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预防肺癌患者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

2021-06-02 02:32向燕刘丽芳陈淑柔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互动式下肢血栓

向燕 刘丽芳 陈淑柔

肺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是威胁人类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中对于肺癌的治疗常用的是手术的方法[1]。手术虽然能够对疾病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素,术后的恢复时间长、治疗的费用高导致患者的治疗情绪低落[2]。加上患者对疾病有关知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等方面的认知不足,很容易引起术后不良并发症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常见的肺癌术后并发症,肺癌术后血栓静脉发生率目前尚未明确,其远比想想的要高,但在国外一项前期报道中,肺癌术后血栓的死亡率高达14.3%,导致预后差,因此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是极为必要的[3]。文章为探讨互动式健康教育在预防肺癌患者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2月进行肺癌手术的患者5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39 ~76 岁,平均年龄(58.5±6.4)岁,术后住院时间4 ~25 d,平均天数(8.4±3.5)d,术前对患者应用Padua 评估表[4]进行风险评估,低危17例,高危8例。研究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40 ~75岁,平均年龄(57.5±6.2)岁,术后住院时间6 ~16 d,平均天数(8.8±3.9)d,术前对患者应用Padua 评估表进行风险评估,低危18例,高危7例。两组患者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且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且此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术后早下床活动,叮嘱患者谨遵医嘱用药,并对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及家属。研究组实施互动式健康教育干预,术前:(1)成立互动式健康教育小组,对小组内成员进行有关肺癌、下肢深静脉血栓、互动式健康教育等知识的培训。(2)入院1 d 与患者进行30 min 的面对面交流,评估认知的情况,并了解患者对宣教的需求,鼓励患者参与互动式健康教育方案的制定。(3)每周集体进行1次互动试健康教育,时间控制在100 min 内,分6 次进行。①患者、医护人员进行自我介绍,尽快取得患者的信任。并由小组负责人讲述开展互动式健康教育的意义、教育内容、方式、目标等,确保患者可积极主动的配合工作。②小组负责人演示并指导术后正确按摩双下肢的方式技巧,并邀请康复较好的患者分享自身的方法、感受及获得的益处。③温习上次讲述的方法,指导存在的问题。同时向患者讲解饮食生活、情绪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并由良好生活习惯的患者分享自身的经验,让其他患者意识到健康生活的重要性。④以轮流作答的方式了解患者对生活饮食、情绪管理等内容,及时纠正补充问题。⑤以知识抢答的方式回顾之前所学习的相关知识,举行总结会,让患者总结自身的收获,同时可建立微信群,鼓励患者在群里分享自身的经验。术后:针对患者行为表现给予针对性的疏导安慰,可列举成功案例来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和配合度。

具体预防措施如下:对患者根据医院内科患者VTE 预防风险评估表中的方案一Padua 评估表进行评分分组,评估风险值<4分为低危,评估分风险值≥4 分为高危。对于低危患者应用基础预防,高危患者应用基础预防+机械预防+药物预防;(1)基础预防:① 向患者及家属告知风险评估的方法、过程及结果;②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对于高危患者及时报告医生进行下一步的检查;③避免对患者的下肢进行静脉穿刺、偏瘫患者患侧的输液,规范其过程,降低对静脉内膜造成的损伤;④给予患者健康教育,指导患者禁烟禁酒,多食用高纤维的新鲜果蔬,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深海鱼,降低肉类、油炸食物的摄取,同时指导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大于3000 mL,保持排便的通畅;⑤指导患者最深呼吸、咳嗽的动作,每天3 次,每次10 ~15min;指导患者早期床上运动,抬高患肢20°~30°,每天4 次,每次20 ~30 min;然后根据患者情况指导早期床下活动,每天4 次,每次20 ~30min;(2)机械预防方法包括梯度压力弹力袜(graduated compression stockings,GCS)、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以及静脉足泵,应用IPCD 每天2 次双下肢间歇充气治疗,20 ~30 min/次;(3)药物预防:必要时给予患者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治疗;剂量:5000 U/次,给药途径:皮下注射,每12 h/次。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同干预后的自身的主动执行力及知识知晓率,主动执行力通过记录可以每天自动统计观看视频的人数及术后按要求完成踝泵运动和下床活动进行对比,同时应用自制的问卷来对比两组有关知识的知晓率,内容包括VTE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发生VTE 危害、VTE 的预防措施,踝泵运动的方法及目的、弹力袜正确的穿戴方法。

