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社区居家康复护理模式的应用

2021-06-02 02:32兰敏灵贾璐笛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脑神经康复社区

兰敏灵 贾璐笛

目前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的居家期间往往单纯执行医嘱,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康复护理干预指导[1]。脑卒中疾病主要具有突发性、致残性、复发性、致死性等几大普遍性特点,通常情况下与遗传、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患者在治疗结束出院后,所接受的康复护理干预与患者病情的恢复速度及效果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社区医生团队已经成为社区医疗结构为广大慢性病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团队,通过长期科学指导,对病情的控制和康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社区已经成为脑卒中疾病患者在治疗出院后接受进一步的康复干预的一个非常主要的场所,理想的社区护理指导对于脑卒中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本文研究脑卒中患者采用居家康复模式进行社区干预的临床价值。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医院出院的70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是否接受居家康复护理分成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脑卒中病史1 ~5 个月,平均(1.3±0.5)个月;出血性脑卒中22例,缺血性脑卒中13例;患者年龄47 ~76 岁,平均(60.4±3.9)岁;观察组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脑卒中病史1 ~6 个月,平均(1.5±0.4)个月;出血性脑卒中20例,缺血性脑卒中15例;患者年龄47 ~79 岁,平均(60.2±3.6)岁。数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本研究经患者同意,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社区干预,常规执行医嘱,被动问答式健康教育,统一模式心理护理和饮食干预,常规病房巡视;观察组实施居家康复护理干预,(1)风险评估:对患者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同时为其建立康复档案,并实施针对性的分析,积极评估在康复干预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风险,主要包括日常生活、饮食、病史。在评估工作结束之后,要由专人负责上门就风险评估结果向患者进行讲解,使患者能够对病情有全面掌握。(2)健康宣教:在脑卒中病情发展的稳定期阶段,定期组织召开康复护理宣传教育讲座,主要内容包括康复护理重要性、方法、效果等几个方面,以微信图文、视频、专家讲座、宣教手册等多种形式进行宣教。康复治疗宣教可以选择视频结合入户方式进行指导,使患者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正确训练的方法,饮食及生活方面的指导干预可以以宣传手册结合口头宣教的形式进行。(3)服药监督:为患者制作居家期间的服药记录表,嘱咐其每天坚持做好服药记录,从而帮助其养成按时、按量、遵医服药的好习惯,建立微信群,每日通过微信打卡,进而形成有效的服药监督机制。通过电话、短信、微信、远程视频等多种方式提醒患者能够按时到医院进行复查,加强服药宣教,讲解药物对疾病恢复的作用, 保证遵医用药。同时,还需要指导患者对用药情况进行记录,如果在用药期间出现不适需要及时进行汇报并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4)康复训练指导:为每位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康复训练计划,每天至少进行一次训练,每次的持续时间控制在30 ~45 min,每星期至少进行五天的训练。同时指导患者家属对康复训练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每日填写训练考勤表,康复治疗师定期上门进行跟进、评估及调整训练。

1.3 观察指标

(1)干预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水平;(2)对社区干预模式的满意度;(3)并发症(感染、吞咽功能障碍、偏瘫)情况;(4)脑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干预计划实施总时间。

1.4 评价标准

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NIHSS 评分法进行评价,最高42分,分数越高则说明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3]。

生活质量:采用SF-36 量表进行评价,包含8 个维度共计36个小项的评价,最高分值100 分,分数同生活质量成正比[4]。

满意度:通过不记名打分问卷的方式,100 分为满分,在干预计划实施一个月后进行调查。<60 分不满意,≥80 分满意,其余为基本满意[5]。

1.5 数据处理

以SPSS 18.0 软件处理所得相关数据,计数资料表示为(n,%),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s),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NIHSS 评分和生活质量SF-36 量表评分水平

干预后NIH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SF-36量表评分高于干预前,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度94.3%(33/35),对照组为77.1%(2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和NIHSS 评分统计结果(分, ±s)

表1 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和NIHSS 评分统计结果(分, ±s)

注:t、P 两组干预后比较,t2、P2 观察组干预前后比较,t1、P1 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

组别 时间 NIHSS SF-36对照组(n=35) 干预前 16.35±2.4154.72±6.94干预后 11.28±1.7682.95±8.71 t1 值 - 14.62832.627 P1 值 - <0.05 <0.05观察组(n=35) 干预前 17.30±2.6855.29±7.64干预后 8.32±0.8590.37±7.20 t2 值 - 18.24037.859 P2 值 - <0.05 <0.05 t 值 - 12.74616.520 P 值 - <0.05 <0.05

表2 对社区干预模式的满意度统计结果比较 [例(%)]

2.3 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9%(1/35),低于对照组的17.1%(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脑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干预计划实施总时间

脑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干预计划实施总时间比较,观察组数据更为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3。

3 讨论

脑卒中具体指的是脑梗死、脑出血等一些相关的急性脑血管类疾病,该类疾病主要具有突发性、致残性、复发性、致死性等几大普遍性特点,通常情况下与遗传、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患者在治疗结束出院后,所接受的康复护理干预与患者病情的恢复速度及效果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6-7]。社区医疗机构的医生属于新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的一种类型,在工作中主要通过组建社区康复医疗指导团队,对社区医疗机构管辖范围内的居民健康资料进行收集,从而建立健康干预档案,从而系统性的评估社区居民健康水平,并拟定健康干预计划,从而为相关的社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化、综合化的干预服务[8-9]。脑卒中患者在接受医院治疗结束,出院后通常情况下需要进一步接受康复锻炼,从而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恢复生活能力[10]。社区医生团队已经成为是社区医疗机构为广大慢性病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团队,通过长期科学指导, 对病情的控制和康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脑卒中患者实施社区指导,使其获得科学康复锻炼计划,加强监督,使患者的生活习惯更加规范,促进康复,使锻炼干预效果能够更加理想[11-13]。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充分说明,脑卒中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模式进行社区干预,可以大幅度改善患者脑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缩短干预计划实施时间,使干预模式满意度水平提高。

表3 脑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干预计划实施总时间统计结果(d, ±s)

表3 脑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干预计划实施总时间统计结果(d, ±s)

组别例数 脑神经功能恢复 干预总时间对照组 3531.26±6.5855.92±5.70观察组 3523.61±5.9541.65±4.38 t 值 - 16.94222.518 P 值 - <0.05 <0.05

猜你喜欢
脑神经康复社区
Nurr1基因修饰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MPP+诱导的人脑神经瘤母细胞SH-SY5Y细胞损伤的影响
如何在脑神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microRNAs在脑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