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开始叛逆了?那恭喜你啊!

2021-05-29 16:20云燕
现代家长 2021年5期
关键词:丹丹心理孩子

云燕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就会渐渐萌生自己的主张,凡事都想自己做主。如果父母不允许,孩子就会故意跟父母对着干。这个阶段,被家长们称为“叛逆期”。家有叛逆的孩子,家长大多焦头烂额,叫苦不迭,但心理学家却不这么看,他们会对家长说——

为什么孩子进入青春期这么难相处,连亲妈都不亲了?

李女士在珠海一家国企做会计工作。别看她在工作上雷厉风行、独当一面,只要回家面对上初中的女儿楠楠,她就束手无策了:“这丫头上了初中就像变了一个人,凡事都要跟我作对。比如天阴了,我让她上学带雨伞,她不肯,还怪我多事。我悄悄把雨伞塞到她的书包里,她看到了,不屑地把脸扭到一边。我以为她默许了,可是她出门时把雨伞掏出来放在了门口。结果,放学的时候她被雨淋得像落汤鸡。我连忙给她买治感冒的药,可她死活不肯吃。您说气人不气人?要说也怪,这丫头小时候特别乖,什么事都听我的,没想到进入青春期会如此叛逆!”

栾先生也对儿子小舟的叛逆叫苦不迭:“小舟上初中以后变得格外内向,不再跟我交流,但是他跟同学打电话却滔滔不绝。有一次他数学没考好,我想帮他分析分析试卷,找找失分的原因,可是他很不耐烦,说我打乱了他的学习计划。我感觉他不尊重我,就说了他两句,没想到他居然离家出走,跑到同学家住了两天,害得我和他妈四处寻找。幸好,几天后他自己回家了,却连一句道歉都没有,反倒数落我们的不是,怪我们不尊重他,还威胁说,这次只是黄牌警告,下次他就跑到东莞打工去,辍学给我们看。唉,真是儿大不由爷啊!我知道孩子到了青春期会叛逆,只是没想到会叛逆得这么邪乎。”

姚女士是一位单亲妈妈,女儿丹丹上初三。丹丹的学习成绩不佳,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有悲观情绪,姚女士难以给丹丹实质性的帮助,只是激励丹丹刻苦学习,于是,母女俩经常闹别扭。姚女士感觉很委屈:“我先生十年前患白血病去世,我一个人把丹丹带大不容易,一直和她有相依为命的感觉,可是现在她好像很讨厌我,事事跟我作对。为了不影响她学习,我在家处处赔小心,唯恐她不高兴。有时候,她会找我说心里话,安慰我不要为她的前途操心。但她不高兴的时候就会把我推出她的房间,自己一个人在房间里哭。我不知道她遇到了什么烦恼,只能干着急。我不明白,为什么孩子进入青春期这么难相处,连亲妈都不亲了!”

叛逆是孩子发展“自我同一性”的需要,也是他们调整人际关系的手段

看着一手带大的孩子与自己越来越疏远,从无话不谈变得无话可谈,从时时依赖到事事对抗,身为父母,伤心难过是可以理解的。但无论心里多么委屈,父母都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正确认识“青春期叛逆”这种现象。

从生理发育和心理成熟的规律来看,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出现叛逆行为未必是坏事,甚至是好事。

首先,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思维能力增强的表现。

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生理上会发生剧烈的变化:身高、体重迅猛增长,身体各器官功能趋向成熟,第二性征开始出现,女孩月经第一次来潮,男孩则表现为喉结突出、肌肉发达、胡须生长和声音变粗等。这些变化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有了与父母分庭抗礼的资本。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变化同样不容忽视。进入青春期以后,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渐渐意识到了性差异,会产生害羞、好奇的心理和情绪不稳定等一系列的心理改变,行为上也更活跃和勇敢,常常会冒出一些摆脱父母的监督而独立行动的想法。他们精力充沛,性格活泼而勇敢,情感更为复杂和热烈,思维能力不断发展,容易接受新事物,富于幻想……总之,叛逆行为是孩子生理成熟和思维水平提高的结果,是孩子成长的表现。所以说,叛逆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好事。

其次,叛逆是孩子发展自我同一性的需要。

建立自我同一性是孩子在青春期最重要的發展任务,叛逆是孩子探索自我、建立自我同一性的一种途径。所谓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尝试把与自己有关的各方面综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决定的、协调一致的、不同于他人的自我,是对“我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我将如何适应社会”等问题的主观感受。

相反,如果孩子一直很乖、不叛逆、不惹事,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同一性早闭”。这样的孩子未来往往缺乏主见,容易盲从,不喜欢改变,无法应对挑战。他们会回避变化和压力来获取安全感,当遇到挫折时,容易丧失斗志和信心。

再次,叛逆是孩子宣泄不良情绪的途径。

脑发育的不均衡使得青春期孩子容易出现情绪问题。此外,青春期孩子面对成长压力,在自我同一性的探索过程中会经历自我怀疑、混乱、矛盾与冲突,对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感到困惑,这加剧了青春期的情绪问题。于是,叛逆成为青春期孩子宣泄不良情绪的一个途径。

