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跳高运动员基础训练的相关研究

2021-06-03 06:05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男子运动员速度

(佛山市顺德区业余体校 广东 佛山 528000)

前言

我国男子跳高运动是一个含有多种因素、具有多种层次,其发展过程受多方面的影响也是比较复杂的。它的整个发展过程,完全可以说是具有一个整体性特征。各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使得这一过程目前的运行状态杂乱无章,没有一个可循的规律性,这也从而导致了我国男子跳高运动发展一度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可控制的过程,跳高运动在体能和技术上的要求较高,我国在这一类项目上一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要充分认识和挖掘男子跳高运动在我国的发展潜力,将能够影响跳高运动的相关因素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针对目前男子跳高运动中存在的情况进行针对性调整,就能够推动我国男子跳高运动实现持续发展。

1、中国男子跳高运动发展背景

我国男子跳高运动的发展一直受到内外部大环境的影响。一方面是国际发展背景,另外一方面是国内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国内社会因素的影响。就目前情况来看,在一众因素中,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我国男子跳高运动发展的因素有两个。分别是训练体制和管理体制。50年代我们学习并借鉴了以前苏联为模式的训练指导思想。出现了以马翔龙为代表的优秀跳高运动员,他是我国第一位破两米记录的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后来又有著名跳高运动员倪钦志,以2.29m的成绩改写了男子跳高世界历史纪录。80年代的著名教练胡鸿飞多次强调训练的核心思想是速度,在后来的几年里,朱建华在1983-1984年间连续三次打破世界纪录,促使中国男子跳高项目走向了辉煌,但是后来原苏联选手帕克林打破了他的记录。从此以后,我国男子跳高水平大幅下降,处于了低潮期。后来,国家体委曾多次举办跳高专题研讨会,意图经过多重努力尽快缩短与男子跳高世界纪录的距离,甚打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实力与世界顶级运动员齐平,但事与愿违,这些努力都没有一个好的成效,我国男子跳高运动一时徘徊不前。

2、中国男子跳高运动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

2.1、意识形态不清晰

在当下一部分的跳高运动员训练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漏洞和弊端,一部分教练只是看中运动员们的赛场综合成绩。只是在乎一时的成败,不会举一反三,不会对每次比赛的不同的经验进行一定的总结。具体行为体现在科研意识薄弱,在训练过程中缺少观察,没有通过对运动员训练的相关数据进行详尽的研究分析,这就导致了教练无法对运动员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这也是现在训练工作得不到有效的成果的原因之一。

2.2、决策管理方法单一

在当下一些体校对运动员的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科学的数据管理对于运动员训练的重要性,观念老旧、管理方法单一,没有摆正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只懂得埋头苦练,却不懂得抓理论工作和科研工作,不懂得通过理论数据分析最高效的训练计划与模式,不能将有限的经费统筹安排在科研以及先进设备上。关于科研的资金投入量过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训练条件差等后果。

2.3、跳高过程中存在问题

在跳高过程中,身高、腿长、心态、动作协调程度、空中协调能力、助跑步长、步频、弧线以及技术、加速形式等等都是影响跳高整个过程的重要因素。助跑速度偏低是跳高过程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除此还有运动员在起跳的最后一步步长不合理,导致重心不稳定,这种情况下,运动员无法相聚开始的助跑速度转换为过杆的垂直速度。也不能达到预想的高度。其实,主要原因是因为起跳瞬间膝关节缓冲过大,要知道起跳的速度是很快的,只是一瞬间的事情,这个时候,运动员的膝关节没有办法完全的施展开。还有便是运动员对腾起高度的有效利用不足,经过助跑得到的重心最高点与横杆存在较大偏差,这在极大程度上增加了过杆的失败几率。

3、跳高运动员基础训练的实施路径

3.1、加强助跑技术训练

以背越式为例,助跑是为了使运动员获得最适合自己起跳的速度,为运动员起跳获得适宜的位置,并为接下来的起跳做好准备。背越式跳高运动员采用曲线助跑,要保持匀加速的助跑状态,每一步的步数都要快于前一步,最后四步弧线要短,同时跑的过程中要有弹性,动作幅度逐渐增大,上体保持前倾,身体重心尽量保持较小的波动状态。这是在整个跳高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跳高运动员最为难以掌握的一个部分。根据大量研究,我们得出结论,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开始启动时助跑方向在70°-90°之间,在开始进入弧线时的助跑方向为25°-35°。大多数运动员是跑8-12步,助跑过程也分为几个阶段,基本上从倒数10-5步为加速阶段,倒数4-3步达到整个助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再到倒数第2步是一般为速度下降步,倒数第1步速度略有回升,并且转入起跳阶段。如果在助跑过程中速度不规律,呈现出来的跳高结果往往不尽如意。这一环节需要多次安排运动员进行训练,由运动员自己摸索其中的规律,形成肌肉记忆。

3.2、加强起跳技术训练

图1

要想在起跳瞬间使运动员获得适宜的身体重心角度,并且拥有最快的起跳垂直速度,就要从最开始的起跳,瞬间下功夫进行琢磨。背越式跳高运动员主要采用的是速度型起跳,起跳角落地过程中起跳腿垂直支撑,摆动腿弯曲大,但不超过起跳腿大腿,上体在起跳腿的内侧,要求髋关节角为130°-140°,摆肩领先并高于跳肩,整个身体内倾。以朱建华为例,可见得其在踏上起跳点的瞬间时,微微屈髋屈膝。(如上图)起跳脚离地时起跳腿的三个关节充分蹬直,摆动腿屈腿摆动,摆肩依旧高于跳肩,腾空角47°-62°。上体与起跳腿和摆动腿的角度数据如上图。

此外,起跳点是否瞄准、起跳的时间、起跳的垂直速度、身体的内倾技术、摆动腿的方向和速度等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的跳高成绩。要将相关理论数据完整参透后应用于实践。

3.3、培养运动员的专项能力

专项能力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是与跳高运动员在整个跳高比赛中的成绩直接挂钩的,以关节的支撑能力为例,虽然有部分运动员的弹跳能力较好,但是在有些比赛当中,他的弹跳能力不能很好的发挥出作用。如果加快助跑这一过程,那么就难以完成整个起跳的支撑动作。经过分析研究,我们发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自身跳高技术存在一定的弱势外,还有便是跳高运动员的踝关节、膝关节、以及腰关节的力量弱。这就需要教练针对跳高运动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其踝关节,膝关节以及腰关节的力量能力。可以针对性安排运动员穿沙背心去跳万能架等等。通过这些训练能够使得学生的关节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此外还有发展运动员柔韧性的专项训练,柔韧性对于运动员动作的速度和幅度都有很大的影响,对掌握整体的技术也存在一定的限制作用。练习柔韧性的训练方法常采用的练习有摆振、压腿、劈腿等等,这些简便易行的训练能高效的发展运动员柔韧性。

4、结束语

针对目前我国跳高运动的整体发展情况,在运动员基础训练中,要将先进理论高效的应用于实践,狠抓基本技术,根据不同阶段的训练任务改变运动节奏,增加技术训练的量和强度,把掌握基本技术和完整技术紧密结合起来,选择重点环节进行多次训练,如,重点练习起跳时的摆臂动作或是起跳前的助跑节奏等等。

猜你喜欢
男子运动员速度
行驶速度
速度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2019年下半年男子棋手等级分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从男子力保卫战开始
年轻男子
比速度更速度——“光脑”来了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满脸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