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对精神发育迟缓患儿的临床应用效果

2021-05-26 03:48付瑞云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发育康复患儿

付瑞云

山东省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心理发展训练中心,山东枣庄 277100

精神发育迟缓是一种因智力发育受阻导致智力水平低于同龄人且伴有运动、认知、语言、情感等方面障碍的综合征,临床表现为社会适应困难、思维活动水平不高、语言含糊不清以及行走步态不稳等,严重者几乎丧失基本活动能力,给患儿的生长发育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1]。精神发育迟缓治疗难度比较大,目前临床针对该病尚无有效药物,加强护理是关键[2]。以往的常规护理中,通常会采取药物干预、纠正缺陷行为与动作等措施,但其效果不佳。所以,临床应根据患儿的年龄、病因以及病情采取针对性、特殊性的康复教育与训练,以尽可能地改善患儿的智力状态。为此,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对精神发育迟缓患儿实施康复护理,本研究就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我院)收治的110例精神发育迟缓患儿资料进行研究,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55)与观察组(n=55)。对照组男28例,女27例;年龄1~5岁,平均(2.63±0.17)岁;病情程度:轻度(智商为50~69分)26例,中度(智商为35~49分)19例,重度(智商为20~34分)10例。观察 组 男29例,女26例;年 龄1~5岁,平 均(2.71±0.23)岁;病情程度:轻度(智商为50~69分)27例,中度(智商为35~49分)19例,重度(智商为20~34分)9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均经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心理发育评估确诊;家属积极配合治疗。排除标准:合并重要脏器(心、肺、肝、肾)先天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患有其他精神类疾病如精神分裂症、严重癫痫。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根据患儿病因给予脑神经营养药、中枢神经兴奋剂等药物治疗;为患儿提供安全、整洁的居住环境,每天检查危险物品,随时警惕潜在的安全隐患,密切观察患儿的动态,确保其安全;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协助其料理个人生活,包括卫生、饮食与睡眠;对患儿的动作、行为及语言进行观察,通过活动对其缺陷行为或动作进行纠正,要有耐心,不能操之过急;提高其对常见事物的认知度;护理人员要有强烈的爱心与同情心,针对患儿的心理状态对其进行心理暗示,以消除患儿的紧张与恐惧,做好家属思想工作,以提高家属配合度。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措施有:①感知能力训练,感知能力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以及味觉等方面,引导患儿凭着感觉了解事物的外形,分辨声音以及颜色,使其大脑指挥身体作出各种反应,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②运动能力训练,运动能力包括大运动以及精细动作,大运动训练内容有抬头、俯卧仰卧、翻身、爬行、坐立、站立、行走、跑步、跳跃等,使患儿能够做到感官与机体相互配合,并自主控制动作的力度与速度,同时纠正患儿不良动作姿势,使其动作协调;精细动作训练内容有手抓、拿捏、点按、写字、穿珠等,使患儿能够根据视觉知识做出准确且精细的动作;训练难度由易到难,精细度由大到小。③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带领患儿到各种交流场景中如自然界动物叫声、童话等,丰富患儿的交流内容;指导患儿使用点头、摇头、微笑、目视等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对他人说话内容的理解,并教会其用简单的单词、句子或问题来表示自己的意愿与要求。④认知能力训练,反复向患儿介绍日常生活中各种常见事物,通过看图说话、指出物品等方式让患者牢记,使其逐渐能够利用听觉和视觉认识外界事物;通过积木游戏指导患儿辨认方向、距离以及形状等,使患儿产生形象记忆。⑤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训练内容主要有穿衣脱衣、进食、洗漱、大小便等,耐心向患儿讲解各种生活行为的步骤与技巧,使患儿在训练过程中慢慢适应,并逐渐能够自主照料个人的饮食与卫生等。

1.3 观察指标

①于护理前与护理后6个月采用格赛尔发育量表(Gesell)评估两组患儿精神发育异常程度,指标包括适应能力、大运动行为、精细动作行为、语言能力以及社交能力共5项,每项指标评分范围均为0 ~ 100分,得分与精神发育异常程度呈反比[3]。②于护理前与护理后6个月采用韦氏幼儿与儿童智力量表(IQ)评估两组患儿智力改善情况,量表包括知识、算术、分类、积木图等11个检测项目,评分范围0~100分,得分与智力呈正比[4]。③与护理前与护理后6个月采用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PedsQL4-0)评估两组患儿的生存质量,指标包括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交功能及日常表现共4项,评分范围0~100分,得分与生存质量呈正比[5]。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Gesell得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儿的适应能力、大运动行为、精细动作行为、语言能力及社交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上述Gesell量表指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前后IQ得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儿的IQ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IQ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前后PedsQL4-0得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儿的PedsQL4-0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PedsQL4-0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护理前后Gesell得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Gesell得分比较(±s,分)

