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管理在提高医院医疗管理水平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1-06-02 02:32刘苗矿陈建华黄焕锋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满意率科室流程

刘苗矿 陈建华 黄焕锋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提高,我国医疗机构在提供医疗服务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一方面医疗机构需要不断提升医疗诊治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和治疗效率。另一方面医疗机构需要改善管理模式,适应现代社会对医疗质量的要求[1]。临床路径是一种常用医疗管理模式,在循证医学指导下,针对各科室的疾病诊治方法制定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管理方案[2]。临床路径管理在医院医疗管理中开展较为广泛,但效果参差不齐。医院临床路径管理的要求是达到诊疗行为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和目标,从而规范医疗行为、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控制医疗成本、优化医疗服务、提升医疗质量[3]。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临床路径管理在提高医院医疗管理水平中的应用价值,现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12月在我院治疗的5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男261例,女239例,年龄18 ~87 岁,平均年龄(42.4±16.8)岁,高血压102例、糖尿病74例、高血脂78例、肝硬化65例、支气管炎83例、风湿性关节炎59例、其他39例;选择2019年1—12月在我院治疗的5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男264例,女236例,年龄18 ~90 岁,平均年龄(42.7±17.2)岁,高血压104例、糖尿病75例、高血脂73例、肝硬化62例、支气管炎85例、风湿性关节炎61例、其他40例;所有患者均在我院各科室诊治,均为慢性疾病,无危急重症,意识清晰,自愿加入研究;排除生命体征不平稳、严重意识障碍、不配合治疗等;对比两组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医疗管理,依据常规医院管理流程进行管理。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1)成立路径管理小组。医院管理科主任为组长,以各科室为工作范围,调配和指导各科室工作,向科室主任了解科室具体情况,指导和管理科室临床路径和其他工作[4]。(2)建立路径管理委员会。由医院管理科牵头,指导和监督各科室路径管理工作,对科室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指导各科医护人员掌握路径管理内容,利于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还需定期对路径管理委员会进行培训,确保管理层人员能对临床路径的相关管理内容进行合理管理、协调处理。定期对科室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召开会议,总结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并将结果反馈给科室人员及管理层人员[5]。(3)完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以卫生部门颁布的临床路径要求为基础,结合我院及科室实际情况制定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力求涵盖整体诊疗流程和实施过程,确保科室工作有据可依、管理工作有据可查[6]。(4)工作总结。定期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了解不同时期的管理路径落实情况,分析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结合科室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总结分析科室的治疗效率、成本及费用等,确保临床管理路径符合科室工作的要求[7]。(5)指导患者。要求科室医护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介绍临床路径的相关内容,包括实施的方法、可达到的效果等,取得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在整个临床路径框架下,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灵活调整诊疗方案及流程,在每个诊疗阶段均需告知患者,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在患者出院前总结和分析整个诊疗计划,做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升科室内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8]。

1.3 观察指标

统计管理效率各指标,包括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统计各安全性指标,包括院内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以院内自制满意率评价表指导患者评估对医护工作的满意率。满意率评价表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选项,由患者自行打勾选择,统计满意率。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管理效率各指标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安全性指标比较

观察组院内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7.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60%(P<0.05)。见表3。

表1 两组管理效率各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管理效率各指标比较( ±s)

组别例数 住院时间(d) 治疗费用(元)观察组 5007.64±2.473227.45±1054.36对照组 50012.28±4.134479.26±1631.69 t 值 - 21.560314.4085 P 值 - <0.05 <0.05

表2 两组安全性指标比较[例(%)]

表3 两组患者满意率比较[例(%)]

3 讨论

临床路径管理是一种新型的医院临床管理模式,其目的在于制定一套适合临床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流程,将分散的诊疗模式转变为标准化、程序化的诊疗模式,便于临床统筹管理,将责任落实到科室及个人,达到对医院整体医疗质量的把控。临床管理研究表明,临床路径管理对医患双方均有良好效果[9]。对医护人员而言,临床路径管理改变了以往经验为主导的医疗方式,转变为标准化的诊疗流程,使得医护人员的工作更为严谨、缜密,杜绝了潜在风险,利于监督和管理。对患者而言,临床路径管理明显提升了治疗效率,有效缩短了治疗时间,减少了治疗费用[10]。同时,临床路径管理的医疗付费以按病种的医保付费为主,也明显减少了患者的治疗成本。

临床路径管理具有以下管理优势。第一,临床路径管理流程整合了临床医师、护士、药师及医院管理层,使得各个部门协同合作、统筹规划,有效提升了诊疗效果,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浪费。第二,标准化的诊疗流程能够降低诊疗过程中的风险,避免经验主义的错误,一旦发生应急事件有专门的处置方案,确保了各项医护工作的责任到人,避免管理盲区[11]。第三,临床路径管理流程规范了医护人员的行为,通过定期及不定期的监督、检查,杜绝不适宜的诊疗方法和不合理用药,减少了医患纠纷,降低了诊疗费用。第四,临床路径管理优化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内容,提升了工作效率,避免了重复劳动和低效劳动,有助于医疗资源的最优化[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院内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7.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60%(P<0.05)。充分证明医院医疗管理中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获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切实提高了医院工作效率,减少了医疗隐患,保证了医疗质量。

综上所述,临床路径管理在提高医院医疗管理水平中的应用价值确切,明显提升了管理质量,确保了医疗安全,提高了患者满意率。

猜你喜欢
满意率科室流程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爱紧张的猫大夫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兰州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达94.14%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不能在满意率百分比上盲目乐观——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首次评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更重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