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儿童肺炎护理中的效果

2021-05-26 03:48蒋梅卿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雾化家属病情

蒋梅卿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福建莆田 351100

儿童肺炎为儿科发生率较高的呼吸系统疾病,以咳嗽、发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情严重患儿出现支气管炎、心力衰竭、心肌炎甚至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极大地损害患儿的生命健康[1-2]。儿童表达能力有限,配合度及主观能动性均较差,因此,必须为患儿提供规范且有效的护理干预以加快其预后改善[3]。现纳入我院收治的儿童肺炎患儿128例并分成两组研究,显示综合护理干预在促进患儿病情缓解及肺功能改善等方面应用价值更高,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128例儿童肺炎患儿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4]中儿童肺炎相关诊断标准;②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发热、咳痰等;③经胸部X射线检查证实病情。排除标准: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②合并支气管异物、肺脓肿、结核病等疾病患儿;③并发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患儿;④重度贫血或者营养不良患儿。根据患儿采用干预方式差异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共计纳入患儿64例,其中男35例、女29例,年龄5个月至13岁,平均(5.78±0.45)岁,病程3~21 d,平均(8.67±0.23)d;观察组共计纳入患儿64例,其中男37例、女27例,年龄5个月至12岁,平均(5.67±0.48)岁,病程3~22 d,平均(8.71±0.20) d。两组患儿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加强基础护理,定时进行病房开窗通风以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每日进行地面以及物体表面清洁和消毒,保持良好的病房环境卫生。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减轻患儿不适感,提高其舒适度及配合度。持续监测患儿体温、心率等指标变化,若患儿存在持续高热表现必须立即反馈给临床医生并遵医嘱为患儿提供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等针对性降温措施,鼓励患儿多饮水,以防发生脱水等不良反应。做好人员流动控制工作,限制探视人数,可避免发生交叉感染等病症。医护人员尽可能集中进行各项操作,以免影响患儿休息。及时将患儿呼吸道内分泌物清理干净,防止呼吸道堵塞而引发窒息,为患儿家长提供正确有效的拍背排痰指导方法。巡回护士必须定时进行病房巡视,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充分掌握和了解其病情变化,根据患儿痰液性状、痰液性质以及呼吸频率等评估病情变化情况。依照患儿实际年龄及体质状况评估其身体耐受性,控制好输液速度。为患儿准备易消化且富含蛋白质、热量以及维生素的食物,为婴幼儿喂奶时需要将其头部适当抬高以免诱发呛咳而加大窒息风险。

1.2.2 综合性护理 观察组患儿应用综合性护理。

1.2.2.1 心理护理、健康宣教 患儿与其家属的配合对于降低护理难度、保证临床疗效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患儿年龄尚小,自制力和自控力较差,容易出现哭闹等表现,而患儿家属担忧患儿病情,也会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安抚患儿并安慰患儿家属,稳定其情绪,使其保持冷静、平和的心态,推动治疗及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待患儿病情恢复稳定后向其讲解肺炎诱因、危害、临床症状等,加深患儿与其家属对防控工作的认识程度,规范生活行为及治疗行为,有效控制各类诱因,防止病情复发。

1.2.2.2 呼吸道管理 结合患儿胸部扩张、呼吸音、呼吸频率等情况对其肺功能做出评估,为患儿实施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期间必须根据患儿实际状况调节和控制呼吸机相关参数并做好气道管理工作,保持气道通气与换气的通畅性,为患儿实施气道雾化以及湿化处理可促进痰液排出。

1.2.2.3 运动指导 适量运动有助于加快机体代谢及血液循环,还有利于增强患儿体质及抵抗能力,因此,患儿病情得到控制后可指导其做适量运动,应注意避免进行高强度运动而导致病情发作。

1.2.2.4 雾化吸入治疗护理 为气道高反应性患儿提供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有利于促进支气管痉挛缓解并可使气道梗阻获得解除。为患儿实施雾化吸入治疗前必须严格做好消毒工作,雾化面罩不可混用以免引发交叉感染。口鼻部位应确保面罩与面颊贴合,以防药液溢出而造成其结膜受损。同时还需要确保雾化器处于垂直水平面,也可避免发生药液外渗现象。治疗结束后应及时给予患儿充分肯定及表扬。将雾化液部分雾化器及接触过患儿口腔的部位浸泡于离子水中,然后以蒸馏水冲洗干净并晾干备用。