组别 n 适应能力 大运动行为护理前 护理后6个月 t值 P值 护理前 护理后6个月 t值 P值对照组 55 60.69±5.13 72.16±5.32 11.519 0.000 65.72±5.03 70.18±5.14 4.599 0.000观察组 55 60.58±5.38 83.41±5.05 22.946 0.000 65.76±5.14 84.31±5.19 18.834 0.000 t值 0.109 11.374 0.041 14.346 P值 0.913 0.000 0.967 0.000组别 n 精细动作行为 语言能力 社交能力护理前 护理后6个月t值P值 护理前 护理后6个月t值P值 护理前 护理后6个月t值 P值对照组55 58.28±5.03 68.15±5.04 10.280 0.000 64.75±5.09 76.34±5.09 11.941 0.000 52.51±5.57 65.88±5.34 12.850 0.000观察组55 58.27±5.02 79.06±5.03 21.692 0.000 64.18±5.38 83.96±5.23 19.551 0.000 52.45±5.13 78.41±5.79 24.888 0.000 t值 0.010 11.363 0.579 7.743 0.059 11.798 P值 0.992 0.000 0.564 0.000 0.953 0.000

表2 两组护理前后IQ得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护理前后IQ得分比较(±s,分)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6个月 t值 P值对照组 55 46.75±5.09 64.34±5.09 18.122 0.000观察组 55 46.18±5.38 71.96±5.23 25.481 0.000 t值 0.571 7.743 P值 0.569 0.000

表3 两组护理前后PedsQL4-0得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护理前后PedsQL4-0得分比较(±s,分)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6个月 t值 P值对照组 55 45.02±5.22 56.07±5.38 10.932 0.000观察组 55 45.12±5.20 68.37±5.57 22.628 0.000 t值 0.101 11.779 P值 0.920 0.000

3 讨论

精神发育迟缓是儿童群体中常见的一种发育障碍,导致该病的原因有多种,常见的有先天性染色体异常、母亲妊娠期间滥用药物、分娩时缺氧以及所处环境条件差等,不仅影响患儿的正常生活,还会危害其身心发育,降低其生存质量[6]。目前精神发育迟缓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临床多给予对症治疗以改善患儿症状,同时予以长期的康复护理干预,以尽可能地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6个月,观察组适应能力、大运动行为、精细动作行为、语言能力及社交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精神发育迟缓患儿实施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其适应能力、运动能力、语言能力及社交能力,减轻患儿精神发育异常程度。精神发育迟缓常规护理多体现在对症治疗的辅助以及异常行为的纠正,护理措施不够全面,而且缺乏针对性与新颖性,易引起患儿的排斥心理,从而导致护理效果不理想[7]。康复训练对于减轻精神发育迟缓患儿功能残疾、帮助患儿适应生活与社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康复训练的内容主要根据患儿的发育程度、功能障碍严重程度以及体质情况而定,因人施策,给予患儿针对性、个体化的康复护理方案[8]。本次精神发育迟缓患儿康复护理措施主要有感知能力训练、运动能力训练、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认知能力训练、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等,其中,通过感知能力训练,能够调动起患儿的五大感官,使患儿能够利用感官了解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有利于培养患儿的感官直觉能力。运动能力训练是改善患儿运动状况的重要措施。不仅可以纠正患儿身体的异常姿势,还可以激发其肢体运动的欲望,使其产生运动的意识和反应,从而培养患儿的运动习惯,并掌握基本运动技能[9-12]。通过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有利于激发患儿表达的欲望与积极性,帮助患儿树立表达的信心,使其掌握日常生活中基本交流技巧,从而逐渐促进患儿语言能力的改善[13]。认知能力训练是培养患儿思维的关键,对于其记忆力、注意力、学习力等方面均有积极促进作用。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是把患儿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作为康复训练内容的一种方式,有利于帮助患儿掌握基本生活技能,使其逐渐适应和控制周围生活环境,从而达到正常生活的目的[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IQ得分、PedsQL4-0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精神发育迟缓患儿的智力水平,并促进其生存质量改善。通过感知能力训练、运动能力训练等一系列措施,能够使患儿得到整体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改善其运动、语言等功能,还避免其脑神经进一步受损,并促进其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进而改善患儿的神经系统功能,这对于患儿智力水平与生存质量的改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6-17]。在蒋宁宁[18]的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干预,经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韦氏智力量表评分分别为(63.69±14.38)分、(68.65±10.24)分,其PedsQL4-0评分分别为(42.86±7.11)分、(47.18±7.56)分,观察组韦氏智力量表评分与PedsQL4-0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因此,对精神发育迟缓患儿实施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其智力水平与生存质量。但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少,不具有代表性,还需加大样本数量并进行深入的研究,以证实康复护理对精神发育迟缓患儿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在精神发育迟缓患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确切,有利于减轻患儿运动、语言、认知、生活自理等功能的障碍程度,并改善其智力水平与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发育康复患儿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唇腭裂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心理需求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青春期乳房发育困惑咨询——做决定
青春期乳房发育困惑咨询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