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绣娘,指尖绣出一片天

2021-05-26 03:16马希平马莎
现代妇女 2021年5期
关键词:东乡绣娘绣品

马希平 马莎

初心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也是全国唯一以东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东乡族女性大多精于刺绣工艺,绣品栩栩如生、配色大胆。曾经,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东乡族女性无法走出家门,刺绣虽是她们为数不多的乐趣,却没能形成经济效益。

“90后”女孩马箫箫是东乡族自治县达板镇舀水村为数不多的女大学生,每每回乡,看到自己曾经的玩伴早早嫁人、守着灶台和孩子、从未出过远门、毫无经济来源时,马箫箫打心眼里想帮助她们,想让东乡族女性的刺绣,从炕头爱好走向大市场。

大学毕业后,马箫箫从省会兰州回到家乡,成立了东乡土本土刺绣工艺扶贫车间。马箫箫把自己想要帮助同乡妇女的“初心”,倾注在这鲜艳的刺绣上,只为了把东乡族女性的绣品卖出去,给她们带来收入,让东乡族刺绣工艺得到传承。

困难

“刺绣能挣几个钱?女人就挣不了钱!”

2018年年初,马箫箫一腔热血地四处联络绣娘,但这样的闭门羹她吃了不少。在当地传统观念看来,女性不用读太多书,不需要赚钱,在家听公婆和丈夫的话,守好家庭和孩子,就是最大的本分。

马箫箫偏不服输。为了把东乡族女性的刺绣手艺变成“指尖上的产业”,2018年至今,她开着车跑了5万多公里,挨村挨户地去找绣娘。

“大家手艺不一样,能说服一个就决不放弃。”马箫箫说。

面对那些难啃的“硬骨头”,马箫箫反复上门,给一大家子做思想工作。招绣娘,难。但招到绣娘,马箫箫和绣娘都打心眼里高兴。

重生

2018年,东乡土本土刺绣工艺扶贫车间在舀水村落地,以订单制方式经营,80多名东乡族妇女在此就业,覆盖舀水村附近6个贫困村近200名妇女居家绣花。自此,这些东乡女性有了自己的职业——绣娘。

这些绣娘每月收入在900元至3000元不等,她们还可以居家就业,因为能挣钱贴补家用,家人也越来越支持她们去绣坊工作。

2019年,马箫箫和绣娘们搬进了当地政府在东乡县大树乡新修的刺绣扶贫车间,当地政府还在电费等方面提供了优惠。

2020年5月,富有东乡族文化特色的刺绣丝巾在网络直播间上线,3000件绣品瞬间被抢购一空,并于当日预售了5万件绣品。

马海者是東乡土本土刺绣工艺扶贫车间的一位绣娘。她说:“挣到钱真好,可以给自己和孩子买喜欢的东西,终于不用向家人伸手要钱了。”

2020年,东乡族自治县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38.74%下降到4.25%,建成运行扶贫车间35个,吸纳就业1586人,帮助贫困群众特别是妇女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对于未来,马箫箫说:“东乡刺绣虽藏于黄土高原深处,但我想让东乡刺绣走出国门,让全世界都知道东乡刺绣和东乡族女性的美。”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责编 满天)

猜你喜欢
东乡绣娘绣品
浅谈绣品中的戏曲文化
东乡记忆
一个我从未抵达过的地方——东乡
东乡记忆
传承非遗汉绣绘出美好生活
云南屏边“绣娘”巧手致富
把传统文化精髓和中国女性之美展现给世界
在《老东乡》里感受宜文化
绣娘
百年古宅连心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