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疗法在小学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研究

2021-05-31 02:47葛丽辉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21年4期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小学

【摘 要】绘画疗法以非语言的象征性工具表达自我潜意识的内容,具有阻抗小、易接受等特点,使情绪和人格倾向以图像化的形式投射出来。将绘画疗法应用于小学团体心理辅导中,有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团体氛围,帮助小学生认识自我、疏解情绪、获得情感满足,从而提高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

【关键词】绘画疗法;小学;团体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33-0031-03

【作者简介】葛丽辉,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堇山小学(浙江宁波,315100)教师,一级教师。

一、绘画疗法对于小學团体心理辅导的意义

当前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团体心理辅导是主要形式。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成熟,常常不能正确地看待和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另外,一些自卑、不善言辞的学生往往不能融入团体活动,使得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大打折扣。绘画疗法以非语言的象征性工具表达自我潜意识的内容,正好能突破表达障碍和心理防御,使情绪和人格倾向以图像化的形式投射出来。本文以一次小学团体心理辅导实践为例,对绘画疗法在小学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二、研究对象、目标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某小学五年级某班级为辅导对象。该班级共有学生47人,其中男生23人、女生24人。

(二)研究目标

进入小学高年级后,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步提高,他们强烈需要父母的尊重,但很多父母的认知跟不上孩子心理发展的速度,仍然沿用之前的经验教育孩子,因而经常有父母抱怨“孩子不愿多沟通”“他老和我作对”等。针对该班学生的整体情况,教师将“学会与父母沟通”作为本次辅导的总目标,将认识家庭功能、寻找冲突原因、探索与父母和谐相处的技巧、重建良性沟通模式等作为分期目标。

(三)研究方法

本次团体心理辅导以班级为单位,每两周进行一次,整个活动为期半年。根据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提出的团体心理辅导四阶段理论,整个辅导分为创始阶段、过渡阶段、成熟阶段和结束阶段,具体辅导方案见下页表1。

三、研究的具体实践

(一)绘画疗法的基本环节

团体心理辅导中,绘画疗法的实施严格按照如下环节进行:绘画导入环节、投射绘画环节、讨论与分享环节(包括小组讨论、集体讨论、团体领导者分享、小组内部分享)、体验绘画环节(包括小组体验创作、小组体验分享、小组领导者体验分享)、结束分享环节。绘画疗法的工具包括水彩笔、铅笔、A4纸若干。

(二)团体心理辅导中对绘画作品的分析

讨论与分享环节,教师传授绘画分析的关注点:(1)整体分析,看景物和人物的大小、下笔力度、颜色和构图等;(2)过程分析,看绘画的顺序、用时、涂抹程度等;(3)具体情境内容分析等。以“我的一家人”绘画为例,在成员充分熟悉、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解释。以下为成员对部分案例的分析:

样本1(见图1):画面中青山绿树、蓝天烈日,颜色艳丽,大面积的绿色几乎占据了整个画面,但是线条凌乱。一家人被画在右侧的房子里,父亲、母亲和孩子分处于不同的空间,全家三口人距离远,没有任何活动交集。通过这幅画,成员们感受到绘画者家庭亲密度低,缺少互动性。在交流阶段,绘画者解释:其父母工作很忙,一个月只有1~2天的休息时间。母亲晚饭后要加班,父亲在家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手机,很少有亲子互动。绘画者最大的愿望是父母能多陪伴自己。

样本2(见下页图2):一家三口在公园里休息,父母在亭子里亲切交谈,孩子在亭子旁自顾自地和狗玩耍。画面中父母占据了中心位置,孩子处于不起眼的角落,一排白云横压上空,让人感受到孩子潜意识里似乎在压制欲望。了解后得知,绘画者的父亲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母亲工作繁忙,很少关心他,衣食起居多由奶奶照料。他觉得父母不重视自己,平时易敏感落泪。

样本3(见图3):画面上空间很封闭,显得透不过气。三个人物衣着暗沉,桌子左右两边的父亲和母亲,看起来是为孩子过生日,可是身体与桌子没有一点接触,行为不符合情境。绘画过程中,绘画者一直犹豫要不要画父亲,本人解释,父母感情失和已离婚,自己一年也见不到父亲几面,平时几乎没有联系。成员讨论认为,画面中封闭的空间、暗沉的颜色暗示着绘画者内心的压抑,精美的蛋糕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三)绘画分析中的基本原则

1.绘画者个人解释优先。

画面中的意象有多重维度和象征意义,不可将其他成员的观念强加给绘画者,他人过度的解释只会让绘画者产生防御心理,甚至带来心理伤害。如某成员的画中充满了横竖交叉的线条,在他人看来是规矩、束缚的象征,而绘画者本人解释这只是房子上的砖瓦。因此,根据绘画作品了解成员的心理状态时一定要与绘画者充分沟通,仔细倾听绘画者笔下每一个意象所蕴含的寓意。

2.解释更多关注的是情绪。

团体心理辅导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和积极健康的情绪,所以绘画分析的焦点是绘画过程中的情绪体验,而不是绘画的内容。有些作品中,“太阳”“云朵”等都是拟人化的表现,如五官和表情。不妨先和绘画者交流:“你今天心情好像不错。”“你看起来很喜欢……”先传达对作品的整体印象,绘画者自然会引出对内容的关注。

3.避免陷入对绘画技巧的讨论。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绘画技巧受到年龄限制,因此应尽量弱化绘画的艺术要求,提醒成员在小组讨论时侧重于绘画的心理投射功能,而不是研究绘画的艺术表现力,这样才能激发成员抒发真情实感的积极性。

四、效果分析

(一)快速形成轻松愉快的团体氛围,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

绘画本身就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艺术实践活动,而且绘画疗法是以非语言的意象表达情绪情感,绘画目的的不明确性、表现方式的间接性降低了辅导的阻抗和成员间的防御,是小学生乐于接受的辅导形式。它有力促进了教师与成员以及成员间的良好信任关系,能快速形成团体凝聚力,如“我画你评”“我说你画”等活动极大地调动了成员间的互动。因此,绘画疗法在小学团体心理辅导中简单易行、行之有效。

(二)帮助小学生认识自我,发展亲子沟通的能力

在意识层面,有的成员不愿承认和父母任何一方有疏离和抗拒,但绘画能将问题本质呈现出来。教师利用绘画分析技术帮助成员对图画进行分析、评定、解释,呈现绘画者潜意识里的心理活动。在了解了与父母沟通的矛盾后,成员们通过讨论与分享环节主动挖掘自身潜能,试着通过关心、体谅、主动沟通、倾诉、角色互换等方式提升亲子融洽度。辅导结束后,笔者对该班所有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96%的学生表示很有收获,89%的学生对亲子沟通有了新的认识,98%的学生表示会换个方式主动解决亲子矛盾。

(三)获得情绪的释放和情感的满足

小学生由于心理尚未发展成熟,在发生人际冲突时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较弱,难以释放内心的压力。如果压力长期得不到宣泄,可能会导致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有一名成员将母亲放在最后画,因为她的母亲重男轻女,只要她惹弟弟哭闹,母亲就会数落她。久而久之,她的内心积压了太多的负性情绪,对母亲产生抗拒心理,在绘画中她将母亲画得远远的,负性情绪得到了暂时的宣泄。另有成员倾诉父母长期陪伴缺席时忍不住落泪。绘画成为他们表达内心情感和宣泄消极情绪的一种有效方式。

猜你喜欢
团体心理辅导小学
提高中职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团体心理辅导设计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团体辅导干预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团体心理辅导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对五年制高职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