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境、真思维,落实真素养

2021-05-26 05:00吕倩玲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22期
关键词:素养思维

吕倩玲

摘要:近几年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更凸显立德树人的本质属性,将知识、能力、素质的考查和真实情境融为一体。因此,在备考培优策略探究中,选取凸显价值引领,突出育人导向的典型真实情境,以一例多用明晰教学线索、一案多问扩展思维宽度,全面提升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真情境问题驱动下发展真思维,落实真素养。

关键词:真情境;思维;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22-0094

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学生心理、道德、法治、国情教育的专设课程,是一门引导和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特别是人教版新教材普及使用以来,近几年广东中考试题“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导向作用日益凸显,中考试题立意鲜明,聚焦时政热点真实情境,传播正能量,体现政治认同、法治意识、责任担当、健康生活、辩证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一、真实情境为试题载体,评价方式向真素养转变

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考命题由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素养立意变革,由单纯注重学科知识理解和运用的考查转向学科知识、学科语言、学科思维并重的考查。考试命题改革催生评价方式转变,如何把核心素养引入试题?重要载体是“真实情境”。

研究近五年的广东省中考题,可以发现,以真实情境为载体、以学科任务为指引、以学科思维发展为评价路径,将知识、能力、素质的考查和真实情境融为一体,可以说,“无情境,不成题”。考查内容更注重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必备知识,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尤其考核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在过往的备考过程中,部分教师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并没有跟着试题改革而转变,备考冲刺阶段的课堂教学仍偏向于基础知识的背、记、默,默写刷题占了很大的教学比例。甚至到了第三轮“综合训练巩固阶段”、第四轮“回归教材查漏阶段”,课堂教学还是走第一、第二阶段的老路子,课堂环节规划单一,基本是“课前默写——做题——讲评”的重复模式。讲评环节以口头讲述为主,较少做PPT,哪怕有的使用了PPT,也是罗列答案,忽视对试题情境的分析和梳理,更没有把解题思维可视化呈现,出现了“讲一讲、评一评”,让学生“背一背”的低效教学。中考是服务高中选才、体现学科素养价值的考试,尖子生的培养需要教师改变观念,紧跟考试改革步伐,思考有效的培优拔尖策略,扩宽试题情境来源,有梯度地设计学科任务,以问题驱动学生思考,以真实情境熏陶教学教化,帮助尖子生把“懂了”的知识在实际的问题解决中“会用”,促进尖子生学科思维发展,将核心素养在测试中渗透落实。对历年真题中的高频错题展开分析,将其视为情境教学高价值素材,结合历年考生常见错误引导学生进行习题训练,使其通过真题练习熟悉考试重点和答题结构,通过错误分析帮助他们自主梳理解题逻辑。

二、明晰教学线索,一例多用精简真情境素材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知识的获取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我们分析每一年的道德与法治中考题,发现问题的呈现基本都是以真实情境为测试载体,以实际问题为测试任务,以学科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试题情境的选取是非常典型和精练的。如何用好真情境素材促进备考拔尖工作,要避免一些误区。首先,着眼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社会特性,依托社会真实事件设计题目,拉近题目与学生之间的真实距离。其次,扩宽试题情境来源,并不是给学生罗列大量的情境素材,一题一情境,课堂热热闹闹。在教学实际中,同一主题的情境创设过多,一点一例,甚至一点多例,容易造成教学结构松散,课堂主线不明朗,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情境素材频繁变化,容易造成知识点之间衔接生硬,低效耗费课堂教学时间,学生“走马观花”并不能聚焦核心知识,被各种情境“迷花了眼”。因此,在真情境教学中,采取“一例多用”或者“一案到底”,可以避免教学主线不清晰、学生忙于看素材的问题。

