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中医药人才资源发展的SWOT分析

2021-05-26 03:48欧阳静李秀芹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中医医院陕西省陕西

安 颖 欧阳静 李秀芹

陕西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陕西咸阳 712046

2015年初,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西视察并指出:陕西是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6月国务院办公厅明确提出,中医药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目前陕西中医药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低下[1],专业队伍建设缓慢,人才队伍特色不突出等问题,成为制约陕西中医药发展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通过对陕西中医药人才资源现状的剖析,运用SWOT分析法对陕西中医药人才资源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进行系统分析,探索促进陕西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1 陕西省中医药人才资源发展现状

1.1 基本情况

陕西省位于中国西部,常住人口3864.40万人。2017年,全省共有中医类医院(包括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170个,床位30 815张。其中政府办中医类医院110个,总收入8096万元。见表1。

表1 2017年陕西省中医类医院基本信息及其增长情况

1.2 中医人力资源现状

2017年,陕西省中医类医院在岗职工38 01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2 541人、其他技术人员517人、管理人员2511人、工勤技能人员2444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8175人,其中中医类别3707人;职业助理医师792人,其中中医类别184人。药师(药士)2060人,其中中药师(士)1159人。见习医师2179人,其中中医类220人。每万人口中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为3.65人。见表2。

表2 2017年陕西省中医机构中医技术人员构成

1.3 中医药人才培养现状

陕西省现有普通高等中医院校1所(陕西中医药大学),设置中医药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1所(延安大学医学院),设置中医药专业的专科和职业院校6所。陕西中医药大学作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点单位,近几年,年均毕业中医药专门人才约1500名。此外2018年,通过“中医师承教育”共培养出合格中医人才39人。

1.4 中医药对外交流现状

陕西省已与30多个国家开展中医药交流与合作,建立了2个海外中医药服务中心。陕西中医药大学获得国家丝绸之路中医药合作基地建设项目,在罗马尼、俄罗斯建立了中医诊疗中心;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在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建立了中医儿童康复诊疗中心,已有百余名沿线国家残障儿童来陕西接受中医药治疗。

2 陕西省中医药人才资源的SWOT分析

2.1 优势(strengths)

2.1.1 区位优势 陕西省作为中国“大地原点”的所在地,具有承东启西的地域优势。陕西境内中医药资源丰富,有药品生产企业213家[2],在第四次全国中药材资源普查统一布置的364个重点品种中,陕西有283种,占77.6%。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亦有数千年的中医药使用史和传播史。

2.1.2 发展优势 “十二五”期间,陕西省中医药事业总投入66.94亿元,有9所中医医院达到三级甲等标准,76%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标准,全省77%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立了1295个中医馆,其中铜川、安康、商洛等市基本实现了100%全覆盖。2017年陕西省每万人口中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为3.65人,略高于3.48人的全国平均水平;中医类医院床位数8.04张/万人,高于6.84张/万人的全国平均水平,全国排名第8。

2.1.3 科教优势 陕西共有各类高等院校108所,3600余家科研单位,两院院士63位,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在中医药领域,陕西省现有国医大师3人,全国名老中医43人,6人入选陕西省“百人计划”,90位重点学(专)科带头人享受“三秦人才津贴”。

2.2 劣势(weakness)

2.2.1 中医类医院发展缓慢 2017年,陕西省仍有2市10区(县)没有建立公立中医医院,22%的县级公立中医医院没有达到二级医院标准,23%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还没建立起中医馆。2017年全省共增加中医类医院3所,增幅1.80%,远低于5.50%的全国平均增幅;增加床位数1643张,增幅5.63%,也低于8.44%的全国平均水平。见表1。

2.2.2 现有中医人才缺乏,供给不足 2017年陕西省拥有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药师(士)人员总计18 609人,每万人口中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为3.65人,全国排名17。中医院卫生技术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者仅占15%,县(区)级中医医院大专及以下学历占55.10%[3]。陕西省中医人才的主要提供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2019年共有毕业生2735名,中医相关专业毕业生约1000人左右,显然不能满足陕西省各级中医院的人才需求。同时,省市一级的三级中医医院中,缺乏高端领军人才,原始创新能力不足。

2.2.3 中医药人才培养不能适应“一带一路”倡议的需求 现有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忽视了留学生在文化、语言、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存在知识结构单一,培养方式单一[4]的问题。同时,“一带一路”国家对中医药的需求不仅在中医诊疗、健康保健这些基础方面,还扩展到中医药教育和科研,现有的中医药国际化教育水平整体有待提升,国际化的师资队伍也比较欠缺。

2.3 机会(opportunity)

2.3.1 政策机会 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提出,中医药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国务院遴选可持续发展项目,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国际影响力。2016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全球战略(2014-2023)》《传统医学决议》等官方文件的发布和通过,标志着中医药业界已与世界卫生组织在传统医学领域进入了全面战略合作期。2016年10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一系列振兴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的任务和举措。2017年国家正式发布了《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随后陕西制定了《陕西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7—2030年)》,明确指出要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2.3.2 中医药发展的时代机会 一是陕西省在一带一路引领和带动全省和区域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二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服务需求持续增加。三是随着老龄化趋势的日益严重,人口生育政策的调整,老年护理、康复、妇幼保健等相关服务需求更为迫切。四是生活方式改变、城镇化进程以及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逐步显现,健康需求呈现多元化。五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中医药服务模式必将产生深刻影响。这些变化既是中医药发展的新机遇,也对中医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3 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机会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与中国毗邻,双方历史文化、生活习惯和疾病谱较为接近,很多都有使用中医和传统医药的历史[5],这为中医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笔者从陕西中医药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了解,2016—2018年三年间,学习中医的留学生人数分别为36、43和53人,海外中医药人才培养正进入快速上升时期。

