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分析

2021-06-02 02:32刘子仲卢惠伦刘圣林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左旋苯磺酸氨氯地平

刘子仲 卢惠伦 刘圣林

目前,高血压的高发病率和危害性,使其成为影响全球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高血压被认为是诱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危险因素,同时也增加了糖尿病、肾脏疾病以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合并症风险[2]。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控制血压是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的有效手段,也是减轻家庭负担,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作为慢性病,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做好生活管理,并坚持终生服药,以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水平内。据统计,钙拮抗剂是目前使用最多的降压药物,约5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在使用单一的钙拮抗剂进行治疗[3-4]。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是常见的钙离子拮抗剂,相较于其他降压药物,具有明显的抗高血压作用,且患者使用的耐受性较好,副作用少。为此,本研究中通过对56例高血压患者分别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的疗效进行探讨,分析了该药物对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1 月—2019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中选取5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28例。试验组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60~73 岁,平均(64.3±2.2)岁,血压情况为收缩压平均(168.12±5.47)mmHg,舒张压平均为(96.48±3.54)mmHg;参照组中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62~75 岁,平均(65.6±1.9)岁,血压情况为收缩压平均(167.95±5.33)mmHg,舒张压平均为(96.15±3.29)mmHg。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在本次研究中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5],入组对象均为原发性高血压;(2)均签署本次研究同意书;(3)本次研究已取得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排除标准:(1)合并肿瘤、心力衰竭、血液系统性疾病患者;(2)重度高血压者;(3)肝肾功能不全者或严重感染者;(4)对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过敏者。

1.2 治疗方法

参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 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079;规格:30 mg×12 片),口服,每日1 次,每次30 mg。试验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生产企业施慧达药业集团(吉林)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1083;规格:2.5 mg×7片),口服,每日1 次,每次2.5 mg。两组连续治疗24周。

1.3 疗效评价标准

(1)治疗效果的判定标准以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下降值作为参考,显效:舒张压恢复至正常且下降幅度超过10 mmHg(或舒张压下降值超过20 mmHg);有效:舒张压接近正常但是下降幅度未超过10 mmHg(或舒张压下降值在10~19 mmHg 之间);收缩压下降值超过30 mmHg;无效:血压水平无改变。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6]。(2)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 确切概率法,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从表1 可知,试验组治疗有效率较高,与参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内皮功能比较

从表2 可知,两组治疗后,NO 和ET-1 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是试验组NO 水平高于参照组,ET-1 水平低于参照组,改善效果更加显著(P<0.05)。

3 讨论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普遍存在工作压力大和生活方式不健康的问题,从而导致高血压的发病率不断上升。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壁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致使炎性细胞不断附着于血管壁上,加速了血小板的聚集和脂质的沉淀,进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7-8]。因此,临床上高血压的治疗主要以降低血管并发症,减少对靶器官的损害为目的[9-10]。

钙离子通道阻断剂是高血压治疗的一线降压药物,它能够阻止钙离子进入细胞,松弛血管平滑肌,使阻力减小,从而起到降压的效果。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属于新一代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它是研究者在去除了氨氯地平中的右旋成分得到的纯净左旋体,降压作用更加强大,患者每天只需要服用1 次就可以实现24 小时平稳降压,同时,避免了因右旋成分引起的头痛、肢端水肿、面部潮红等不良反应。在本次研究中,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这主要是由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中的左旋体具有持续强降压效果,它通过扩张外周小动脉,使血管阻力降低,进而降低血压。同时,内皮功能作为评估药物降压的重要指标之一,试验组治疗后的NO 水平高于参照组,ET-1 水平低于参照组,表明了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的降压效果更加显著,其主要原因为,它能够阻碍自由基的形成,减轻血管的炎症反应,调节血管舒张因子NO 和ET-1 的平衡,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减轻对内皮细胞的损伤[11-13]。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O 和ET-1 水平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O 和ET-1 水平比较( ±s)

注:与治疗前相比,*P <0.05

组别 NO(μmol/L) ET-1(n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68.13±7.5475.71±8.13* 106.36±24.2778.17±30.24*参照组 67.68±7.2670.34±8.02* 107.19±24.5594.52±29.43*t 值 0.2282.3030.1272.050 P 值 0.8210.0260.8990.045

综上所述,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能够改善内皮功能,减轻炎症反应,降压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左旋苯磺酸氨氯地平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左旋的柳
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甲苯磺酸拉帕替尼原料药中的7种残留溶剂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瑞舒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造影剂肾病的保护作用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左旋肉碱对肥胖患者血脂水平影响的meta分析
探讨氨氯地平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