1.2.2.5 体位护理 为患儿实施雾化吸入治疗可取其坐位或者通过家属怀抱患儿的方式进行治疗,呼吸无力、体力不支或者意识模糊患儿可取其侧卧位并将床头适当抬高,角度以30°~45°为宜。经常帮助患儿变换体位,对年龄较小患儿采取防护措施以免其坠床。

1.2.2.6 出院指导 护理人员于患儿出院前与患儿及家属进行沟通,了解其对儿童肺炎的掌握程度并评估其自护能力,及时发现和指出不当之处并肯定患儿的正确认知和做法,叮嘱患儿家属出院后保持作息规律、饮食合理、运动适量,增强体质,防止病情复发。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患儿发热、咳嗽、肺部啰音及气促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②检测干预前后患儿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全部呼气量比值(FEV1/FVC);③检测干预前后患儿血气指标,包括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23.0软件包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并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并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发热、咳嗽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FEV1、FEV1/FVC等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儿血气指标均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各项血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其中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SaO2及Pa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儿童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免疫力及抵御外界病毒和细菌的能力均较差,易受细菌、病毒等感染影响并诱发肺炎,随着病情进展,肺炎扩散,导致患儿肺间质及肺实质受损,还会造成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等受累,严重损害其脏器组织功能[5-6]。病原体感染为主要诱因,与遗传代谢病及营养不良等也存在重要关联,随着病情进展,患儿脑心肺等脏器功能均有可能受损,而且儿童肺炎具有反复发作等特点,极大地影响其健康成长和发育[7-8]。

儿童支气管以及肺功能发育尚不成熟,病原菌入侵,支气管黏膜发生水肿反应并导致支气管径愈加狭窄,使得痰液咳出难度增加并诱发肺部炎症反应[9-10]。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等症状使得患儿产生强烈的不适感并容易诱发哭闹、拒绝治疗等反应,造成患儿家属心理压力进一步加重[11]。在为患儿实施基础治疗的前提下为其提供持续性、整体性、全面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减轻患儿的拘束感和排斥感,可有效降低护理难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于减轻患儿家属心理压力也有重要价值[12]。

本研究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更短,肺功能及血气指标改善效果更加理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满足患儿的不同护理需求,既能够保证护理模式的全面性,同时注重体现个性化,可使护理干预的辅助治疗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心理护理、健康宣教有助于平复患儿与家属情绪,使其充分认识到肺炎的危害性以及可控性,调动其治疗主动性[13];呼吸道管理有利于保持气道通气与换气的通畅性,促进痰液排出;运动指导可改善患儿体质状况,增强其抵御细菌及病毒的能力;雾化吸入治疗护理可有效缓解支气管痉挛等症状,还能够降低交叉感染率[14];体位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儿不适感并保障其安全;出院指导在了解患儿家属自我护理能力的前提下进行针对性护理能够强化患儿家属的自我防护意识,有致力于减少肺炎诱因,避免病情复发[15-16]。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d)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d)

组别 n 退热时间 止咳时间 肺部啰音消失时间 气促消失时间对照组 64 3.43±0.54 5.46±1.32 5.76±1.31 4.93±1.02观察组 64 2.21±0.52 4.35±1.27 3.42±1.29 3.21±0.98 t值 13.019 4.848 10.182 9.729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表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 n FEV1(L) FEV1/FVC(%)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对照组 64 1.67±0.11 2.24±0.19 20.770 0.000 53.32±5.64 66.35±5.12 13.685 0.000观察组 64 1.69±0.10 2.94±0.17 21.965 0.000 53.27±5.59 74.87±5.09 22.857 0.000 t值 1.076 21.965 0.050 9.441 P值 0.284 0.010 0.960 0.000

表3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血气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血气指标比较(±s)

组别 n PaCO2(mmHg) SaO2(%) PaO2(mmHg)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对照组64 43.26±4.51 37.26±4.36 7.652 0.000 82.13±7.49 88.03±7.13 4.564 0.000 53.45±5.36 69.56±5.28 17.130 0.000观察组64 43.60±4.47 32.14±4.29 15.147 0.000 84.25±7.36 94.35±7.08 7.928 0.000 54.27±5.31 75.46±5.21 22.788 0.000 t值 0.428 6.696 1.615 5.031 0.869 6.363 P值 0.669 0.003 0.109 0.000 0.386 0.000

综上所述,为儿童肺炎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提升护理质量并能够充分发挥护理干预的辅助治疗作用,可加快临床症状消失并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

猜你喜欢
雾化家属病情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雾化吸入的风险及预防措施
雾化有害?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解读DeVilbiss TTS智能雾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