干预后两周后统计两组患者不同干预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例数,并统计患者的满意度,满意度判断标准:80 ~100 分为满意,60 ~79 分为基本满意,60 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率=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在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的的焦虑、抑郁等心理情绪进行对比分析,借助于SAS 以及SDS 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 18.0 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表示为(n,%),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s),进行t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主动执行率、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研究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6.0%(P<0.05),总满意率96.0%高于对照组72.0%(P<0.05),见表2。

研究组患者的SDS、S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1 执行率、知晓率对比 [例(%)]

表2 两组患者结果例数对比

表3 SDS、SAS 评分对比(分, ±s)

表3 SDS、SAS 评分对比(分, ±s)

组别例数 SDS 评分 SAS 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2552.2±2.936.2±3.155.2±2.236.3±3.0研究组 2552.1±3.022.8±2.855.4±2.622.4±3.1 t 值 - 1.45117.8551.36518.525 P 值 -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3.1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意义

医生和护士的团队联合治疗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关键,通过合理的分工配合,可以改善患者预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静脉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血管中发生异常凝固,导致静脉管腔阻塞,产生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引起的一种急性危重症[5]。有关数据统计,近年来该种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在肺癌手术的患者中,是一个高风险的并发症。其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肺癌患者在术后伤口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加上肢体的活动量降低,导致患者的静脉血液流动缓慢,进而增加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6-7]。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会对患者其他相关的器官组织功能造成严重的障碍,甚至还会引起肺血栓的发生,严重降低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临床中对于肺癌患者进行的干预大多都是术后的用药指导、环境以及饮食方面的建议,在患者疾病认知程度上的了解、干预不够[8-10]。

患者在术前由于对疾病、手术等知识的了解不够,可能会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可能会影响手术的结果。加上术后患者的预防意识不足,导致术后预后差[11]。临床中提出,在术后给予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的降低该问题的发生。健康教育是在术前给予患者情绪安慰,向患者介绍疾病有关的知识,重点向患者介绍手术之后可能会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并告诉患者术后需要进行适当的活动来促进血液的循环,降低血栓的危险因素[12]。

3.2 健康教育对患者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针对不同背景的患者进行个性化指导,有效提高患者医从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健康教育是在了解患者的心理、文化以及社会等方面的需求后,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干预。健康教育是通过对患者进行有关疾病、手术及护理等过程的讲述,让患者能够充分的了解疾病,提高了其安全常识、用药常识、疾病常识、预防常识等方面的认知[13]。实施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增加患者对肺癌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知,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的高低与预后有着一定的联系。互动式健康教育是指把教育活动看作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动态发展、交互影响的活动,通过构建和谐的互动关系来强化教育的环境,目的是保障健康教育实施的可行性、持续性及实用性,最终提高健康宣教的效果。通过实施互动式健康教育可以从多种途径来增加患者及家属的意识。同时向患者介绍实施进行健康教育的优势,让患者了解积极主动的配合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自身的预后。同时列举有关同类疾病实施健康教育获取有效结果的案例,不断的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从而能够积极主动、认真坚持的完成每日的学习,不断加强自身的执行力。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对患者文化程度、接受能力进行分析后,进行个性化的宣教和指导,将宣教内容生成二微码推送给患者,或发放相关教育手册,方便患者随时观看、学习[14]。同时每天定期的播放与疾病有关的教育内容,进一步强化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

3.3 健康教育对患者治疗后康复周期的影响

合理的心理干预有效缩短患者治疗后的康复周期。通过实施互动式健康教育能够降低患者因对疾病、术后等不了解造成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使患者在术后保持积极放松的状态,降低不良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健康教育宣传手册的制定,可以让患者对疾病的治疗有着更高的信心。定期的进行结构化统计,针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及时的解答,让患者对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及预防有着更深一步的了解[15]。同时患者的亲属协助、监督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学习,让患者能够有计划性的进行学习、康复。通过给予患者风险评估能够更好的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给予患者下肢锻炼加上健康教育的宣传能够更好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16-17]。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主动执行率、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给予患者实施互动式健康教育能够加强患者在安全、用药、常识、疾病以及预防方面的认知,提高自身主动的执行力。研究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 低于对照组16.0%(P<0.05),总满意率96.0%高于对照组72.0%(P<0.05)表示健康教育能够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增加满意度。研究组患者的SDS、S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健康教育缓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绪,在治疗恢复期间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综上所述,在肺癌患者术后实施互动式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能够提高患者在临床中的疾病及预防等方面的知晓率,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同时降低了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有利于加快患者的恢复。

猜你喜欢
互动式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摭谈初中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策略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消积散结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脾切术后门静脉血栓1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