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穿刺定位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高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1-05-31 11:47范宇飞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0期
关键词:罗哌卡因置换术

范宇飞

(朝阳市喀左县中心医院,辽宁 朝阳 122300)

膝关节疾病主要是以膝关节结构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疼痛性关节病。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肥胖患者数量的剧增,使得该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膝关节结构改变包括膝关节周围骨赘形成、半月板损伤、软骨下骨质改变、滑膜炎症、关节软骨损伤等[1]。临床多采用药物、手术等方法治疗膝关节疾病,但随着病情的加重,单纯采用药物治疗的疗效不太理想。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临床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但在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时,还应选择一种切实有效的麻醉方法,以缓解围手术期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患者的康复。本研究主要探讨高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超声引导下穿刺定位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接收并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50例高龄患者,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24例)和研究组(26例)。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13例、11例;年龄为71~83岁,平均(76.95±1.35)岁;基础疾病:高血压11例、糖尿病6例、冠心病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例、其他1例。研究组男、女患者分别为16例、10例;年龄为72~84岁,平均年龄(77.01±1.95)岁;基础疾病:高血压10例、糖尿病5例、冠心病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例、其他2例。两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 方法 术前麻醉医师应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药物过敏史及病史,同时评估患者能否耐受麻醉;术前嘱患者禁食、禁水;待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开放有效的静脉通路,并密切监测患者脉搏、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硬膜外麻醉,硬膜外穿刺成功以后注入0.5%的罗哌卡因5 mL,仔细观察5 min且无不良反应后持续硬膜外注入麻醉药物,并控制麻醉平面在T10下;共注入罗哌卡因15~17 mL。研究组取健侧卧位,选择腰大肌间隙入路,应用超声诊断仪扫描患侧L3~5水平显示腰大肌、腰方肌,并在超声定位下在中外线约4 cm处,采用1%的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平面内进针法进针,针尖至腰大肌的间隙时停止进针,缓慢注入0.5%罗哌卡因20 mL;超声定位股骨大转子、坐骨结节,并采用平面进针法穿刺至坐骨神经旁,再注入0.5%罗哌卡因25 mL。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维持时间。②记录两组各项手术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术后引流量、早期进食时间。③记录麻醉前(T0)、穿刺注药后(T1)、麻醉30 min后(T2)、术毕时(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氧饱和度(SpO2)。④记录两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嗜睡、肌肉震颤、感觉迟钝等。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对比 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7.41±1.62)min、维持时间(9.68±1.21)min,对照组分别为(9.56±0.29)min、(11.15±0.25)min,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各手术指标对比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201.16±2.35)mL、术中补液量(1194.69±15.74)mL、术后引流量(225.49±16.35)mL、早期进食时间(4.51±1.21)h,对照组分别为(203.69±5.34)mL、(1532.46±16.97)mL、(245.92±17.36)mL、(10.63±1.95)h。两组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补液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早期进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在T0时,两组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在T1、T2、T3时,研究组SpO2高于对照组(P<0.05);在T1、T2、T3时,两组HR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2时,研究组MAP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T3时,两组MAP对比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仅出现1例嗜睡,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85%;对照组出现嗜睡2例、肌肉震颤1例、感觉迟钝3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5.00%。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膝关节疾病主要是由生物力学、新陈代谢、遗传等因素相互作用所致。膝关节一旦发生病变,极易影响髌股关节、内侧胫骨关节等的功能,最终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2]。当前,临床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方式有很多,除手术外,其他治疗方式无法做到完全根治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全髋关节置换术因能够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关节功能、有效矫正患者膝关节内外畸形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到膝关节疾病的治疗中。但该治疗方法存在创伤大、术后疼痛显著等不足,严重影响术后患者的康复[3]。因此,选择一种切实有效的麻醉方法,有效控制患者的疼痛症状,促使其尽早行术后关节功能的训练是当前临床研究的重点。

硬膜外麻醉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小,术后肠蠕动功能恢复较快,将其运用到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虽有一定疗效,但因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年龄较大,术后极易发生低血压、感觉迟钝等并发症,加之老年患者术中多需用到止血带,因此,围手术期极易发生肺栓塞或下肢静脉血栓,从而限制了硬膜外麻醉的使用范围[4]。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新兴的麻醉方式,将其运用到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能够有效阻断因手术刺激而诱发的中枢敏化和外周敏化,且对患者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影响较小,能够最大限度的控制血流动力学的波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还不会阻滞患者的腹腔神经、盆腔神经,因此不会对患者胃肠道功能、排尿功能等造成影响,大大促进了术后患者的康复。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定位后再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能够进一步提升麻醉阻滞的成功概率,并借助成像技术直接观察目标区域解剖结构,能够更好的把握给药过程,将麻醉对机体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5]。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补液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早期进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在T0时,两组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2、T3时,研究组SpO2高于对照组(P<0.05);在T1、T2、T3时,两组HR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2时,研究组MAP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T3时,两组MA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接近[6]。这进一步证实了,超声引导下穿刺定位后再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优势明显,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罗哌卡因属于单一对映的结构体长效酰胺,能够有效抑制钠离子通道,并阻断神经兴奋和传导,进而减少中枢致敏;此外,罗哌卡因局部注射后的浓度可达400 mg,且其血清浓度仍较安全线低。因此,与其他麻醉药物相比,罗哌卡因麻醉维持的时间更长,药物毒性更弱[7]。

综上所述,高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超声引导下穿刺定位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罗哌卡因置换术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反肩置换术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