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C反应蛋白与清蛋白比值对新生儿感染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1-05-26 03:48吴佳宇朱玲玲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比值机体新生儿

吴佳宇 朱玲玲

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新生儿科,江苏扬州 225001

新生儿感染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疾病,严重的感染会引起新生儿中枢神经等系统的后遗症,甚至死亡,但新生儿感染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上很容易延误诊断及治疗,因此,探索新生儿感染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的有效指标仍然是新生儿科医师关注的热点问题。血清C反应蛋白(CRP)是临床上常用的评估机体感染情况的实验室指标,但目前其对新生儿感染的诊断价值仍具有争议;血清清蛋白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对新生儿感染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预后具有重大价值的实验室指标[1-2];但血清CRP与清蛋白比值对新生儿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的临床分析尚少,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感染新生儿治疗前后以及非感染新生儿血清CRP、清蛋白、CRP/清蛋白比值,探讨这三者对新生儿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旨在为新生儿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更有力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确诊为感染性疾病入住我院的新生儿70例设为感染组,日龄1~24 d,体重2250~4330 g;根据病因分为细菌感染组(45例)和非细菌感染组(25例);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分为重症感染组(28例)和轻症感染组(42例),其中,重症感染组包括新生儿败血症20例(包括血培养表皮葡萄球菌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7例,临床败血症7例)、新生儿重症肺炎5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3例,轻症感染组包括新生儿脐炎8例及新生儿轻症肺炎34例;再根据患儿预后情况,将患儿出现并发症(如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或症状逐渐加重后转至上级医院或死亡设为预后较差组(18例),将患儿症状明显改善后治愈出院设为预后较好组(52例);另选取同期非感染患儿50例设为对照组(包括新生儿黄疸36例,新生儿低血糖10例,新生儿呕吐4例),日龄1~28 d,体重2500~5500 g,两组患儿胎龄、发病日龄、体重、性别等一般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基础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符合《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4]的相关诊断标准。①全身表现。发热、体温不稳、反应差、喂养差、水肿;②消化系统。黄疸、腹胀、呕吐或胃潴留、腹泻及肝脾肿大;③呼吸系统。呼吸困难及呼吸暂停、发绀等;④循环系统。面色苍白,四肢冷,心动过速或过缓,皮肤大理石样花纹,低血压或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过长;⑤泌尿系统。少尿以及肾功能衰竭;⑥血液系统:出现出血以及紫癜;⑦血培养阳性。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日龄<28 d;②符合《实用新生儿(第5版)》[3]中新生儿感染诊断的相关标准;③初次入院治疗的患儿。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全;②合并有先天性畸形、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代谢病、窒息史、溶血性疾病等疾病。

1.4 检测方法

所有受试患儿均于入院后治疗前空腹下抽取静脉血约3 ml,感染组患儿另于治疗一个疗程后空腹下抽取静脉血约3 ml,所采血样静置、离心,采用罗氏cobas 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清蛋白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RP浓度。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绘制受试新生儿的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分析血清CRP、清蛋白、CRP/清蛋白比值的最佳临界值、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感染组患儿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CRP、清蛋白、CRP/清蛋白比值比较

感染组患儿治疗前血清CRP、CRP/清蛋白比值均高于对照组,清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经治疗后,感染组血清CRP、CRP/清蛋白比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有所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感染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患儿血清CRP、清蛋白、CRP/清蛋白比值比较(±s)

表2 感染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患儿血清CRP、清蛋白、CRP/清蛋白比值比较(±s)

组别 n CRP(mg/L)清蛋白(g/L)CRP/清蛋白感染组 70 治疗前 23.62±2.74 34.31±0.54 0.69±0.21治疗后 2.69±0.49 35.51±0.45 0.08±0.07对照组 50 1.63±0.33 36.72±0.46 0.04±0.01 t/P治疗前vs.治疗后值7.509/<0.001 1.401/0.163 7.072/<0.001 t/P治疗前vs.对照组值7.956/<0.001 3.391/0.001 7.131/<0.001 t/P治疗后vs.对照组值1.804/0.075 1.794/0.076 1.628/0.107

2.2 不同病原体感染患儿血清CRP、清蛋白、CRP/清蛋白比值比较

细菌感染组患儿血清CRP、CRP/清蛋白比值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患儿血清清蛋白水平较非细菌感染组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病原体感染患儿血清CRP、清蛋白、CRP/清蛋白比值比较(±s)

表3 不同病原体感染患儿血清CRP、清蛋白、CRP/清蛋白比值比较(±s)

组别 n CRP(mg/L)清蛋白(g/L)CRP/清蛋白细菌感染 45 43.47±11.59 35.34±1.06 1.29±0.38非细菌感染 25 7.65 ±0.51 33.94±0.56 0.08±0.01 t值 3.518 1.296 3.195 P值 0.003 0.201 0.005

2.3 不同感染程度患儿血清CRP、清蛋白、CRP/清蛋白比值比较

重症感染组患儿血清CRP、CRP/清蛋白比值明显高于轻症感染组,血清清蛋白水平低于轻症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不同感染严重程度患儿血清CRP、清蛋白、CRP/清蛋白比值比较(±s)

表4不同感染严重程度患儿血清CRP、清蛋白、CRP/清蛋白比值比较(±s)

组别 n CRP(mg/L)清蛋白(g/L) CRP/清蛋白重症感染 28 27.62±9.14 32.59±0.55 0.89±0.30轻症感染42 6.22±1.07 36.55±0.72 0.17±0.03 t值 2.326 4.422 2.375 P值 0.028 <0.001 0.025

