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神经生长因子和白介素-6水平变化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中的价值分析

2021-05-26 03:48卓奕春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出血量脑出血高血压

卓奕春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汕头 515100

随着卒中中心的建立与神经功能早期康复介 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致残率、致死率明显降低,但高血压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与降低患者残疾程度依然是神经系统疾病学者研究的重点与热点。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在神经损伤修复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已被临床纳入评价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功能恢复的重要指标之一[1];脑出血后脑组织损伤可激发机体内皮细胞、胶质细胞、星形细胞等分泌大量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炎症因子,这些炎症因子可诱导部分炎症效应分子表达,参与脑出血生理、病理改变[2]。本研究通过检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NGF与IL-6水平变化情况,旨在观察上述指标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汕头市潮阳区人民医院(我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2例为观察组。纳入标准:①诊断参考《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2012)版》[3]中相关标准;②经颅脑影像学证实、首发病例;③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且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动静脉畸形、颅脑内肿瘤等原因引发出血;②脑干出血、双侧脑疝;③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严重不全者。选择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来源为我院体检中心)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经体检合格且健康;②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且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经体检中心证实无高血压脑出血;②合并肿瘤、脏器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骨关节疾病等者。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3~72岁,平均(58.74±9.51)岁;观察组男42例,女20例;年龄35~75岁,平均(59.16±10.35)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观察组入院后均给予甘露醇降压、预防癫痫、降压、降糖、改善脑代谢等综合治疗。

1.2.2 血清NGF与IL-6检测 收集两组入院24 h内空腹静脉血5 ml,静止自然分层,采用BY-600A型医用离心机(备案凭证编号:京大械备20150013号,生产批号:19092726,北京白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2800 r/min离心10 min,采集上层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通过酶标仪测定吸光度,测定血清NGF与IL-6水平。

1.2.3 预后判定 观察组患者确诊6个月后以复诊或电话随访的方式对患者开展随访,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4]评价患者预后情况,可分为5级:1分为死亡状态;2分为植物人状态;3分为重度残疾,神志清醒但无法独立生活;4分为轻度残疾,可独立生活或于保护下工作;5分为恢复良好,可正常生活;其中1~3分为不良预后,4~5分为预后良好。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血清NGF与IL-6水平;比较观察组中出血量<30 ml组与出血量≥30 ml组NGF与IL-6水平,比较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NGF(正常值范围:2~12 µg/ml)与IL-6水平(正常值范围:4~18 ng/L)。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清NGF与IL-6水平比较

观察组血清NGF、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清NGF与IL-6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血清NGF与IL-6水平比较(±s)

组别 n NGF(µg/ml) IL-6(ng/L)对照组 30 2.33±0.18 4.93±0.19观察组 62 13.82±3.16 35.77±6.48 t值 22.089 29.359 P值 0.000 0.000

2.2 观察组中出血量<30 ml组与出血量≥30 ml组血清NGF与IL-6水平比较

将观察组按照出血量分为出血量<30 ml组(31例)与出血量≥30 ml组(31例)。出血量≥30 ml组血清NGF与IL-6水平高于出血量<30 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中出血量<30 ml组与出血量≥30 ml组血清NGF与IL-6水平(±s)

表2 观察组中出血量<30 ml组与出血量≥30 ml组血清NGF与IL-6水平(±s)

组别 n NGF(µg/ml) IL-6(pg/ml)出血量<30 ml组 31 12.75±3.18 32.94±6.87出血量≥30 ml组 31 15.16±3.43 39.26±7.16 t值 3.233 4.021 P值 0.002 0.000

2.3 观察组中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血清NGF与IL-6水平比较

根据GOS评分,GOS≥4分为预后良好组(n=25),GOS≤3分为预后不良组(n=37)。预后不良组血清NGF与IL-6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中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血清NGF与IL-6水平(±s)

表3 观察组中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血清NGF与IL-6水平(±s)

组别 n NGF(µg/ml) IL-6(pg/ml)预后良好组 25 2.32±0.76 1.96±0.73预后不良组 37 7.43±1.22 13.74±2.96 t值 21.019 21.428 P值 0.000 0.000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可超过1/485万例[5];病因为高血压引发小动脉壁脂质发生变性,导致血管内膜脂质、蛋白质沉积,患者情绪激动或过度用脑,血压急剧升高,引发脑血管破裂出血。当前临床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来评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与预后,但研究发现[6-7],采用影像学评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灵敏度较低,不足55%,且评估有明显滞后性[8]。血清学指标可通过定量化检测,发挥检测动态监测、经济快捷等优势[9-10]。本研究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NGF与IL-6水平检测,不仅可揭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进展情况,还可为临床评估高血压脑出血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有研究显示[11],NGF不仅对交感神经元与感觉神经元存活及保持神经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还可促进轴突生长,抑制神经元损伤性凋亡,在神经损伤修复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周克亭等[12]研究显示,NGF与老年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密切,监测NGF水平可预防其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NGF水平高于对照组,出血量≥30 ml组血清NGF水平高于出血量<30 ml组,预后不良组血清NGF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NGF水平越高预后越差。多学者研究报道与本研究结果相符[13-14]。IL-6是炎症相关因子,可通过促进下游中性粒细胞富集,提升中性粒细胞酶释放程度,进而加速脑组织损伤[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出血量≥30 ml组血清IL-6水平高于出血量<30 ml组,预后不良组血清IL-6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IL-6水平越高预后越差。奚宁宁等[16]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相仿。本研究因研究样本量较小,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局限性,后期可开展大样本、多客观指标研究,丰富研究成果。

综上所述,血清NGF、IL-6水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血清NGF、IL-6水平越高可能代表患者预后越差。

猜你喜欢
出血量脑出血高血压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全国高血压日》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