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疼痛护理干预对胃癌晚期患者癌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2021-05-31 11:47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0期
关键词:癌痛规范化胃癌

周 莹

(抚顺市第四医院,辽宁 抚顺 113123)

胃癌是一类起源于胃黏膜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较高,多发于40~70岁人群,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有关资料显示,2019年我国胃癌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2位和第3位,此数据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胃癌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放化疗等方法治疗,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病情,但对于晚期胃癌患者尚无确切治疗方法,其5年生存率低于30%[3]。晚期胃癌患者心理脆弱,且伴有明显癌痛,可极大地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如何缓解患者癌痛、提升其生活质量已成为临床护理的主要目标之一[4-5]。常规护理方案在晚期胃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不佳,本次试验中我院引入规范化疼痛护理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2例胃癌晚期患者参与本次研究,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外科学》中胃癌相关诊断标准。②均伴有明显疼痛感。③患者病历资料齐全,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②肿瘤脑转移者。③精神类疾病或传染性疾病者。④预计生存期不足3个月者。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试验组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在45~77岁,平均(54.17±3.68)岁;胃体癌10例,胃底贲门癌12例,胃窦癌9例;文化程度:小学6例,初中13例,高中及以上12例。对照组中男性和女性分别有19例、12例;年龄43~75岁,平均(53.15±3.49)岁;胃体癌11例,胃底贲门癌10例,胃窦癌10例;文化程度:小学8例,初中14例,高中及以上9例。试验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行性。

1.2 方法 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病情进展情况,强化消化道护理,给予患者饮食指导和生活护理,尽可能满足患者一切合理需求。

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规范化疼痛护理,措施如下:①组建胃癌护理小组。由护士长和多名责任护士共同组建护理小组,护士长为组长,需定期为护士进行胃癌护理知识培训,尤其要重视胃癌晚期患者的疼痛干预,并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和讨论,为每位患者制订个性化的护理方案。②制度完善。需完善疼痛管理制度,将相关护理措施进行细化,做好疼痛评估、疼痛健康宣教、心理疏导、镇痛等护理,准确记录患者疼痛控制情况,及时跟踪患者病情。③疼痛评估。需采取NRS量表评估患者疼痛状况,包括疼痛部位、疼痛程度、疼痛性质等项目,还需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功能活动、家庭情况。④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需向患者介绍镇痛方案,嘱咐患者在出现剧烈疼痛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应在第一时间进行镇痛处理,还需鼓励患者倾诉内心想法,尽可能消除其负面情绪,可指导患者通过听音乐、看电视、打太极拳等方式转移注意力,还可使用催眠疗法。⑤放松训练。可指导患者按双拳(吸气)—四肢(呼气)的顺序进行放松训练,并播放轻柔音乐。⑥药物干预。需根据患者疼痛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在用药前需告知患者镇痛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在用药后需注意观察镇痛效果,如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需立即停药,并及时调整镇痛方案,对于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疑问需立即解答。⑦中医干预。可采取穴位按摩、针灸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疼痛,穴位按摩取穴主要为内关和足三里,并配合补泻手法,针灸取穴主要为合谷、内关、支沟,并配合背俞穴。⑧社会支持。护理人员需积极与患者家属交流沟通,讲解家庭支持对改善患者疼痛的作用,嘱咐家属多关心患者。还可定期组织胃癌癌痛患者病友交流会,使其相互鼓励,交流控制癌痛的经验。⑨延伸癌痛护理。需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开通疼痛热线,每周对患者电话随访1次,了解患者癌痛控制情况,并给予健康指导。还可组建癌痛患者交流微信群,定期在群内宣讲胃癌癌痛相关知识,并解答患者疑问。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癌痛程度、护理依从性、负面情绪改善情况、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①癌痛程度采取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进行分析,满分为10分,得分越低则表示疼痛越轻微[6]。②负性情绪严重程度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分析,得分越低则表示焦虑、抑郁情绪越轻微。③采取我院自拟的调查表评估护理依从性,总分为100分,得分>90分为“完全依从”,得分70~89分为“部分依从”,得分70分以内为“不依从”,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总依从率。④生活质量采取EORTC QLQ-30量表分析,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活满意度4个维度,每项满分均为100分,得分越低则表示生活质量越差[7]。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软件处理相关试验资料,计数资料[n(%)]与计量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当P<0.05时,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项评分对比 较之护理前,两组护理后NR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护理后NR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NRS评分及心理状况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NRS评分及心理状况评分对比(分,)

2.2 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对比 试验组护理依从率为93.55%,较之对照组的70.97%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对比[n(%)]

2.3 两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试验组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表3 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2.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试验组患者护理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3 讨 论

胃癌是中老年人高发的一类恶性肿瘤,其致病机制十分复杂,与遗传、环境、饮食、幽门螺杆菌感染、癌前病变等因素有关,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初期无明显症状,仅少数患者存在消化不良、饱胀不适情况,极易漏诊和误诊,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可引起贫血、厌食、消瘦、上腹部疼痛、上腹部肿块、呕血、黑便等症状,其危害性极大,病死率极高[8]。胃癌根据发病部位可分为胃上部癌、胃中部癌、胃下部癌、胃食管结合部癌等类型,根据病理类型可分为腺鳞癌、印戒细胞癌、腺癌等,根据病灶侵袭深度可分为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等类型[9]。晚期胃癌患者已错过最佳治疗期,患者会出现多方面的不适症状,其典型症状为癌痛,癌痛会给患者身心造成巨大折磨,其生活质量会大大降低,部分患者甚至会产生抑郁情绪和自杀情绪,如何缓解晚期胃癌患者癌痛已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10]。

有研究认为,晚期胃癌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还应辅以有效的措施来改善其癌痛症状,促进其生活质量提升[11]。常规护理模式虽然能够满足患者基本需求,但是护理内容不够全面、系统化和人性化,癌痛缓解效果有限,患者认可度低。因此,有研究提出,实行规范化疼痛护理干预,能获得更理想的癌痛护理效果[12]。规范化疼痛护理是一类科学的护理方案,将其应用于晚期胃癌患者的护理中能针对性改善其癌痛症状,消除其负面情绪,提升其护理配合度和治疗效果,提升其生活质量[13]。规范化疼痛护理遵循“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能建立完善的疼痛管理制度,规范疼痛护理流程,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养,使患者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其应用效果较好,深受患者好评[14]。规范化疼痛护理的应用弥补了常规护理模式的缺陷,非常重视对癌痛的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身心状态,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15]。有研究认为[16],对晚期胃癌患者实施规范化疼痛护理有助于降低其疼痛程度,其NRS评分较之护理前显著降低,患者身心舒适度会大大提升,生活质量进而也会得到改善,此护理模式得到许多患者的认可。本次试验结果显示,规范化疼痛护理后癌痛程度大大降低,焦虑、抑郁情绪明显缓解,护理依从率达93.55%,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生活质量得以改善,以上指标均优于常规护理组,证实了规范化疼痛护理在胃癌晚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规范化疼痛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胃癌晚期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轻患者癌痛程度,对患者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改善均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癌痛规范化胃癌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癌痛规范化治疗在老年晚期癌症患者中的作用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健康教育路径对癌痛患者药源性便秘的作用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老年癌痛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