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复发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5-26 03:48林惠玲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痛风性血尿酸关节炎

林惠玲

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急诊科,广东中山528400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临床比较常见、多发的风湿免疫性疾病,尤其是在40岁以上的男性中高发[1-2],且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出现发生率不断增高的情况,以关节肿痛为主要临床症状[3],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以及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同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升高导致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等部位引起炎症反应、病损有关[4],若未及时接受有效治疗导致病情持续进展,会损害患者的肾脏、慢性关节,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针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在对其实施积极、有效治疗措施的同时还需辅以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以获得更好的疗效以及预后。本文特此择取2019年1—12月本院接收的12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该病患者中的实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60),男40例,女20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58.65±3.42)岁。病程1~4年,平均(2.41±0.53)年。观察组(n=60),男41例,女19例;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58.73±3.46)岁。病程1~5年,平均(2.46±0.57)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的病情满足《201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联盟痛风分类标准》[5]中关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的认知功能正常,可正常沟通交流;③临床资料完整并自愿接受随访者。排除标准:①继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②非痛风引起的关节炎患者;③存在骨结核、骨髓增生等其他骨科疾病者;④存在心理疾病、精神异常的患者;⑤研究期间失访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人员掌握患者的基本资料,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对其进行疾病方面的健康宣教,指导患者遵医用药,进行常规疼痛处理;纠正患者的不良习惯,对其进行个人卫生及生活方式指导。

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1)急诊护理干预。当患者急诊入院时,急诊科护理人员热情接待患者,询问患者的病史、疾病发作情况,并快速安排患者接受相关检查;评估患者的病情,迅速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对症处理,针对疼痛剧烈者,根据医嘱予药物镇痛并观察其疗效,缓解患者的痛苦;根据患者的生活饮食习惯以及检查化验结果判断患者疾病发作原因,针对因血尿酸升高引起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者,指导其到风湿科或内分泌科进一步完善专科处理;针对出现关节毁损、溃疡的患者,将患者转至骨外科进行手术治疗。(2)健康宣教。在药物急诊镇痛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在充分考虑患者文化程度的情况下,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及多种途径为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防治知识等,强调遵医行为的重要性,并通过一对一宣教、专家讲座的方式加深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疼痛危害的认知程度,加强疼痛知识方面的教育。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相应的疏导,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指导患者如何调节自身情绪;结合患者的兴趣爱好,指导患者多参与围棋、象棋、打太极拳、八段锦等文娱活动,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促使患者身心放松。(3)生活方式干预。饮食方面,护理人员为其制订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严格控制蛋白质、嘌呤、脂质、钠盐的摄入,多食新鲜蔬果,叮嘱患者多饮水,以2000 ~ 3000 ml/d为宜;禁止食用动物内脏、海鲜等高嘌呤食物和酸奶。护理人员向患者普及科学膳食方面的知识。运动方面,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的运动方案,控制体重,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循序渐进地引导患者增加训练强度,注意避免剧烈运动。(4)中医特色护理干预。①贴敷疗法:桃花膏是本院制剂中心研发的一种特色药膏,外敷患处,急性期,缓解期,全程给药,每贴敷6~8 h,每天一贴,视患者皮肤情况而定,不可24 h连续敷,时间过长易引起皮肤湿疹、红疹,影响后续治疗。每天敷完后,须用清水清洗外敷处,保持患处皮肤的清爽干洁。②皮内针疗法:遵循董氏奇穴之上病下治,手脚顺应法选取其中的灵骨穴、太白穴、小节穴作为埋针点,75%酒精消毒埋针点,选用一次性无菌皮内针(图钉型),用镊子夹住针圈,将针尖对准穴位刺入,使环状针柄平整地留在皮肤表面,用胶布固定,操作完成。皮内针治疗一次,可留置皮肤内48 h,埋针期间,嘱患者每隔4 h左右用手指按压埋针部位1~2 min,以加强刺激,增进疗效,隔日治疗一次,1周为1个疗程。刺血:在对关节肿痛明显位置常规消毒后,先对针刺部位揉捏推按,局部充血后对准已消毒过的部位迅速刺入后出针,轻轻挤压针孔周围,出血后应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每隔1日一次,连续三次。(5)出院指导:护理人员将出院注意事项单、遵医行为记录表发放到患者手中,叮嘱患者将出院后各项行为准确记录在遵医行为记录表中,提醒家属监督患者进行自主管理;护理人员定时通过微信、电话随访,予以针对性的指导,叮嘱患者定时复诊。

两组的护理干预周期均为6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在干预前、干预后采集两组患者的静脉血3 ml,经离心处理获得上层血清,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6]对血尿酸水平进行检测,当数值>420 µmol/L时,表示存在痛风。

