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量血液透析在慢性肾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21-05-31 11:47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0期
关键词:高通量肾衰竭毒素

靳 琰

(沈阳维康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辽宁 沈阳 110021)

慢性肾衰竭是一种常见的肾内科疾病,主要继发于肾实质慢性损伤,病情进一步发展易引发肾萎缩,在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以酸碱失衡与水电解失衡为主要表现[1]。现阶段,临床通常采用血液透析或者肾移植的方法治疗该疾病,由于肾移植操作的可行性不高,临床一般选择血液透析的方式治疗,虽然不可彻底治愈,但可借助血液透析使患者的寿命得以延长[2-3]。血液透析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血液透析滤过、高通量血液透析等,不同透析方法的透析效果也存在显著差异[4-5]。本研究旨在探究慢性肾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高通量血液透析的临床价值与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9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62~78岁,平均(70.25±8.54)岁;透析时间1~5年,平均(3.25±2.54)年;疾病类型: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病、肾小球动脉硬化、慢性间质性肾炎、多囊肾分别为16例、7例、7例、6例、6例、3例。试验组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62~78岁,平均(70.25±8.54)岁;透析时间1~5年,平均(3.25±2.54)年;疾病类型: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病、肾小球动脉硬化、慢性间质性肾炎、多囊肾分别为16例、7例、7例、6例、6例、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自愿参与此次研究。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均满足慢性肾衰竭的相关诊断标准;进行正规透析时间>3个月;治疗1个月内没有创伤史、感染史以及手术史。排除标准:伴随严重脏器功能异常者;存在严重感染性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设备包括透析机(瑞典金宝AK96)、130 G醋酸纤维膜透析器(1.3 m2)。参数设置:血流量、超滤系数分别为220~250 mL/min、10 mL/(h·mm Hg)。血液透析每次4 h,每周3次,选择碳酸氢盐作为透析液,并选择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处理。试验组患者实施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设备包括透析机(瑞典金宝AK96)、F60聚砜膜血液透析器(1.6 m2)。参数设置:血流量与超滤系数分别为220~250 mL/min、56 mL/(h·mm Hg)。血液透析每次4 h,每周3次,选择碳酸氢盐作为透析液,并选择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小分子毒素清除效果(包括血尿酸、血磷)、大分子毒素清除效果(包括胱抑素以及甲状旁腺素)、炎性因子水平(包括高敏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介素6)、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肺部感染、低血压、消化道症状、皮肤瘙痒、头晕头痛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小分子毒素与大分子毒素清除效果比较 试验组患者血尿酸、血磷、胱抑素以及甲状旁腺素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小分子毒素与大分子毒素清除效果比较()

表1 两组小分子毒素与大分子毒素清除效果比较()

2.2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试验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表2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发生并发症4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88%;对照组发生并发症1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4.44%。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肺部感染、低血压、消化道症状、皮肤瘙痒、头晕头痛等。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 论

慢性肾衰竭属于慢性肾实质损伤中的一种,主要表现为肾脏萎缩,多合并水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直接影响患者的全身系统功能[6-7]。大部分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机体功能衰退,会对机体正常排毒能力造成影响,导致临床治疗难度明显增大[8-9]。现阶段,临床通常采用血液透析的方式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常规血液透析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10-11]。但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机体内毒素显著增多,常规血液透析不可能完全清除机体内毒物,很容易引发毒物蓄积,导致病情复发,甚至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2-13]。临床需探究一种科学、合理的血液透析方法,以促使患者治疗效果的有效提高。高通量血液透析属于一种新型的血液透析方法,可有效清除血液中的小分子毒物,还可以完全清除胱抑素等大中分子毒物,避免机体内毒物物质蓄积,改善血液透析治疗效果[14]。另外,高通量血液透析还可调整血脂水平,使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有效降低,安全性较好。高通量血液透析的操作比较简便,费用较低,不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临床价值显著[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血尿酸、血磷、胱抑素以及甲状旁腺素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总之,慢性肾衰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可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有效清除小分子毒素与大分子毒素,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猜你喜欢
高通量肾衰竭毒素
What Makes You Tired
一类具有毒素的非均匀chemostat模型正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高通量血液透析临床研究进展
Ka频段高通量卫星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探讨
毒蘑菇中毒素的研究进展
中国通信卫星开启高通量时代
严苛标准方能清洗校园“毒素”
护理干预在高通量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利肠汤在慢性肾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益肾降浊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