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居家应用无创通气的效果

2021-06-02 02:32陈慧莉苏密龙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居家阻塞性通气

陈慧莉 苏密龙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我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会出现慢性咳嗽、咳痰、胸闷、喘息、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表现,目前临床上尚无治疗该病的特效药物[1-2]。医学模式、通气技术的改变促使接受家庭机械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越来越多,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生存期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年龄通常较大,对家庭无创通气治疗相关知识了解不深,因此无创通气治疗的效果较差,故需要对此类患者加强指导[3-4]。协同护理是一种基于责任制护理模式的方法,能够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到健康护理中并充分发挥自我护理能力[5-6]。文章就协同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居家无创通气治疗中的效果进行观察。详细内容整理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段为2019年3月—2020年3月,所择取的研究对象为医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4例,根据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

纳入标准:(1)经CT 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满足《中国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诊治实践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者[7];(2)均处于疾病缓解期且病情稳定者;(3)静息状态下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者;(4)住院期间已接受一段时间的无创通气治疗,患者及其家属要求出院居家治疗;(5)均为本地常住人口。

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急慢性疾病、系统疾病者;(2)存在面部创伤、消化道出血者;(3)存在吞咽困难、昏迷情况者;(4)存在精神障碍性疾病者。

对照组(n=41):男:女=27:14;年龄为60 ~82 岁,平均年龄(71.05±2.48)岁。病程为1 ~6年,平均病程为(3.05±0.65)年。

观察组(n=43):男:女=28:15;年龄为61 ~83 岁,平均年龄(71.10±2.52)岁。病程为1 ~7年,平均病程为(3.10±0.70)年。

组间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常规护理(对照组):在患者出院后的第1 ~2 个月内进行门诊复查时,护理人员将健康知识宣传手册发放到患者及其家属手中,通过一对一的形式讲解居家常用药物的使用方法及不良反应应对方法、饮食指导、康复知识等内容,同时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掌握居家治疗时呼吸机的使用方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在其出院后第3 ~6 个月内进行电话随访,每2周1 次,上门随访1 个月1 次。

协同护理(观察组):(1)出院后第1 ~2周:上门随访1 次,让患者回忆在住院期间培训的无创通气知识,通过提问式教学法加深患者对居家无创通气治疗相关知识的掌握,如鼻面罩佩戴方法、呼吸机操作流程、消毒保养方法、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方法等,同时加强对饮食、用药、肺康复运动知识等方面的宣教。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指导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居家无创通气治疗的典型病例,促使患者积极性提高,并鼓励患者家属积极配合和监督患者进行治疗。(2)出院后第3 ~4周:上门随访,让患者或家属演示无创通气相关操作,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之后由护理人员演示正确的操作流程,再让患者或家属进行模仿,护理人员在观察过程中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指导,确保患者或家属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3)出院后5 ~8周,对前两次的教育内容进行巩固,加强居家无创通气操作训练。(4)出院后第3 个月后,每隔2周上门随访1 次,对患者或家属的无创通气相关操作掌握情况进行检查,促使其能够轻松完成各项操作。(5)出院后4 ~6个月,随访方式和频率与对照组一致,同时每月在社区内举办病友交流会,鼓励病友、患者照顾者之间分享经验和体会。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应用ST 2000 血气分析仪(由武汉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检测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6 个月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如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

(2)在干预后6 个月后,应用科室自行设计的自我管理调查问卷从正确服用药物、合理饮食、熟练使用呼吸机、正确消毒和机器维护、有效预防并发症、坚持康复训练6 个方面调查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每一项的分值范围均为0 ~10 分,分值越低,提示自我管理能力越差。

(3)记录两组患者出院后的急性发作次数、发作后住院时间。

(4)在干预前、干预6 个月后安排两组患者进行步行试验,记录6 min 步行距离。

(5)应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评估问卷(COPD assess-ment test,CAT)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的生活质量,问卷共包括8 个问题,每一个问题的得分范围为0 ~5 分,总分为0 ~40 分,以分值低为优势[8]。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表示为(±s),行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气分析指标

观察组患者干预前的血气分析指标数据同对照组相比数据相近(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SaO2、PaO2均比对照组高,干预后的PaCO2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组内比较干预前、干预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区别明显(P<0.05)。见表1 所示。

2.2 自我管理评分

经过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自我管理评分数据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如表2 所示。

2.3 急性发作次数及发作后住院时间

如表3 所示,观察组患者的急性发作次数比对照组少,发作后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

2.4 6 min 步行距离和CAT 评分

两组患者之间比较干预前的6 min 步行距离和CAT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6 min 步行距离和CAT 评分均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6 min 步行距离比对照组长,CAT 评分则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4。