两组患者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定干预前、干预后的疼痛程度[7],即在标有数字0~10的标尺上画出能代表自身疼痛的位置,分值区间为0~10分,分值越低,疼痛程度则越轻。同时记录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

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的复发率。

应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估两组患者干预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8],共有8个维度(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活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每个维度的总分均为100分,分值同生活质量呈正比。

两组患者在干预6个月后复诊时填写科室自行设计的护理质量调查量表(本表信度系数Cronbach's α为0.87,效度系数为0.88),调查内容包括护理态度、护理方式、护理技能、护理效果等,每项为25分,分值越低,提示护理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的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比较

干预前组间血尿酸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血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的血尿酸水平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比较(±s,μmol/L)

表1 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比较(±s,μmol/L)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对照组60 506.85±72.42 366.50±52.56 12.149 0.001观察组60 505.68±73.55 305.27±45.37 17.964 0.001 t值 0.088 6.831 P值 0.930 0.001

2.2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疼痛评分数据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s)

组别 n 疼痛评分(分) 疼痛缓解时间(d)干预前 干预后 t值P值对照组60 6.70±1.84 4.30±1.26 8.336 0.001 5.28±1.75观察组60 6.65±1.90 2.09±0.34 18.300 0.001 3.49±1.18 t值 0.146 13.117 6.569 P值 0.884 0.001 0.001

2.3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67%(1/60),低于对照组的复发率13.33%(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86,P=0.015)。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生理功能 生理职能 躯体疼痛 精神健康 情感职能 活力 社会功能 总体健康对照组60 75.42±5.95 63.35±6.89 70.25±8.64 66.29±7.16 62.81±8.72 60.91±7.43 62.46±9.83 60.52±7.19观察组60 87.81±7.44 74.65±7.92 85.46±9.27 79.95±9.02 77.54±8.93 78.65±8.74 77.65±10.42 75.45±9.26 t值 10.074 8.338 9.297 9.188 9.142 11.979 8.214 9.864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各维度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护理态度 护理方式 护理技能 护理效果对照组60 15.30±2.24 14.45±2.19 15.18±2.13 14.89±2.20观察组60 19.43±2.50 21.62±2.40 20.39±2.36 20.87±2.45 t值 9.530 17.094 12.694 14.067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痛风可由饮酒、饮食不当、过劳、着凉、手术刺激、精神紧张等因素诱发,且尿酸盐过量沉积在关节等部位会导致关节炎的发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一般在夜间突然发病[9],患者容易因疼痛、活动受限而出现负面情绪,及时有效的治疗能够较好地控制病情进展,而科学高效的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非常重要。

综合护理干预具有全面性、整体性的特点,能够整合一系列有利于患者康复的干预措施。本研究中,综合护理干预中的急诊护理干预能够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根据患者的病情快速进行对症处理,通过急诊干预能够缓解患者疼痛等临床症状,为后续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另外急诊护理人员可结合患者的病情快速分诊,有助于患者尽快得到有效的救治,能够缓解患者的不适感。同时急诊护理干预期间的健康宣教能够针对患者健康知识薄弱项进行针对性的宣教,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和遵医行为[10],有效缓解其负面情绪,减轻负面情绪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促使治疗信心、疼痛阈值提高[11];疼痛教育和干预能够让患者正确对待疼痛,较好地缓解疼痛症状,防止局部充血水肿或炎症加重;饮食干预能够避免不科学进食导致疾病发展[12],有助于避免尿酸盐持续沉积及病情加重,可促进机体中多余尿酸的排出[13];运动干预可促使胰岛素抵抗减轻,增强体质,避免因剧烈运动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14];中医特色护理干预中,贴敷疗法应用在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能够起到祛邪解毒、清热祛湿、祛瘀通络、消肿止痛的效果,有助于患者血液中的毒素排出,还可抑制炎症反应,消除肿胀;皮内针护理疗法是以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部的皮内或皮下,持久而柔和地给予特定腧穴良性刺激,能够延长治疗时间,增加累积刺激量,加强治疗效果,能够加强针刺镇痛的疗效,而且有助于避免疼痛的复发;出院指导能够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病症复发诱因[15]。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血尿酸水平显著下降,疼痛症状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复发率更低,且获得了更高的生活质量,提升了护理质量,充分说明了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分析原因在于,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患者干预后的血尿酸水平,消除导致疾病复发的危险因素,从而有效缓解疼痛感,促进康复效果提高。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适合推广应用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有助于提升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痛风性血尿酸关节炎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重度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四黄散外敷联合平衡罐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彝药“我思”治疗痛风性关节炎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