2.4 不同感染预后患儿血清CRP、清蛋白、CRP/清蛋白比值比较

预后较差组患儿血清CRP、CRP/清蛋白比值明显高于预后较好组,血清清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预后较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不同感染预后患儿血清CRP、清蛋白、CRP/清蛋白比值比较(±s)

表5 不同感染预后患儿血清CRP、清蛋白、CRP/清蛋白比值比较(±s)

组别 n CRP(mg/L)清蛋白(g/L)CRP/清蛋白预后较好52 8.44 ± 1.14 36.16±0.40 0.23±0.03预后较差18 57.75± 10.63 30.49±0.55 1.95±0.39 t值 4.611 7.951 4.369 P值 0.002 <0.001 0.004

2.5 血清CRP、清蛋白、CRP/清蛋白比值对新生儿感染诊断价值的ROC曲线分析

对新生儿感染诊断进行ROC分析,CRP/清蛋白的AUC高于CRP及清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取最佳临界值时,CRP/清蛋白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CRP及清蛋白,见表6、图1。

图1 血清CRP、清蛋白及CRP/清蛋白比值评估新生儿感染的ROC曲线

表6 血清CRP、清蛋白、CRP/清蛋白最佳临界值、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情况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新生儿的救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2019年瑞典新生儿感染流行病学统计显示[5],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大约从1.1‰降至0.9‰,但死亡率保持不变,仍为7%左右。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新生儿感染目前仍然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新生儿感染起病隐匿,病情发展迅速,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探索新生儿感染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的有效炎症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清CRP是临床上第一个被发现的急性时相蛋白,是肝细胞在炎症刺激下产生的一种正性时相蛋白,是由5个多肽链亚单位构成的环状五聚体蛋白,分子量为115~140 kD,当机体发生感染后一般4~6 h内升高,8~60 h即可达到高峰,是目前临床上反映机体炎症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6],其能反映机体感染炎症的严重程度,能够评估机体组织细胞的损伤及坏死情况。本研究中重症感染患儿的血清CRP明显高于轻症感染,与Yehonatan等[7]研究大致一致,提示感染患儿体内CRP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呈明显正相关。同时,本研究发现细菌感染组患儿CRP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与袁什华等[8]研究结果一致,说明CRP在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CRP对炎症的反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是特异性不高[9],单独预测感染及感染预后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0],本研究中预后较差组CRP显著高于预后较好组,提示感染患儿治疗前血清CRP水平对感染的预后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清蛋白是肝脏产生的一种急性负性时相蛋白,是血液中含量最高的蛋白,是具有580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单链,分子量为65~69 kD。其具有抗炎、维持血浆渗透压、物质的运输、清除自由基、营养等多种作用,血清清蛋白的半衰期较长,约为17 d,因其浓度不会短时间内随机体出现炎症反应而迅速发生变化,临床上通常不将清蛋白作为急性感染性疾病的常规检测指标,既往人们对于清蛋白的认识主要在于评估机体的营养情况,而近年来研究发现,低蛋白血症与人体许多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也有着密切的关系[11-13],也是评估新生儿感染程度及病情预后的可靠指标[14]。当机体出现感染情况时,毛细血管通透性会增加,清蛋白更容易漏出血管外,同时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清蛋白可作为能量物质提供能量[15],血清清蛋白分解代谢速率会加快。另外,当机体出现炎症反应时,机体内参与免疫反应的IL-6、TNF-α等细胞因子增加的同时也会抑制清蛋白的转录与生成[16],这些原因均会导致血清清蛋白水平的下降。有研究指出,血清清蛋白浓度每下降10 g/L,患儿病死率上升89%,患儿血清清蛋白水平越低,病情越重[17]。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当机体出现感染情况时,血清清蛋白数值会下降,并且感染程度越重,清蛋白水平下降越明显,预后也越差。另外,本研究结果中,血清清蛋白的ROC曲线下面积0.69,灵敏度76%、特异度60%,说明血清清蛋白能够为新生儿感染的诊断提供一定的辅助作用。本研究显示非细菌感染组患儿血清清蛋白水平较细菌感染组患儿低,张在亭等[18]研究显示病毒感染组清蛋白水平较细菌组水平高,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清蛋白水平在感染性疾病的鉴别中是否具有临床价值尚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基于CRP、清蛋白单独诊断机体感染的局限性,近年来研究者们发现CRP/清蛋白比值对机体感染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单纯CRP、清蛋白,CRP/清蛋白比值对新生儿感染也具有一定程度的诊断价值及预后价值[19]。本研究显示,感染组患儿的CRP/清蛋白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感染组CRP/清蛋白比值的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RP、清蛋白,说明CRP/清蛋白对新生儿感染的诊断值得临床参考。

综上所述,CRP、清蛋白以及CRP/清蛋白比值对新生儿感染的早期诊断均具有一定意义,在临床工作中,新生儿科医生可以联合CRP、清蛋白及CRP/清蛋白三个指标对新生儿感染进行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将感染患儿的不良反应、并发症的发生率降至最低,提高新生儿感染的预后。

猜你喜欢
比值机体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奶牛瘤胃健康、机体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关系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新生儿晚断脐联合自然干燥法的护理效果
邓俊峰作品选
也谈极值点偏移问题破解策略
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
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比较与应用
发动机铝机体气缸表面涂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