2.4 威胁(threats)

2.4.1 中医药人才的断层及流失 中国传统中医教育以民间医学教育为主,培养方式一次培养人数较少且培养周期较长。陕西省部分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的中医医师,大部分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办乡镇卫生院时从民间招收的,这批人本应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陆续退休,但因人才不足出现断层,又陆续返聘重新坐诊[6]。同时,由于基层艰苦的工作条件,不尽完善的薪酬待遇,受限制的个人发展空间等因素,基层中医药人才断层现象严重[7]。

2.4.2 中医药产业发展滞后 2017年陕西省中药材种植面积426.3万亩,产量93.2万吨,产值174.4亿元,排名全国前5位。但中药产业产值只排名全国第12位,中药饮片加工排在第31位。中医药产业发展滞后,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医药人才的发展和培养[8]。

2.4.3 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重西轻中”现象 由于补偿机制的不健全,中医药简、便、廉这一特色优势,反而成了中医医院生存发展的弱势。据笔者初步调查,包括三甲医院在内的很多中医医院,其收入占比的大部分都来源于西医服务,年青的中医师很难用辨证施治的中医思维看病,使中医学术精髓和特色得不到有效继承[9],成为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又一因素。

3 “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中医药人才资源发展的策略分析

3.1 发挥优势抓住机会的SO 战略

3.1.1 扩大影响力,吸引高端人才 陕西应优化人才策略,健全人才聘用机制,做好服务工作,招揽并留住高水平中医药人才来陕发展,创造价值。通过举办欧亚经济论坛、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博览会、“一带一路”全球健康国际研讨会等高水平国际会议,扩大陕西的影响力,吸引包括中医药人才在内的专家学者来陕发展。同时对在中医基础比较好的“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留学或从事中医药相关研究的“海归”,提供更优越的政策。

3.1.2 整合科教优势,提升医学生培养 除陕西中医药大学外,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医学院、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等都有中医药相关的专业师资和实训场所,笔者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这些师资也纳入到留学生培养的体系中来,整合科教资源,发挥各个学校的特色优势,进一步扩大和优化留学生培养的平台。

3.2 克服劣势抓住机遇的WO战略

3.2.1 抓战略机会,促进中医医院的建设 《陕西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7—2030年)》中明确要求,每个市、县都要办好1所公立中医医院,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都要建立中医综合服务区,配备中医药专业人员。各级中医医院应找准目标和定位,二、三级医院可以强化重点学科、专科建设,发挥重点学科、专科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优势,通过重点专科的品牌和示范效应,带动其他专科全面发展,促进名医院建设[10]。基层医院可以强化中医“治未病”特色,开展中医针灸推拿,高血压、糖尿病等中医药慢病防治和保健工作,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为人才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

3.2.2 抓国际化发展机会,开拓人才培养的海外机会 各中医医院、院校,应创造条件让更多的中医人才有机会走出去,扩大视野,开拓思路,提升国际化水平。另一方面,积极发挥海外中医药服务中心的平台作用,推动更多的学生到海外交流,提升学生的国际化综合发展能力。同时,通过互动交流,让更多的海外学子了解中医,了解中医文化,在推动中医药海外传播和发展的同时,吸引国外学生来华学习并且工作。

3.3 利用优势避免威胁的ST战略

3.3.1 依靠发展优势,留住人才 陕西省应加强人才强省的战略,积极推进“千人计划”、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推动住房、就业、医疗等政策的落实,不断吸引人才;同时秉承人本管理的理念,以人为本,建立并完善适宜中医药人才发展的激励机制[11],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切实留住人才。

3.4 克服劣势避免威胁的WT战略

3.4.1 做好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给人才提供更多机会 陕西省有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及优质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也有步长集团、健民制药、海天制药、康惠制药等知名中医药企业。陕西应以发展大健康产业为契机,加强政策扶持引导,促进中药种植业、中药企为一体的中药产业集群建设,打造“秦药”[12]品牌,提升陕西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为人才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3.4.2 重视职业发展,留住现有中医人才 管理部门重视并帮助中医师获得职业发展,可以使组织内人力资源发挥出最大效能[13]。因此,笔者建议进一步加强基层中医医疗服务网络,扩大中医药基层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标准[14],并对基层中医药人才实行保护性政策倾斜[15],加快基层医疗人才培养,充实医疗队伍。制订符合中医药人才特点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给人才晋升提供空间。制订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和薪酬分配方案,提供合理的福利待遇和提升个人能力的培训机会,不断提升他们的获得感,让人才真正愿意扎根基层。

4 小结

中医药人才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基和保障,也是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第一资源。面对中医药在全球蓬勃发展所带来的新变化、新需求,陕西作为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和中医药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应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补足短板,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陕西中医药发展的人才战略和具体措施,为具有国际化中医药思维的实践型和创新型中医药人才来陕发展提供空间和平台。

猜你喜欢
中医医院陕西省陕西
前进中的广汉市中医医院
重庆市二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评估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全国示范中医医院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