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事业单位财政税收优化分析

2021-05-28 02:04耿晓梅安徽省淮北市市政工程管理处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9期
关键词:票据纳税常态

耿晓梅 安徽省淮北市市政工程管理处

前言

受社会经济的影响,事业单位也相继踏入了经济市场。现如今,相关部门对于事业单位的资金补贴日益减少,甚至是取消了有关于资金的扶持。对于这一状况,事业单位内部就需对财政税收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完善管理制度,以此使该项工作能够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趋势。

一、经济新常态下事业单位财政税收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发展,事业单位较为传统的内部管理已无法满足当今新常态体系下的发展趋势,管理方式不具备科学性,甚至还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致使单位财政税收管理的制定成为摆设,不但无法发挥其效能,还不利于相关工作的落实。此外,还有一些单位将财政税收的工作委托给第三方机构,进而更加大了税收工作的监管难度。正是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且存有较多的疏漏,使单位无法有效的应对经济新常态,进而在管控方面的效果不能达到预期构想。

(二)票据管理不科学

事业单位在建设财政税收初期时,相关政策以及法律体系并不完善,进而严重阻碍了税收工作的开展进度。而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虽然税收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与最初的构想还具有较大的差距,因此还需进一步优化。而在该项工作实施的过程中,票据方面管理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且管理制度也缺乏科学性、合理性,进而使票据信息缺乏真实性,失去了参考价值,致使单位在开展财政税收工作的过程中极易出现混乱的局面[1]。

(三)职责划分不明确

事业单位在实施财政税收工作的过程中,有关于职责方面的划分并不明确,且在对员工考核时,缺乏合理的认知。实际工作中,很多单位将税收工作的重点放在纳税服务的应用软件中,以及系统的硬件配置上,却忽视了单位中职员的配置工作,同时在绩效考核方面的关注度也不足。且税务部门一年中只进行一次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并将该项工作安排至年末进行,进而无法及时更新服务信息,不能掌握服务需求,致使所得信息不具有参考性,极大程度地影响了缴纳税款的时效。

(四)预算机制不健全

预算编制是财政税收中最为核心的工作内容,为了保证编制工作的合理性、科学性,需事业单位中多个部门相互合作,进而发挥其效能。但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一些单位并不具备健全的预算编制机制,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共体现三个方面(如表1 所示):

表1 预算编制机制不健全的具体表现

二、经济新常态下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的优化措施

(一)完善管理制度

科学且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促进财政税收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前提。当前很多事业单位选择公开内部一些税收信息,但是并为真正达到理想的透明度。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单位内部对于数据信息的更新速度较慢,且无法实现对所有信息进行更新。对此,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需重视税收监管制度的完善,并结合单位的财政税收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合理更新监管手段。借助短信、网站、期刊等实现税收信息的公布,而在公布时,需保证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设专门负责管控税收工作的监管部门,进而实现税收工作的透明化、规范化,以此增强纳税人对于事业单位的信任。此外,还需注重考评机制的完善,并让更多群众参与到税收的监督工作中,可以利用第三方互动平台如微信、微博等了解群众对于税收工作的建议以及希望改进的地方,以此促使税收业务更具科学性与规范性。

(二)重视票据管理

票据管理也是财政税收中需重点关注的内容,相关的管理人员也需培养有关票据管理方面的意识,明确其在会计核算效率以及财务信息真实性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此外,对于财政部门、税务部门所派发的票据进行合理、正确的使用,并应用由税务局提供的合法发票,以此保证票据的真实性和规范性、经济内容的完整性与连续性,进而促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效率的提升[2]。

(三)落实责任制度

事业单位在实施税收工作时,需要求各部门明确工作职责,并结合对单位发展情况,设计适合的工作流程,同时应严格遵照相关规则以及制度开展税收工作。此外,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规范工作模式,在此基础上优化工作细节,进而使工作效率得以保障。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单位相关的负责人可以从薪资结构优化的方面着手,并将薪资与绩效相互联系,以此激发员工对于责任承担的态度。表现优异的员工应给予奖励,而对于没有按照规定履行责任的员工要严格惩戒。并配合激励机制,促使员工主动参与到岗位工作中来,并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发挥自身价值,成为促进单位发展进程中的一员。

(四)健全预算机制

为了确保预算编制机制建设的有效性,需单位各部位通力合作,同时负责人应明确财务税收工作中的核心环节,进而使预算制度的完善工作得以保障。此外,可以根据预算制度建设的情况,开展责任制度的建立,促使每名员工都能做到自我约束,以此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在经济新常态体系下,需加强各部门员工合作交流,并在预算编制下,使数据信息能够共享,进而推动财政税收工作的实施进度。

三、其他有效措施

(一)提升人员素养

财政税收部门的管理人员需重视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并定期开展专业技能的培训,以此增强工作效率。同时,还需对基层管理人员专业能力进行培养,保证其能够高效落实财政税收以及信息分类管理的工作,结合管理人员的不足,针对性的设计有关财务知识的学习方法,并在明确税收政策的基础上,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的业务能力,进而促进员工与单位共同发展[3]。

(二)强化纳税意识

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为了让国民认识到这一点,就需事业单位内部员工以身作则严格履行纳税义务,对此应强化单位纳税意识,并从三方面着手实现意识的提高(如表2 所示):

表2 强化事业单位纳税意识有效措施

(三)规范非税管理

为了保证财政纳税工作执行的有效性,就需制定相应的规范纪律,监督单位员工严格遵守。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对于违法、违规行为需明令禁止,并加强监管力度,以此保证相关工作的高效落实。此外,在经济新常态的体系下,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应重视非税收入的管理工作,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开展管控工作,同时,单位内部管理人员需明确自身拥有的“责任权”,在职权的基础上,对单位部门的岗位责任进行划分,定期查看财政部门缴税、纳税情况,既能了解事业单位职员的工作情况,还能有效避免单位税费上缴拖延以及违规截留的问题发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很多事业单位在财政税收方面的工作中,不具备完善的管理制度,同时职责的划分也不够明确,对此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应重视管理制度的设立,并落实工作责任制,以此实现我国经济以及民生的双重建设。

猜你喜欢
票据纳税常态
适应纳税新常态 树立为民新理念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从业人员给企业带来的纳税困扰——以一个火力发电企业为例
纳税会计与纳税筹划的关联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