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管治疗后两种口腔修复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作铸瓷修复体的效果

2021-05-26 03:48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全瓷固位牙体

姜 澜

广东省江门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广东江门 529000

根管治疗是目前临床对牙体修复的主要方式,而治疗过程中对后冠部牙体修复的形式和治疗显著影响该患牙的长期寿命,随着数字化口腔技术的不断发展,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AD/CAM)已广泛应用到口腔医学领域,椅旁CAD/CAM系统具有操作简便、精确度高、效率高等优点,许多研究表明椅旁CAD/CAM全瓷修复能够降低牙体折裂的风险[1-2]。椅旁CAD/CAM全瓷修复体有多种形式,主要包括嵌体/高嵌体、髓腔固位冠、全冠等。相对于全冠修复体,髓腔固位冠具有微创,操作简单、方便等优点。现为研究比较椅旁CAD/CAM髓腔固位冠和纤维桩核全瓷冠的临床修复效果,特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江门市口腔医院(我院)接受根管治疗后需接受缺损修复的磨牙100例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行磨牙根管治疗后需接受缺损修复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修复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行髓腔固位冠修复,对照组行玻璃纤维桩核和全冠修复,每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5~64岁,平均(43.01±2.28)岁;患牙位置:下颌第一磨牙10颗,下颌第二磨牙11颗,上颌第一磨牙15颗,上颌第二磨牙14颗;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5~65岁,平均(42.87±2.25)岁;患牙位置:下颌第一磨牙10颗,下颌第二磨牙12颗,上颌第一磨牙14颗,上颌第二磨牙14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3]:①经过完善根管治疗的磨牙,修复区对颌牙为天然牙(活髓或经过完善根管治疗均可);②牙周状况较佳,牙釉质残留量较多,剩余牙体组织将薄壁弱尖去除后边缘均在龈上;③经影像学诊断,显示牙槽骨无吸收,牙根完整。

排除标准[4]:①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②系统性疾病患者;③颞下颌关节疾病患者;④伴有夜磨牙或咬过紧或反者。

1.2 方法

1.2.1 主要材料和设备 可切削二硅酸锂玻璃陶瓷IPS e.max CAD(Ivoclar Vivadent,列支敦士登,批号20180410),CEREC椅旁修复系统(Sirona,德国),Variolink N树脂水门汀(Ivoclar Vivadent,列支敦士登,批号20170802),玻璃纤维桩(R.T.D,法国,批号20180412),LuxaCore Z复合双固化树脂桩核材料(DMG,德国,批号20180515)。

1.2.2 比色 在制作修复体时,先通过德国Vita16色比色板比色,以防由于备牙周期过长导致视觉疲劳进而对比色效果造成影响。

1.2.3 牙体预备 观察组:①纤维桩树脂核制备。去除下颌磨牙远中根管或上颌磨牙腭根根管中上段根充牙胶,并预备纤维桩,采用工具为Pesso2#和3#,预备长度占根管长度的1/5~2/3,并对根尖封闭区做好保留,长度至少为5 mm。将玻璃纤维桩尝试放入,通过车针对合适长度进行截取,对根管内壁进行清洁并将其内部吸干,对需要粘接的纤维桩表面、牙面与管内壁通过根自酸蚀黏结剂进行处理,对清洁后的部位进行光照,再在根管内导入双固化树脂,置入玻璃纤维桩后给予第二次光照,将树脂核进行堆塑。②进行全瓷冠修复牙体预备。牙体预备量为k面2.0 mm、轴面1.5 mm,各轴壁k向聚合度为2°~6°,肩台1.0 mm,消除薄壁弱尖,预备体光滑圆钝、连续无倒凹。

对照组:最大程度的对剩余牙体组织进行保留,将薄壁弱尖以及龋坏组织进行去除后,调整预备体各轴面聚合度为2°~6°,轴壁厚度超过1.5 mm。用光固化树脂垫底髓室底,使其呈现光滑、连续的平面,外展髓室洞型,聚合度为5°~7°,窝洞深度在3.0 mm以上。降低咬k面约2.0 mm,预备完成后k面为连续、平滑的对接平台,保障各轴线边缘无锐角,倒凹不突出,角圆钝度,如患者牙体有邻面缺损,则先通过排龈线排龈,使边缘线能够尽可能的清晰显现。

1.2.4 制取印模以及加工修复体 将基牙表面充分吹干、隔湿,通过CEREC Omnicam系统进行光学印模,CEREC AC系统根据扫描结果自动生成修复体,对修复体咬合及形态进行调整。设计完成后传输至 CEREC MC XL进行研磨。研磨完成后,对修复体进行人工染色上釉并放置烤瓷炉内烧结。

1.2.5 试戴与粘接 修复体制作完毕后,对其进行试戴,试戴后进行咬合间隙调整,并检查邻接松紧度、接触点位置、边缘密合度以及形态等,直至患者满意。进行粘接,充分隔湿干燥,分别处理基牙表面和修复体组织面后,用树脂水门汀进行粘接,固化后,口内精细调k、抛光。修复完成后嘱患者注意口腔卫生,避免进食硬物,定期复诊。记录患者及患牙修复体基本信息,在修复后6个月由同一名医生对患者进行临床复查。

