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外伤急诊处理时控制伤口感染的护理措施探析

2021-05-31 11:47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0期
关键词:手部外伤伤口

赵 喻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辽宁 沈阳 110013)

手外伤是临床常见外伤,由于手部与外界接触频繁,无疑加大了伤口的感染率。随着我国机械化工业、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由砸伤、挤压伤、刺伤等原因所致的手外伤越来越多,而关于手部在机械化工作中相关保护设备或措施仍较为缺乏,也增加了感染的发生率,从而影响治疗效果[1]。患者手部一旦出现严重性损伤,其反射性扶持与支持也可能损伤手部血管、肌腱,因此需要合理的清创以及护理干预进行处理,而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也有助于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2]。本文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选取120例手外伤急诊患者,探讨手外伤急诊处理时控制伤口感染的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共纳入120例手外伤急诊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按照计算机编号单双数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观察组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21~74岁,平均(47.40±13.09)岁;致伤原因:18例为压砸外伤、15例为挤压伤、11例为刺伤、16例为火器伤。对照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22~73岁,平均(47.35±13.28)岁;致伤原因:16例为压砸外伤、17例为挤压伤、14例为刺伤、13例为火器伤。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均保持同质性(P>0.05)。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符合手外伤相关诊断标准;病历资料与临床档案完整;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心、脾、肝、肾等脏器合并严重器质性损伤者;患有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无法正常沟通者;存在恶性肿瘤、自身性免疫疾病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口头开展健康教育,叮嘱患者日常注意事项等。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接诊时干预。当患者到急诊处时,护理人员需保持亲切、温和的态度接待,快速引导患者完成初步检查,检查期间使用温和语气询问患者基础信息,同时认真观察手部伤情,判断其是否有肌腱断裂、血管断裂等现象。②心理护理。由于手部是身体与外界接触最为频繁的器官,且手部包含血管、神经均较为丰富,一旦手部出现创伤,患者极易出于对手部残疾、手术剧烈疼痛、无法融入日常生活与工作等原因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临床表现出大汗淋漓、唇部发紫、头晕等症状,不利于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护理人员需增加与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保持动作娴熟、轻柔为患者消毒、止血,获得其信任感与依赖感。通过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全面了解其心理需求与心理障碍,针对性予以心理疏导,向其列举既往治疗效果良好的典型案例以及医护人员丰富的临床经验,增强患者治愈信心,帮助其顺利排解负面情绪,鼓励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消除相关顾虑。也可以在室内播放节奏舒缓的轻音乐或与患者聊些有兴趣的话题,转移其注意力。③清创护理。清创是提升伤口恢复速度的关键环节,主要分为以下几步:a.将无菌纱布铺盖在伤口上,使用适量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周围皮肤,之后再冲洗干净;b.反复多次使用大量生理盐水清洗伤口,保证伤口处干净无菌,当有裸露的组织或血管时,注意做好保护工作;c.铺消毒铺巾,给予麻醉、充气止血带,再次清洁伤口,切除严重污染的部位。④控制感染护理。a.定期打扫、消毒缝合室,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环境干净、整洁。急诊处理过程中尽量减少人员走动或说话等。当患者手部伤口污染较为严重时,先安排其到处置室清洁伤口,之后再到缝合室处理。完成伤口清洁后,打开处置室门窗通风或利用紫外线消毒。b.在术前洗干净双手,带手套,术中使用一次性杀菌巾与胶布,避免创口间接交叉感染。c.先用酒精纱布敷盖伤口,之后在上面放置纱布加压包扎。⑤教育指导。护理人员应利用PPT、图片、宣传册、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为患者介绍手外伤病情、急诊治疗措施、注意事项等内容,使患者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自身伤情,意识到掌握预后方法对于防止感染发生的重要性。⑥体位护理。协助患者摆放舒适、合适的体位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适当抬高患肢,同时做好保暖措施,特别是在天气寒冷的季节,避免由于不当的保暖措施出现冻疮等情况。密切关注患者指尖血液循环、弹性、温度等情况,一旦发现渗血、红肿、血液循环障碍等反应时,及时通知医师处理。⑦饮食护理。结合患者个人饮食习惯与爱好制订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保障荤素搭配得当,营养均衡,以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纤维素、高维生素食物为主,日常多食用新鲜果蔬,严禁食用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⑧康复护理。首先,护理人员应向患者普及日常锻炼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根据患者手外伤恢复情况安排其尝试适当的锻炼,鼓励其克服锻炼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疼痛,适当配合微波理疗、中药熏蒸,加强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促进患肢血液循环。

1.3 观察指标 ①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其中并发症包括畸形、手部功能障碍、红肿等。②愈合时间。③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价,主要涉及内容为护理理念、护理覆盖面、护理措施等,满分100分,非常满意:≥90分;80≤满意≤89分;不满意<80分。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120例患者均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用()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n(%)]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检验标准: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为1.67%、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67%、13.33%(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愈合时间为(31.44±3.18)d,对照组为(37.29±2.85)d,组间差异显著(t=10.612,P=0.000)。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 论

手部作为人体基本的构成器官,无疑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长期显露在外,也是极易受到伤害的器官,手外伤在骨科疾病中极为常见,急诊创伤患者中,手外伤占据1/3,具体致伤原因复杂多样,常见有工业器械、车祸、打架、跌落等,容易伤到肌腱、韧带等多种组织,导致患者日常工作与学习受限,生活质量降低[3]。目前,临床多采用手术对其进行修复,但术后需花费较长时间恢复,加大了并发症发生概率,容易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手外伤患者在接受急诊处理的同时,有必要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以期减轻手外伤对患者的影响、促进伤口早日愈合[4]。综合护理是在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逐渐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充分考虑既往常规护理中存在的现象与问题,结合护理人员多年来工作经验,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全面覆盖患者生理、心理的需求点,最大程度维护患者自身利益[5-6]。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感染发生率为1.6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11.67%(P<0.05);观察组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了实施综合护理有助于降低手外伤急诊患者感染以及多种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愈合时间。对该结果进行分析:自患者入院接受急诊即开始实施综合护理,全程追踪患者治疗与康复进程,始终保持温和态度接待患者及其家属,减轻患者由于陌生治疗环境引发的焦躁等负面情绪[7-8];通过主动与患者沟通,向其普及手外伤治疗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于医护人员工作的理解,明白配合治疗与护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愿意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后续工作,保障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9];密切关注患者心理情绪变化情况,适时予以心理疏导,解除患者心中疑惑,帮助患者挣脱精神压力,减轻负面情绪,认真履行医嘱以及护理措施。在此基础上加以实施健康的饮食指导、科学的康复训练、正确的体位指导等,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与抵抗力,进一步减轻手外伤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10]。同时,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能够使患者感受到来自护理人员的关心与呵护,早日实现预期治疗目标也有助于拉近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故本文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与对照组的83.33%相比显著提高(P<0.05)。足以表明综合护理在手外伤急诊患者中具有可行性,这与刘燕等的研究结果一致[11]。

综上所述,在手外伤急诊处理中实施综合护理,对于控制伤口感染、提高护理满意度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倡导应用。

猜你喜欢
手部外伤伤口
为什么伤口愈合时会痒?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为什么在伤口上撒盐会疼?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那只给我带来伤口的大橘
谁是创意大玩家——创意手部彩绘
伤口“小管家”
严重肝外伤27例诊治分析
胸壁外伤合并胸壁疝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