青春期的孩子敏感、情绪多变,如果他们把这些不良情绪压抑在心里,不叛逆、不宣泄,那么孩子的内心必然会堆积大量的负能量。所以,叛逆是孩子疏导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种重要方式。

最后,叛逆是孩子调整人际关系的一种手段。

叛逆其实是孩子适应人际关系调整、成长为独立个体的一种方式。进入青春期以后,孩子开始疏离父母,更多地与同伴相处。这种人际关系的调整对孩子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

在青春期之前,依恋是亲子关系的重要特征。进入青春期之后,亲子关系发生变化,自主取代依恋成为亲子关系的突出特征。在青春期顺利完成依恋到自主的转变,对孩子未来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十分重要,叛逆则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伴交往对孩子的社会化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在与同伴的相处中,孩子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理解他人,这都是社会化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素质。

心理学研究还发现,同伴关系对孩子成年后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中学阶段拥有更多的朋友、与朋友保持稳定而较亲密友谊的孩子,到了成年期,往往人际交往比较顺利,且心理健康水平较高。

综上所述,当自家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出现叛逆行为,父母不必抱怨,更不必感到委屈,因为我们养育孩子的目的正是帮助他健康成长,独立于社会。如今他有了主见,勇于探索,希望摆脱父母走自己的路,我们应该乐见其成,甚至热情地欢迎这种叛逆。

青春期孩子心中有诸多苦恼,倍感孤独,渴望与长辈沟通,父母不可赌气关闭沟通的大门

叛逆是一个好的开始,但好的开始并不意味着好的结果。叛逆对孩子的发展有利,不意味着父母可以对孩子的叛逆放任自流。只有父母正确应对,处理得当,孩子才能顺利度过青春叛逆期,才能在叛逆中成长。面对青春期叛逆的孩子,父母应该学会一些应对方式。

1.认识并理解青春期对孩子的意义

为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父母需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学习有关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认识,理解孩子青春期多重矛盾的焦点所在。科学地了解青春期孩子身体和心理成长的变化,从根本上找问题,理解孩子的变化。事先做好孩子青春期叛逆的思想准备,调整对待孩子的方式,和孩子做朋友,为孩子顺利度过叛逆期打下基础。

2.正视孩子的需求

青春期的孩子有着强烈的独立自主的心理需求,他们心中的困扰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因而需要亲密的亲子关系。父母往往对此缺乏认识,总想在精神和行为上对孩子予以约束和控制,导致孩子的反抗。如果孩子的需求遭到父母拒绝,他们会感到父母不理解他们,他们也不理解父母为什么如此这般,因而常常出现矛盾,甚至情感疏远。因此,父母要与时俱进,正视、重视孩子们成长中的需要,对合理的需求尽可能地满足,不合理的需求也不要直接拒绝,要讲明白拒绝的缘由,不要与叛逆期的孩子积攒矛盾。

3.多与叛逆的孩子沟通

到了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心理都逐渐成熟了,父母再用对待小孩子的方式来对待他们,会使他们感到自尊心受挫,因此,父母需要改变这种方式。叛逆的孩子容易出现闭锁心理,他们往往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不向外界透露,认为父母不理解他们。作为反抗,他们对父母会产生不满和不信任。

诸多苦恼又使孩子们倍感孤独和寂寞,他们很希望与他人交流、沟通,并得到他人的理解。他们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向自己認为可信赖的父母吐露心声。所以,父母应该多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情绪变化,发现他们有问题时,要以朋友的身份帮忙,理解他们的感受,不可因为孩子叛逆而赌气关闭沟通的大门。

4.适当给孩子历练的机会

孩子之所以出现叛逆行为,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他们感觉自己不被重视,不被欣赏。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他们会故意弄出点动静来。所以,父母要善于观察,关注孩子的叛逆行为,适当地交给他们一些任务,让他们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当他们成功时,应及时给予鼓励,满足他们的虚荣心,让他们有成就感。

5.避免孩子的自尊心受伤害

青春期的孩子面临的问题很多,他们往往因为自尊心太强,不被信任而使自己更叛逆。所以,父母要试着相信孩子的话,宽容地对待他们犯下的错,给他们改错的机会,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进行正确的引导,避免和他们发生正面冲突。因为叛逆期的孩子心理上的特点是越不让怎么做,他们越要怎么做。

与青春期孩子相处,父母一定要避免埋怨、斥责。因为叛逆的孩子肯定受到过很多斥责,他们对斥责早已学会了反击,哪怕你再有道理,他们要是不想接受也是枉然。所以,我们应该多夸奖和鼓励他们,只有先满足他们被关注的愿望,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丹丹心理孩子
高中数学之美
Saving Money
心理小测试
美人鱼2
心理感受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English Suffix—ive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