“一例多用”是指在一节课中以一则典型材料或案例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结合同一情境,围绕其涉及的不同道德与法治知识提出有差异的问题,以清晰的主线开展教学,让学生对同一情境展开更全面、更多元的分析。在复习《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时,笔者引用了疫情中瞒报的案例;在复习《做守法公民》一课时,笔者还是采用疫情中瞒报的案例;在复习《国家利益至上》一课时,笔者也是呈現疫情中瞒报的案例。为何在不同的知识复习时都使用瞒报的案例,出发点是想深刻地、从多角度和学生探讨瞒报等于害人害己这个话题。疫情期间居家学习学生每天打卡,返校复学也要每天测体温,哪怕到了全面复工复产,疫情防控也要常态化开展,有的学生认识不够深刻,甚至为了个人利益萌生瞒报的思想。瞒报是对自己生命和家人生命不负责任的自私行为,损害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是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生命教育和法治教育,单靠一次半次的学习是不奏效的,必须全方位引导学生认识防疫的深刻性,从真实的案例中吸取教训,以真情境的深度学习构建有利于生活实际与知识的关联嫁接,使学生身临其境,增强教学的可信度。瞒报情境的“一例多用”,高效地串联起不同的知识点,旨在引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分清是非,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积极配合防疫工作,依法履行疫情防控的法律义务,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同时,增强学生对时事热点新闻的关注和理解,使其认识到同一社会现象在不同范畴、对于不同对象的影响。通过理解社会新闻这一价值,在面对中考关于社会新闻、时事热点的题目时,他们的情境思考和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三、创设梯度任务链,一案多问扩展真思维宽度

在备考培优的教学中,精选真情境素材“一例多用”提高课堂效率。怎样让精选的情境素材发挥最大的作用,激发学生灵感,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如何将学生的创造力诱导出来,问题驱动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转变教学方式,从关注怎样“教”转变为关注学生怎样“学”,以精练的真情境为载体,创设有梯度的任务链,以恰当的提问诱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问题中思考,以独立的思考生发思维深度,课堂资源生成由教师生成走向学生生成,让沉闷的复习课也能成为学生的主场。学生主观能动性被激发,主动思考意识与能力提升,其答题思维得以优化,必然能够出现更积极的学习和考试表现。

教师的有效提问不是凭空而来,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情境基础上。疫情期间,众多的真人真事为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了真实有效的情境素材。教师在选取典型素材之余,还要关注配套问题的设置是否有效、是否有梯度、是否有思维。在复习《责任》这一节课时,笔者选取了广东本土案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支援抗疫的请愿书,“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20多个签名和红手印,这份震撼人心的“请战书”在网上热传,医护人员也被称为“最美逆行者”。当鲜红的手指模跃入眼帘后,笔者抛出一连串的问题问学生:1.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一批又一批的最美逆行者的“美”在哪里?2.最美逆行者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哪些内容?3.请思考这份震撼人心的请战书在网上热传的原因?4.积极声援最美逆行者,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你会有哪些行动?5.请你用一句话为最美逆行者点赞。每一个问题都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不代替学生说出答案,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适时地对一些细节进行追问,以问题驱动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同时,笔者所教的拔尖班,学生每人一台平板电脑,可以借助平板的翻牌抢答、互改分享功能加强生生互动。

在中考冲刺阶段,通过多轮复习,尖子生为何还出现审题错误,主观题答案得分不高的现象,原因之一是学生的学科知识运用和问题情境的理解产生了差异,学生解题思维和命题思维不能高度对接。所以培优拔尖工作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实践反思,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备考时切勿以练代学,整天泡在题海之中空耗精力。在备考培优策略探究中,笔者借助真实情境,创设梯度任务链,以问题为导向,一例多用明晰教学线索、一案多问扩展思维宽度,触发学生思维,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呈现“思考——感悟——回答——内化”的思维路径,在真情境的体验中生成新知识,发展真思维,涵养品德,落实真素养。

参考文献:

[1]卢兆美.试题命制要做到“四真”[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12).

[2]朱湘红.追寻“真情境”课堂:道德与法治真情境教学的探索与实践[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20.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江义初级中学528322)

猜你喜欢
素养思维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兴趣与爱好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良好的数学素养依赖于学生学习的再创造
思维总动员(三十)
巧设提问,让思维多走一步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