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全大补汤肠内营养治疗胃癌术后气血两虚证患者的效果

2021-05-31 11:47辛天星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0期
关键词:气血胃癌营养

辛天星

(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辽宁 沈阳 110101)

胃癌是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首位的肿瘤,好发部位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由于饮食习惯、工作压力增大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原因,此病症逐渐向年轻化发展。临床治疗胃癌的方法为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其他治疗、支持治疗5种,其中手术和化疗是最有效的方法。但考虑到手术不利于患者肠胃功能的恢复,有学者采用十全大补汤肠内营养治疗胃癌术后气血两虚证患者[1]。本研究旨在分析十全大补汤肠内营养治疗胃癌术后气血两虚证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胃癌术后气血两虚证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采用十全大补汤肠内营养治疗)和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49~69岁,平均年龄(56.38±9.02)岁;体质量61~81 kg,平均体质量(74.68±10.57)kg。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龄51~71岁,平均年龄(56.89±10.21)岁;体质量62~72 kg,平均体质量(74.89±10.67)kg。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后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完全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也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 方法 两组均实施胃癌手术,并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抗感染治疗、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等。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在术后第1日,进行空肠营养注射,若患者没有出现异常,手术后第2日可予以肠内营养混悬液(纽迪希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011,C14200053845)口服或管饲喂养,1.5 kcal×500 mL。在管饲喂养时,如瓶盖为皇冠盖,则先卸去皇冠盖,插上专用胶塞,插进输液导管;如瓶盖为输液瓶盖,则直接插进输液导管。在连接前先置入1根喂养管至胃、十二指肠或空肠上端部分。正常滴速为100~125 mL/h(开始时滴速宜慢),输注剂量根据患者的需要,由医师处方而定。对初次胃肠道喂养的患者,初始剂量最好从每日1 000 kcal开始,在2~3 d内逐渐增加至需要量。若患者的耐受力较差,也可从使用0.75 kcal/mL的低浓度开始,以使机体逐步适应。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十全大补汤进行治疗。该方剂主治气血不足,虚劳咳喘,面色苍白,脚膝无力,遗精,崩漏,经候不调,疮疡不收,舌淡,脉细弱。方剂组成如下:党参10 g、黄芪10 g、白术10 g、白芍药10 g、茯苓10 g、肉桂3 g、熟地黄15 g、当归15 g、川芎6 g、甘草6 g。水煎服,每服6 g,用水150 mL,加生姜3片,红枣2个,煎至100 mL,温服。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症状变化,根据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其进行测评,包括神疲乏力、面色少华、头晕目眩、心悸气短、畏寒肢冷、自汗盗汗,均分为无、轻、中、重4个等级,总分1~6分,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②观察两组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的症状变化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的症状变化比较(分,)

表1 两组治疗后的症状变化比较(分,)

2.2 两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排气时间为(48.54±7.08)h,对照组患者排气时间为(52.57±7.0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2,P=0.008);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1.23±1.97)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3.78±1.7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57,P=0.001)。

3 讨 论

胃癌在我国的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在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的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较高。长期食用熏烤、腌制食品的人群胃远端癌的发病率较高,吸烟人群比不吸烟人群患胃癌的概率较大。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后的残胃患者都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过程,使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或非典型增生,继而引发胃癌[2-4]。临床治疗胃癌最有效的方法是手术和化疗,手术会对患者的肠胃功能造成损伤,因此患者需禁食。气血两虚证为素体脾胃虚弱,或饮食不节,或久病大病失养,亦或因产时产后,致气血两虚所表现出来的头晕目眩、少气懒言、乏力自汗、舌淡苔白、脉细弱的一类病症[5]。

常规治疗可补充营养,通过管饲喂养,可减少患者感染的发生。药物治疗可促进胃肠内的消化,有效调节其新陈代谢,增加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肠道黏膜的结构,维持其细胞的完整,有效预防肠道黏膜细菌的移动,减少感染的出现。药物治疗可满足早期肠胃对营养的需求,保证营养的均衡,使创伤后不良反应减少,增加内脏血液流通,减少炎性反应的出现,有效改善内脏流通功能[6-7]。

中医认为,气血两虚证是血虚不能濡养经脉,经行时气血不足,四肢百骸失于荣养,则肢体疼痛麻木;血虚则面色苍白,头晕,气虚则少气懒言,腹胀,便溏;冲任血虚,则子宫失养,不通则痛,故小腹疼痛,或血少气弱,运行无力,血行迟涩,故小腹隐痛;舌淡苔白,脉细弱。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腑脏、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护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在生理上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等功能[8]。气聚合在一起便形成了有机体,气散则形体灭亡。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具有显著的营养和滋润作用。血必须在脉中运行,才能发挥其生理作用。血在脉中循环运行,内至腑脏,外达皮肉筋骨,不断对全身各腑脏组织器官起着充分的营养和滋润作用,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而人作为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阴阳二气之间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且无论何时都在运动与变化之中[9]。改善气血可通过中药的治疗方法,其有补虚、清热、活血化瘀、安神止血等功效,针灸可通过人体的十四体表的穴位进行针灸,根据不同的病情从根本上进行治疗。十全大补汤在《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记载,主治男子、妇人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进饮食,久病虚损,时发潮热,气攻骨脊,拘急疼痛,夜梦遗精,面色萎黄,脚膝无力,一切病后气不如旧,忧愁思虑伤动血气,喘嗽中满,脾肾气弱,五心烦闷,并皆治之。该方剂性温不热,平补有效,养气育神,醒脾止渴,顺正辟邪,温暖脾肾,其效不可具述。其中肉桂主治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镇痛,活血通经,可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阳虚眩晕、目赤咽痛、心腹冷痛、虚寒吐泻等。茯苓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可用于水肿尿少、脾虚食少、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熟地黄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可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等。白术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可用于脾虚食少、水肿、自汗等。此外,十全大补汤有明显的抗肿瘤疗效,可增强患者机体内细胞的新陈代谢,使肿瘤细胞死亡,抑制术后肿瘤的再次增长,改善患者气血问题,从而提升其生活质量[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见,十全大补汤肠内营养治疗胃癌术后气血两虚证患者的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气血胃癌营养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女性与气血的不解之缘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