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类聚,“人”以群分

2021-05-25 08:29吴梦婷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孝心类别议论文

吴梦婷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性质部分提道:“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在这样的宏观导向下,妄图两耳不闻窗外事,单凭固化的模式、老旧人物素材“堆积”出一篇文章来应付高考是万万不行的。因此,我们除了要积累时新素材,提升思维品质外,还应该丰富论证方法,学会巧用分类列举分析法,为文章增添闪光点。

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我们训练过一些常见的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以及引用论证等。其中學生尤喜使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但在实际写作中学生常常丢掉“论证”而变成事例的堆积。此外,举例论证中常举个例,尤以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迹为常见。但是成功或伟人的个例在用到时评类的作文写作时常常显得“不接地气”。因为现在,我们的议论文训练更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时政和社会现象,培养公民意识,作文材料多来源于社会时事或反映时代风貌的人与事。在这种情况下,个例就显得单薄了一些。基于平时的教学与阅读,笔者发现一些作者采用划分类别的形式进行说理,比如鲁迅先生笔下的“帮闲”“看客”等。我想,这种分类的方法可以借鉴到平时的议论文写作中,概括出一种“分类列举分析”的方法进行议论说理。

分类这个词语出自《书·舜典》附亡《书》序:“帝釐下土,方设居方,别生分类,作《汩作》。”分类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区分客观事物的一种思维活动,也是根据事物的“共性”与“特性”聚集相同事物、区分不同事物的手段。简单地说就是指按照种类、等级或性质分别归类。列举是指在每个不同类别的后面可以通过一些长短句抓住每个类型的特征进行概述。在分类列举结束后一定要进行分析,可以透过类别表象揭示出它们的本质,也可以分析这些类别现象的危害或意义,还可以是对各个类别表达出自己的态度等等。以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为例。文章中提到当时社会上存在三类人,“人称大丈夫的得意人”“闲居山野之人”和“奔走伺候之徒”。且每一类都有关于他们行为特点的描述,如“树旗旄”“濯清泉以自洁”“足将进而趑趄”等。通过划分类别,列举不同类别的特征,让说理逻辑显得更为清晰。

从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分类列举分析法的写作方法:观点+类别名称+列举类别的相关行为或特征或结果+分析(挖本质、推演结果、提出解决途径等)。

那我们如何来分类呢?既然现在议论文的写作材料是围绕社会时事或者社会现象,这背后会涉及不同群体的所作所为。因此,我们可以以人的行为作为分类的标准。如从行为动机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分出“不知者、不愿者、不能者”或者“个人期许、集体利益、国家情怀”等几类。

以笔者所在学校某次考试的作文为例。作文材料如下:“最近,苏州一家护理院别出心裁地推出了‘奖孝金管理制度。这项制度规定,子女两个月内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超过30次,就可获200元现金抵用券;两个月内子女看望老人累计超过20次,给予100元‘奖孝金;两个月内子女看望老人累计超过10次,给予50元‘奖孝金。实施前,38人每天去看望老人,137人每月看望两次,126人每月看望一次,134人两月看望一次,77人一次都不去。实施后,129人两个月内看望老人超30次,38人超20次,60人超10次。”

考试前未讲解分类列举分析法,有同学的应试作文片段如下:“奖项只是表面,它的存在对看望老人有一定的作用。其实真正动力还是源于子女对老人的感激之情。也许是因为工作等原因他们不得已将老人送到护理院,他们将恩情记于心中,将其封闭。而这样的奖项是打开心田的钥匙。他们缺的从来都不是金钱,他们缺失的是陪伴老人的温情,积郁心中的情感如洪水般倾泻。他们要弥补的温情是孝顺,而身为长辈,老人们要的何尝不是这份陪伴,也许这才是探望人数和次数增多的根本原因吧!”

原始片段的逻辑层次不是很清晰。分论点没有明确地表达出来,剖析为什么现在社会上出现“不孝”的现象时分析不深刻,没有说服力。首先将老人送到护理院就简单等同于“不孝”,其次分析“不孝”原因时写道“将恩情记于心中,将其封闭”,这样的原因剖析如隔靴搔痒难以击中根源,且分析角度单一。

“孝”是一种内在的道德品质,外在表现为行为的孝,用以满足父母物质以及精神的需要。因此在分析当下“孝行”缺失的原因时我们可以从行为主体——子女的观念或心理动机进行剖析。而人的观念或者心理动机也可以成为划分类型的标准。于是我让学生讨论两个问题“为什么子女要将父母送入护理院?为什么送入护理院后不来看望父母?”有人说是因为子女工作忙没时间照顾,护理院物资、人力各方面的资源丰富又充足;有人说因为子女在外地工作,平时工作压力大,没有精力照顾父母;有人说是逃避赡养父母的义务,护理院有专门的人员照顾,将“锅”甩给别人。概括一下可以发现,有的人是存着“孝”的观念,但迫于自己的生活压力而减少或放弃了看望父母的时间;而有的人是“孝”的观念缺失,变得冷漠自私,不愿意看望父母。如此,我们可以将“不孝者”分为几个类型:有心无力者、无心有力者、无心无力者;或者不愿者、不知者、不能者等。

后来,在学习了分类列举分析法后该同学将这一语段修改如下:从结果看,“奖孝金”实施后探望父母的人数与次数都明显增加。可见,“奖孝金”起到了提醒子女的作用。但,这同时也暴露了一个可悲的事实:当下,我们的“孝”缺失了。古有言:“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古人将孝视为为人子女的第一准则。为何现在社会出现了孝缺失的现象,我认为原因在于个人,大致有这些:孝心犹在,力不从心者,他们怀有感激之心,却因诸多因素限制,不能行孝;孝心淡薄,纵情享乐者,他们遗忘父母之恩,将大把时间花在自己享乐上;孝心泯灭,无动于衷者,他们全然将老人视为虚无,忙于己身,枉为人子!羊羔还知跪乳,乌鸦尚且反哺,当代的我们却在金钱的推动下去行孝,何其哀哉!我们皆是有血有肉之人,并非冷心冷面、不懂恩情二字之人。铭记孝道,身体力行者,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所以不要再将孝放于口头,要真正付诸行动。

修改后的语段以行孝者“孝”的观念为分类标准,将不孝者分为三种类型“孝心犹在,力不从心者”“孝心淡薄,纵情享乐者”“孝心泯灭,无动于衷者”。类型彼此间是没有交集的,且能抓住每个类型的行为特点进行列举。

何谓议论文?如今已基本形成了共识:议论文是以逻辑为基础,以证据为结构,以说服读者接受观点或采取行动(或二者兼而有之)为写作意图的文章。既然是以说服为目的,就少不了通过一些方式来巧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古人云“论如析薪,贵能破理”,议论文的核心就是说理分析,这也是学生写作的难点、痛点。一个新颖深刻的观念可遇而不可求,但我们可以通过多样的论证方法,为一个平常的观点增添一抹亮色。

作者简介:江苏省石庄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孝心类别议论文
议论文阅读专练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简谈“议论文”写作
排毒孝心汤
用爱和孝心撑起一个家
服务类别
论类别股东会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养模式的探讨
议论文应以“理”服人
聚合酶链式反应快速鉴别5种常见肉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