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并发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

2021-05-31 11:47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0期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心理

方 芳

(锦州市中心医院感染科,辽宁 锦州 121000)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随着病情发展会逐渐出现肝性脑病、继发感染、脾功能亢进、腹水、癌变等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威胁[1-2]。通常情况下该疾病具有迁延难愈、治疗周期较长且治疗难度大,患者治疗费用较高,不仅给患者的生理上带来影响,还会增加患者经济压力。因此很多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会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3]。在这些不良情绪的干扰下,部分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会对治疗产生抵抗心理,从而影响治疗效果[4-5]。为此在本次研究中,对本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锦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知晓并且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对照组中,男性病例数23例、女性病例数17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3.52±2.47)岁;观察组中,男性病例数24例、女性病例数16例,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43.26±2.63)岁。对比两组病例数的基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具体护理内容为:在患者住院时间遵循医嘱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病情监护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包括:①认知护理:首先,护理人员需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健康认知情况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文化水平、疾病知晓率,并对患者心理健康进行评估。随后对患者展开详细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自身疾病情况、治疗方式、治疗目的、注意事项等,并对于患者不理解的地方加强讲解,及时纠正患者错误思想。②心理支持护理:在开展心理支持护理前,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友谊,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交流,降低患者陌生感、紧张感,让患者感受到关心、爱护等,促使患者能够更加积极有效的配合护理工作。另外根据患者病情、心理状态,对其制订心理支持计划,认真倾听患者心声,并帮助患者解开心中疑虑。③针对性心理护理:在对患者进行充分了解后,分析患者产生抑郁的可能性以及高危因素,并针对性采取护理措施,部分患者因为家庭经济原因心理压力过大、部分患者则因为病情治疗时间长产生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应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尽量避免提及患者“伤心之处”,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促使患者家属给予患者精神支持。④注意力转移:想要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降低其不良心理。指导患者在住院期间积极参与一些讲座,与相同疾病患者进行交流,邀请治疗效果理想的患者讲述亲身经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多建议患者进行户外运动、听音乐、听戏曲、看报纸等方式降低不良情绪。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中抑郁症发生情况,并从患者年龄(≥50岁、<50岁)、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高中和中专及以下)、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年收入≥10万、年收入<10万)、乙型肝炎感染时间(乙型肝炎感染时间≥10年、乙型肝炎感染时间<10年)等方面分析患者并发抑郁症的危险因素。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评分)。SAS评分标准:低于50分视为心理健康,50~59分轻度焦虑、60~69分中度焦虑、70分以上视为重度焦虑。SDS评分标准:低于53分视为心理健康,53~62分视为轻度抑郁、63~72分视为中度抑郁、73分视为重度抑郁。SF-36评分标准:对患者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等8个方面进行评价,总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结果数据使用SPPS23.0版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以[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差异性采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抑郁情况 对照组共有15例患者并发抑郁,抑郁发生率为37.50%;观察组共有6例患者并发抑郁,抑郁发生率为15.00%,组间差异显著(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50岁、大专及以上、家庭年收入<10万、乙型肝炎感染时间≥10年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抑郁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1。

表1 患者并发抑郁的单因素分析

2.2 两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SDS评分 两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护理前SAS、SD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SAS、SDS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

表2 对比两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

2.2 生活质量评分 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护理前及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3 讨 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受到病情、经济压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极易产生不良情绪,包括烦躁、抑郁、紧张、绝望等,这些情绪的存在不仅会对患者的病情产生影响,还会使其生活质量降低,损害其身心健康[6-9]。

随着临床医疗技术不断提高,护理工作内容也在不断面临着改革、改进,传统单纯的用药护理、病情护理已经无法满足临床需求,人们对于身心健康的追求更加明显[10-11]。心理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将患者的身心健康视为一体,不仅重视患者疾病的治疗,同时还注重患者治疗期间心理情绪的变化以及对疾病治疗的影响,以积极有效的措施尽量减低这些情绪对患者治疗所带来的干扰[12-13]。

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中,通过分析患者产生抑郁的高危因素后,对患者展开心理护理,从多个角度出发,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家庭支持,让患者感受到人文关怀,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14-15]。在本次研究中,对乙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抑郁发生率、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乙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开展心理护理能够有效预防抑郁情绪发生,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提升患者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抑郁的危险因素较多,护理人员需给予患者人性化关怀和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尽量降低患者抑郁情况发生。

猜你喜欢
乙型肝炎肝硬化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肝硬化病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
心理感受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防治肝硬化中医有方
活血化瘀药在肝硬化病的临床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