1.3 观察指标

治疗6个月后,根据修复体表面质地、继发龋发生情况、颜色匹配度、边缘着色情况、修复体外形以及边缘密合度进行临床治疗效果评定[5-6],显效:修复体表面光滑,未发生继发龋,修复体透光度、明暗度、颜色与邻牙协调一致,修复体边缘未见着色,修复体与邻牙协调、延续,修复体边缘密合;有效:修复体表面粗糙,但弹坑状缺损或斑点状,修复体边缘出现不透光、软化情况,修复体透光度、明暗度、颜色与邻牙不一致,但属于正常范围,修复体边缘可见轻微着色,修复体外形与邻牙不协调,修复体边缘探诊有间隙;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比较两组修复后边缘密合性、完整性、继发龋、牙龈炎症、对颌牙磨耗,以改良USPHS标准为评分依据,每项为0~2分,分值越高继发龋、牙龈炎症、对颌牙磨耗发生程度越重,边缘密合性、完整性越差。比较治疗期间两组并发症(继发龋、折裂、磨损)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修复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修复效果比较,观察组边缘密合性、完整性、继发龋、牙龈炎症以及对颌牙磨耗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修复效果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修复效果比较(±s,分)

组别 n 边缘密合性 完整性 继发龋 牙龈炎症 对颌牙磨耗对照组 50 1.12±0.33 0.98±0.20 0.90±0.23 1.00±0.21 1.01±0.22观察组 50 0.54±0.12 0.48±0.12 0.38±0.11 0.39±0.13 0.40±0.12 t值 11.680 15.158 14.422 17.464 17.212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随访1年,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为8.00%,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根管治疗是目前临床对根尖周炎或急慢性牙髓炎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虽治疗效果较佳,但治疗后的牙体由于没有了牙髓的持续营养供给,其生物力学以及理化特征均会发生变化,导致脆性增强,抗力降低,折裂风险也显著增加[7]。为了使患牙的功能以及形态能够更好地恢复,传统修复方法多会采取桩核冠或全冠修复治疗[8]。随着临床实践增多发现,根管固位桩会导致根裂的发生率增加,而受修复体材料的影响,全冠修复需要对健康的牙体组织进行大量的磨除。新型修复材料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给临床医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修复方式也更加微创,根据牙列咬合受力情况和剩余牙体组织量,优先选择保存牙体组织多、不易造成牙体无法修复的折裂且便于再治疗的方案。近年来,髓腔固位冠(endocrown)作为根管治疗后牙体修复的一种方式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髓腔固位冠和纤维桩核全瓷冠修复后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效果比较,观察组边缘密合性、完整性、继发龋、牙龈炎症以及对颌牙磨耗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髓腔固位冠能取得与纤维桩核全瓷冠相近甚至更好的临床疗效,这与大量的实验室基础研究得出的结论一致。有学者[9]通过三维有限元技术研究发现,髓腔固位冠修复的根管治疗后磨牙可能比纤维桩加全瓷冠修复的失败概率更低。研究结果归纳为:①磨牙髓腔固位冠与桩核冠相比较在牙本质内产生最小的von Mises应力,髓腔固位冠修复的磨牙更不容易折裂。②在生理水平的受力下,磨牙髓腔固位冠不会发生损坏或脱粘接。③纤维桩修复的磨牙产生更高的应力。有实验证明[10]髓腔固位冠与桩核冠修复的磨牙抗折强度没有明显区别,两者的折裂模式也相似。目前已有共识,桩的作用是辅助及增强固位,并不能增加牙体及牙根的强度,桩道的制备反而会加大根折的风险,许多情况下(如牙根较细或弯曲明显时),髓腔固位冠是更好的选择。

CEREC系统属于近年来临床在椅旁型牙科修复体制作系统中应用率较高的系统,其能够制作髓腔固位冠、高嵌体、嵌体、单冠等多种全瓷修复体。已有相关临床研究表明,如对该系统能够合理的应用,其制备的全瓷修复体能够高质量的对残冠进行治疗,且具有较佳的临床修复效果[11]。二硅酸锂是铸瓷的主要材料,具有较高的美观性以及较强的硬度,其抗挠曲强度能够达到400 Mpa。并有相关研究发现[12],该材料制备出的修复体其强度、适合性均属于临床修复材料需要满足的要求。结合本研究结果,发现该修复体与髓腔固位冠联合应用后能取得玻璃纤维桩核和全冠修复方式的类似效果,而本身髓腔固位冠在制作的过程中就更为简单,并能够有效的保护剩余健康牙体组织,故可以考虑作为临床在该疾病治疗中的新选择方案[13-15]。但仍需注意,实际在选择治疗方式时,应将患者的咬合状态、牙本质以及牙釉质的实际情况作为考虑因素考虑在内,以制订最佳的修复方案[16]。

综上所述,对接受磨牙根管治疗的患者行髓腔固位冠修复与CAD/CAM铸瓷修复体治疗能够有效的保护剩余牙体组织,且稳定性更佳,可作为临床在该疾病治疗中的一种新选择方式,且治疗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全瓷固位牙体
《全瓷修复技术(第2版)》出版发行
髓腔固位冠的应用现状
影响髓腔固位冠边缘密合性及机械强度的材料与牙体预备因素
螺丝固位一体化基台冠应用于后牙单冠种植修复中的优势评价
不同根管填充程度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
全瓷冠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
橡皮障使用情况在牙体牙髓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保留邻面壁髓腔固位部分冠修复对恒磨牙斜裂的修复效果观察
分析多次法根管治疗术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在牙体牙髓病中的效果差异性
牙体种植联合正畸治疗对先天性牙列部分缺失患者种植成功率及美观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