表1 对比两组的血气分析指标( ±s)

表1 对比两组的血气分析指标( ±s)

注:组内干预前、干预后数据进行比较,at=7.227,bt=12.152,ct=6.704,dt=13.397,et=8.908,ft=12.690,均P <0.05

组别 SaO2(%) PaO2(mmHg) PaCO2(mmHg)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41) 89.42±3.1794.52±3.22a 83.65±4.2189.45±3.60c 60.48±10.1944.05±5.97e观察组(n=43) 89.50±3.2497.05±2.47b 83.70±4.2795.31±3.75d 60.53±10.2239.65±3.46f t 值 0.1144.0520.0547.3000.0224.157 P 值 0.9090.0010.9570.0010.9820.001

表2 比较两组的自我管理评分(分, ±s)

表2 比较两组的自我管理评分(分, ±s)

组别例数 正确服用药物 合理饮食 熟练使用呼吸机 正确消毒和机器维护 有效预防并发症 坚持康复训练对照组 415.48±0.426.83±0.666.54±0.714.93±0.655.04±0.684.80±0.58观察组 437.90±0.688.15±0.728.32±0.847.99±0.757.29±0.596.73±0.66 t 值 - 19.5118.74710.46419.94116.22014.209 P 值 - 0.0010.0010.0010.0010.0010.001

表3 比较两组的急性发作次数及发作后住院时间(±s)

表3 比较两组的急性发作次数及发作后住院时间(±s)

组别例数 急性发作次数(次) 发作后住院时间(d)对照组 412.71±0.3514.28±2.70观察组 431.20±0.1110.13±2.45 t 值 - 26.9377.383 P 值 - 0.0010.001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同空气污染、感染、吸烟等诸多原因有关,患者急性发作期一般在医院接受治疗,在疾病缓解期或稳定期,患者及家属基于对医疗费用等方面的考虑,一般要求居家治疗[9-10]。无创通气是一项利用鼻面罩进行呼吸机人工通气的技术,居家应用无创通气治疗能够巩固临床疗效。但是在出院后居家应用无创通气存在以下问题:患者及家属对居家无创通气的重视度不足、无创通气相关知识缺乏、呼吸机操作不熟练、不能及时处理呼吸机故障等,加上病程长,患者出院后的治疗依从性会逐渐下降,因此会影响到无创呼吸机的实际使用效果,故康复效果欠佳[11-12]。

常规护理通过发放健康知识手册便于慢阻肺患者在居家治疗期间借助手册解决某些问题,但部分问题并不能得到解决;通过一对一讲解能够使患者当时掌握相关知识,但间隔一段时间后容易遗忘,另外患者居家使用无创通气治疗,缺乏督促指导,故康复效果一般。

协同护理模式重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自身管理能力以及照顾者的主导作用,通过强化合作以及上门随访的模式,能够促使患者及其家属重视居家无创通气治疗的重要性,并能自觉按照医嘱进行相应操作[13-14]。协同护理模式能够在上门随访时通过现场演示、及时纠正的方式促使患者及其家属掌握无创通气治疗的操作能力,并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到家庭康复治疗和护理中,对正确的知识和技能充分掌握,因此能够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另外协同护理模式能够了解患者居家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期间存在的问题并指导患者如何解决,有助于无创通气有效使用时间延长,因此能够减少急性发作次数[15-17]。

文章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血气分析指标优于对照组,急性发作次数及发作后住院时间均更少,6 min 步行距离更长,充分表明了协同护理模式可促进患者居家治疗康复效果提高,分析原因在于,该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且家属的监督和配合有助于各项问题的有效解决,因此可获得较高的居家治疗康复效果,观察组的自我管理评分更高。另外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CAT 评分更低,提示协同护理模式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综上所述,协同护理模式适合推广应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居家无创通气治疗中。

表4 比较两组的6 min 步行距离和CAT 评分( ±s)

表4 比较两组的6 min 步行距离和CAT 评分( ±s)

组别 6 min 步行距离(m) CAT 评分(分)干预前 干预后 t 值/P 值 干预前 干预后 t 值/P 值对照组(n=41) 205.87±26.51296.78±35.9413.034/0.00122.51±2.0713.49±1.8021.055/0.001观察组(n=43) 206.01±26.63401.92±50.4822.509/0.00122.60±2.007.35±1.1443.439/0.001 t 值 0.02410.949 - 0.20318.769 -P 值 0.9810.001 - 0.8400.001 -

猜你喜欢
居家阻塞性通气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不通气的鼻孔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微生高的往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通气汤联合艾灸防治妇产科术后腹胀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