苦难。成长就是战胜孤独,甚至是享受孤独。我们看到此时杜小康各种感官在觉醒在复苏,你们从哪些句子读出来了?

生:嗅觉。羽绒气味。

生:触觉。“鸭的蓬松的羽毛里。”

生:还有从“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还要明亮”可以看出他视觉也恢复了。

师:风雨驱散了他的鸭群,也驱散了他对孤独的恐慌。曹文轩的这句话还有下半句:“前方充满了艰辛,充满了危险,然而,它又能够壮大和发展自己。”暴风雨中,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壮大了发展了的杜小康,他勇敢,坚强,冷静,有责任心,他面对孤独,已不再逃离,他勇敢地直面,并且后来甚至开始享受孤独了。于是,他所有的感官都复苏了。

师:现在我们如何理解孤独之旅呢?

生:孤独之旅也是成长之旅。

师:是的,成长之旅。暴风雨成了展示杜小康成长的舞台。

文本是阅读教学的凭借,是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补充一定的文本材料,用恰当的追问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使学生能够深入透彻地理解文本。从细节入手,从语言入手,于细微处见精神,从而提高了学生挖掘文本的思维力度,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教师的深入追问,会使学生产生思考的动力,有效的追问可以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对其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新区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养鸭鸭子小康
我家的小康
我家的小康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小康之路
永修贫困户养鸭铺就脱贫梦
微生物发酵菌养鸭的基本模式及其技术优点
为什么鸭子能浮在水上
莲田养鸭生态种养模式效益及技术初探
论我国养鸭业的现状及无公害养殖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