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价值

2021-06-02 14:51程晓璐
保健文汇 2021年9期
关键词:悬液血型试管

文/程晓璐

在目前的临床中,输血作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能够及时地补充患者的血容量,实现机体正常的供氧能力,避免患者出现休克。但是为了防止出现血型排斥的情况,在进行输血之前,必须要开展血液鉴定与配对工作,保证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1]。通过开展血型鉴定与配对工作,可以避免患者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过敏、溶血以及肺水肿等情况。在现阶段的临床血型鉴定中,常用的方式包括盐水试管法、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等,不同鉴定方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2]。因此,本研究在选取60例输血患者与60例供血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对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样本选取中,时间范围确定在2018.9-2020.9之间,从中抽取60例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供血者为6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无偿献血者。纳入标准:(1)符合无偿献血的标准;(2)自愿参与此次研究。排除标准:心肺功能不全或存在严重功能衰竭患者。从患者的基线资料来看,在输血患者当中共包括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分布在25-82岁的范围当中,平均年龄为(35.36±3.27)岁,在无偿献血者当中,男性患者为34例,女性26例,年龄分布在23-83岁的范围当中,平均年龄为(34.14±3.28)岁。从两组人群的基线资料来看,经比较不存在差异,P>0.05。

1.2 方法

在研究中,所有研究对象在清晨空腹的状态下,抽取4ml静脉血液,将其制作为血液标本,将所有标本划分为两份,其中一份采用盐水试管法鉴定血型,采用聚凝胺法开展交叉配血;另一份采用微柱凝胶法鉴定血型,开展交叉配血。在盐水试管法中,需要按照常规的血液标本,开展离心处理工作,对血清进行分离,然后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流程》,按照盐水试管法的相关操作标准,鉴定血型,在离心以后,对反定结果进行观察,然后做阴性对照管,将冷凝集排除。在微柱凝胶法当中,在对所有血液标本进行常规离心处理以后,将血清分离,然后将50μl浓度为1%的红细胞悬液,分别加入到微柱凝胶卡上的A、B、D、C、E以及Clt孔当中,同时包括50μl浓度为1%的A型与B型红细胞悬液,在滴注完成以后,采用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时间为9min,在离心完成以后,需要判定相关结果[3]。

在交叉配血中,聚凝胺法需要将输血患者与供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常规的离心处理,然后将血清分离,在配制好3%-5%的红细胞悬液以后,将其放入到两个一次性试管当中,标注主侧与次侧记号,将标注主侧的试管中加入1滴供血标本红细胞悬液以及2滴输血患者的血浆标本,在滴加完成以后,将0.6ml低离子介质加入其中,将其混匀,然后静置1min以后,将2滴聚凝胺溶液加入中,在摇匀以后,进行15s的离心处理,对清液上有无溶血情况进行观察,然后将清液倒掉,收取管底的凝集液,观察其是否出现凝集情况,然后将2滴重悬液加入,进行肉眼判定[4]。在微柱凝胶法当中,对所有血液标本开展常规离心处理,然后将血清分离,配制好1%的红细胞悬液,同样放置到两支凝胶微管当中,标记主侧与次侧两个记号,将标有主侧的凝胶微管中加入50μl的供血标本红细胞悬液以及30μl输血患者的血浆标本。然后在标有次侧的凝胶微管当中,加入50μl的输血患者红细胞悬液以及30μl供血者血浆标本,最后将其放入到37℃当中进行孵育,时间维持在15min,在孵育完成以后,需要进行离心处理,时间为9min,最后进行判定[5]。

1.3 临床判定

针对两种检测方法的血型鉴定以及交叉配血结果进行比较。在聚凝胺法的应用中,判定标准:匹配,1min以内散开,属于凝聚胺所产生的非免疫性凝集;不匹配,不散开,属于异体抗体所产生的免疫性凝集。微柱凝胶的判定中,按照以下标准:匹配,凝胶管底存在红细胞沉积;不匹配,在凝胶管底中,没有出现红细胞沉积,主要聚集在凝胶微管的上中部位。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中采用SPSS20.0软件包来开展数据的处理工作,在计量资料表示中,采用(±s)的方式,进行t检验;在技术资料中采用(%)方式,组间借助卡方检验,衡量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2 结果

在两种不同检测方法下,针对正反定型不符率进行比较,没有出现显著差异,P>0.05;从交叉配血合格率来看,聚凝胺法交叉配血要高于微柱凝胶法,差异显著,P<0.05。见表1、2。

表1 两组样本检测的血型鉴定结果比较

表2 两组样本检测方法的交叉配血结果对比

3 讨论

在当前的临床急诊急救工作中,输血作为一种比较常用的救治手段,能够实现患者血容量的快速补充,避免患者出现血液流失过多,产生休克或者缺氧的情况。但是在进行输血救治之前,必须要开展血型鉴定工作,防止出现血型不符,产生排斥。在实现患者输血效率提升的过程中,必须要实现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检测效率的提升[6]。在以往的临床中,主要采用盐水试管法来鉴定血型,但是其操作比较复杂,对于血量的需求也相对较高,同时在开展交叉配血的时候,所采用的聚凝胺法,容易受到药物以及肝素等因素的影响,尽管这种盐水试管法的检测结果比较准确,但是从检测效率来看,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当前医疗技术水平快速提升的过程中,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的应用更加普及,为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靠保障[7]。特别是在操作过程中,手法比较简单,检测结果准确,获得了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可。在两种不同检测方法下,针对正反定型不符率进行比较,没有出现显著差异,P>0.05;从交叉配血合格率来看,聚凝胺法交叉配血要高于微柱凝胶法,差异显著,P<0.05。

在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在面对不规则抗体的时候,检测度更高,同时微柱凝胶法能够借助生物凝胶过滤的原理,只能通过单个红细胞,在红细胞与不规则抗体结合的情况下,容易出现体积增大的情况,无法满足凝胶间隙的要求。因此,在凝胶管当中,正常红细胞聚集在下部近底处,但是凝块则聚集在中上部,从而进行血型的鉴定。在凝聚胺法的检测中,交叉配血的标准主要为观察红细胞是否产生凝聚的情况,如果能够散开,则能够配对,但是肝素以及药物等因素的影响,同样会造成凝集红细胞散开,产生了一定的误差。微柱凝胶法的应用下,尽管红细胞能够分开,但是在原有体积增大的情况下,依旧无法通过凝胶间隙,因此能够减少交叉配血当中出现的假阳性现象,实现输血安全性的提升。在当前的临床检验中,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结合了聚凝胺法与盐水试管法的优点,能够对血液中不规则抗体进行判别,实现检测准确性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临床中,通过将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应用到血型鉴定与输血中,可以有效地控制交叉配血不合现象的出现率,实现输血安全性的提升,为患者的治疗工作提供可靠保障,在临床中有着较高的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悬液血型试管
勘误
穴位贴敷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输注不同量红细胞悬液对患者出凝血功能的影响
其他动物有血型吗?
试管难题
冬季的故事
血型打0分
异型试管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布地奈德混悬液致颜面与颈部潮红1例
4种血型对对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