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如何更强

2021-06-01 01:56李光斗
理财·市场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国产品牌代工大宝

李光斗

20世纪90年代,有一个广告深入人心:“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那时候,不到10元钱的护肤品大宝可称得上是国民认可度极高的国产大品牌。后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选择商品越来越多,再说起大牌,人们首先想到的总是LV、香奈儿这些国际奢侈品牌,或者亚马逊、微软、苹果这样的世界级巨头,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很多原本跟大众生活紧密相连的国产品牌,渐渐远离了大家的视线。

口袋里的钱多了之后要到全世界去买买买,大家都觉得进口的才是优质的,不光要买奢侈品,还要买先进的电子产品、科技产品,甚至有的人连喝的水、吃的大米都要原装进口的。

古代交通、信息不发达,国家、地区之间联系不紧密,品牌更多是在区域范围内流行,不太容易输出到其他国家,而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国人开始交融接触,商品和品牌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真正打破地域界限,传播开来。

法国香奈儿品牌就是在一战期间诞生的,那时候男人都上战场了,女人得参加劳动、生产,香奈儿女士就设计出了简洁便利的女士裤装和夹克,大受欢迎。

第二次全球性品牌输出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比如瑞士军刀、可口可乐、美国吉普等。

中国从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品牌也迅速活跃起来,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货曾经历过令人瞩目的高光时刻,也面临了诸多问题和考验。

首先,我们的现代工业落后欧美很多年,原创能力不足,在很多领域缺乏核心技术,要么复制别人的产品,要么就是做代工,为他人作嫁衣。还有一些品牌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 再加上大量洋品牌涌入中国市场,不少国产品牌逐渐销声匿迹,而消费者也渐渐依赖上了进口产品和品牌。

我们都知道,过去的二三十年,中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代工厂,凭借着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我们的制造业得以迅速发展,从箱包、鞋服、日用品到手机、电脑、汽车等各种商品,都能来样生产。当国人手里有钱了,买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品牌产品,然后一翻标签“Made in China”。

在制造强国的时代,我们靠着密集的规模化生产致富,但更大的利润却都流向了别人的口袋。美国通用电气采购我们中国的格兰仕微波炉,然后贴上自己的牌子,价格马上翻番;阿迪、耐克从我们的鞋厂花100元买走的运动鞋打上自己的品牌,售价立刻七八百元起步;索尼在我们国家销售50万台电视所获得的利润,能超过所有国产品牌电视的利润总和。

有一个服装品牌叫马威,北方人可能不太熟悉,宁波人非常喜欢,甚至在宁波这个品牌是有口皆碑的城市骄傲,因为马威的衣服便宜、舒服、性价比非常高。

但是2019年这个品牌所有线上、线下店铺一夜之间全部关闭了,包括天猫旗舰店也关闭了,原因是它的母公司宁波申洲针织集团——这个中国服装行业的航母级巨头,是某日系品牌最大的代工厂,代工厂做大了想做品牌,那人家干不干?肯定不干。

我们先看看马威这个牌子是怎么来的。2008年受经济危机影响,宁波政府大力推进外贸企业自主品牌化,代工国外大品牌的申洲国际不是小工厂,生产能力非常强,给多家国际大牌代工。申洲国际自身还配备着庞大的设计团队,有很好的原创设计能力,甚至每年都会为一些国际大牌提供大量的样板竞标,选中后直接生产。

这样一家公司是具备了一定的做品牌的条件的,再加上政府支持,2010年馬威服饰正式成立了,因为穿着舒服,价格便宜,一下子就打开了市场。马威服饰还专门针对中国人调整了版型,比代工品牌更合身。

好日子不长,马威的母公司申洲国际就被代工品牌给告了,说你要么老老实实给我代工,要么就做你自己的品牌,往后我的订单一个也不会再给你了。有人说好不容易有这么个国产品牌,就不能争口气不要别人的订单,坚持做自己的品牌不好吗?

但是做品牌不是价格实惠量又足就能解决的问题,要是利润不够多,企业别说发展,温饱都是个问题。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2017年马威服饰的市值大约是1.6亿元,而申洲国际有2.5万名员工,年销售额达到180亿元,其中这家日系品牌是最大的客户,贡献了53亿元。如果正面开杠,用53亿元换1.6亿元,失去的可不光是企业的利润,大批员工都得下岗。

无奈之下,2019年3月,申洲国际还是选择抱紧了别人的大腿,全面撤掉了马威品牌,现在我们也已经无法从任何官方渠道购买到马威的产品了。

前面我们说到的大宝,在1998年的时候销量位列国内同类产品第一,1999年大宝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但是2000年以后却渐渐销声匿迹,为什么?2000年以后,随着国内化妆品市场逐步细分以及国际大品牌纷纷抢滩中低端市场,大宝没有及时调整步伐、跟上节奏,有了更多选择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用大宝了,它的市场份额开始严重萎缩,2008年,大宝以23亿元的价格卖给了一家美国公司。

和很多国产品牌的命运一样,被国际资本收购之后大宝就被打入冷宫了,除了自身渠道资源被利用得很彻底,这个品牌恐怕再也没有翻身之日。当年红极一时的小护士、丁家宜都是这样。

2020年好莱坞大片《信条》《花木兰》都陆续上映了,喜欢看电影的观众没少贡献票房。虽说这两年国产电影在本土票房占比越来越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加,但要赶超好莱坞还不是三年五载的工夫能做到的。为了保护国产片,我们也没有全面放开中国的电影市场。熟悉电影市场的人都知道,我们引进国外电影每年都是有配额的, 国产电影就好比是中国品牌,进口片就好比是国际化大品牌,电影这个独特的市场采取了这样一种保护机制给本土品牌成长的时间。

国产品牌被边缘化,是因为我国民族品牌本来就不够多、不够强,更主要的是中国企业在自主品牌建设中还面临着重重困境。

首先,缺乏品牌战略规划和品牌建设能力。很多企业家认为,只要把产品卖出去赚到钱就够了,做原创品牌、民族品牌跟我没关系,对短期利益的看重超过长远规划,严重制约了企业品牌的建设和发展。

其次,缺乏品牌核心价值观。认为请明星代言、打广告就是做品牌,炒作概念大过塑造品牌核心价值,消费者对品牌没有认同度、忠诚度,选择国产品牌更多还是从性价比方面考虑。

最后,也是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品质问题。尤其是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是严重且长期的,一个产品出现问题很容易影响到同类及周边品类。所以品牌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两个企业的问题,是需要全社会众多品牌共同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们中国有220多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我们的原创品牌很少能够做到世界第一,中国是制造强国,却是品牌弱国。

过去两年间,中国国家品牌价值猛增40%,达到近20万亿美元,超过德国和日本,跃居全球第二,品牌价值增速居全球第一,与国家品牌价值全球第一的美国相较,差距也在逐渐缩小。

不仅海尔、联想的品牌影响力在国际上不断上升,华为在逆境中奋起,走上世界舞台中心,其强劲的品牌竞争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的国家形象。

加强科技实力,严把产品质量关,建立科学、系统的品牌管理体系,是中国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品牌强国之梦的必经之路。

猜你喜欢
国产品牌代工大宝
陈时中抛出“代工议题”
台积电积极扩大代工订单
68%中国消费者偏好国产品牌
鳄鱼大宝
红旗汽车:国产品牌“扛把子”能否再度崛起?
三星开设芯片代工业务研发中心
国产品牌植入美国热播影视剧利弊分析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