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衢州建筑雕饰探讨浙西民居的文化寓意

2021-06-04 07:50周艺萍孙亚丽姚自强陶慧芳张英铭
四川建筑 2021年2期
关键词:叶氏衢州民居

周艺萍, 孙亚丽, 姚自强, 陶慧芳, 张英铭, 徐 省

(衢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浙江衢州 324000)

1 人文背景

浙西多山地,少平原,长期以来的农耕文化形成了“耕读传家”的中国古代家族理想的生活模式,用耕作来维持生计,以读书入仕来提高社会地位。

浙西建筑的装饰风格主要受其特殊的地域文化、稳定的农业环境、道德伦理观念、商帮交流与卓绝的手工技艺等方面的影响[1]。衢州作为南孔圣地,儒家文化影响浙西人民,使浙西文化注重阶级、礼仪。明清时期的衢州龙游商帮作为“十大商帮”[2],是浙西商人的代表,在儒商并举的同时,带来了资本和文化的积累,“其民庶饶,喜商贾”[3]这句话形象展现出了当时浙西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资本的增长使浙西人民开始兴修房屋,美化建筑。

2 建筑雕刻

2.1 雕刻材料

浙西地区多山地,四季分明的气候环境也适合木材生长。因地制宜,取材方便使当地人民多以砖木结构建成房屋,建筑木雕一般以松木、柳木、榆木、杉木等为载体进行雕刻,这些木料的本色美观,而且也易于加工和装饰,也具有足够的强度,因此被广泛的运用在了建筑的结构以及装饰部位上[4]。

2.2 雕刻工艺

浙西地区毗邻徽州,商帮往来带来了雕刻工艺的交流与提升。在民居建筑中,透雕和浮雕作为普遍的雕刻形式,使普通材料兼具了美观和使用的功能。通过浮雕将平面的材料立体化,可从多角度了解雕饰的布局和构思,使简单的材料有了呼之欲出的灵动美。而透雕作为一种雕刻方法被广泛运用于门、窗等采光构件中,以多变的样式和精美的雕刻技艺成就出很多令人称赞的作品。

3 雕刻图饰

3.1 门檐雕刻

门作为人员往来的重要通道,兼顾着区分内外和沟通交流的功能。门一般位于建筑中轴线上,是一个家族的门面,体现着户主的威严和房屋的气派。

古时,门檐作为户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有改善房屋外观,遮风避雨的功能。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石室乡横路村李金汉民居的门檐(图1)采用浮雕手法,呈现出对称图形。对称形式作为中国雕饰的一个重要部分,隐含着成双成对,幸福美满的寓意。门檐上翘形成如飞鸟展翅般灵动,与门檐相接的瓜柱上的雀替被雕琢成云纹,云纹作为一种吉祥的雕刻图饰,象征着高升和如意,云纹与柱身的山花、莲座相呼应,形成建筑与天交汇的视觉感受。门檐下的荷花雕梁中,“荷”与“和“谐音,有着生活和谐和气 、家庭和睦的寓意。

图1 浙江衢州李金汉民居门檐

门檐采用钟馗雕刻图像,在中国传统民俗故事里,钟馗作为驱邪避凶的神话人物,也寓意着避难逢祥的美好愿景。门檐装饰多采用驱邪避凶的人物,在加以吉祥如意的图饰加以修饰,这样的布局安排展现了居民对和平安泰生活的美好希望。

3.2 雀替雕刻

门当、户对、雀替,每个细节都体现出一个家庭的底蕴。门当户对都是古民居中门的组成部分。而雀替作为中国古建筑特有构件,在极大程度上展现一个家庭的细节的气质和内涵。相对于梁、柱,雀替易于更换,形状多变,选材丰富,内容繁多。雀替雕饰在清朝达到鼎盛,几乎所有建筑或多或少都留有雀替。

浙江衢州叶氏民居(图2、图3)的雀替中,整体采用回字划分区块,不同区块间用花瓶、博古架、戏曲人物填充,错落有序。花瓶在中国古代雕刻中寓意着平平安安,以典型的回字纹饰作为框架,小儿垂髫,戏曲人物都丰富了雀替雕饰的内涵,使其在人文价值上体现出对幸福、美满生活的追求。相对于山西祁县乔家大院(图4、图5)单纯的花瓶修饰回字纹,叶氏民居中涉及纹饰更加丰富,雕刻更加细化,是多种雕饰艺术的叠加。

图2 浙江衢州叶氏民居雀替

图3 浙江衢州叶氏民居雀替

图4 山西祁县乔家大院中宪第挂落木雕[8]

图5 山西祁县乔家大院中宪第挂落木雕绘

除了花瓶外,福禄寿也是雀替的重要雕刻图饰素材之一,以浙江衢州叶氏民居(图6)为代表的“寿星骑鹿”,其中鹿与“禄”谐音,这二者都是属于中国传统人物福禄寿三星中的其中二位,福禄寿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福神,源于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古代星辰的崇拜,其中寄托普通百姓对幸福、财富、长寿的追求。福禄寿的图案不仅仅出现在雀替,也经常出现在牙板、雕梁中,都位于建筑上部,其中也有着“福从天降”的内涵。

图 6 浙江衢州叶氏民居

3.3 门窗雕饰

门窗作为建筑物必备可少的构件,老子《道德经》有言:“凿户牖以为室,但其无,有室之用也”[10]。可见门窗在建筑当中的重要性。窗户作为重要的对外途径,在建筑中有画龙点睛之处。门窗雕饰通常由几何图案、草木花卉、人物鸟兽组成。由于木材本身材料性质和门窗使用功能使门窗雕饰的构造布局显得尤为重要。门窗的雕刻相较于其他建筑雕刻更加简洁,线条清晰,轮廓明显,在简单上透露着雍雅华贵。

在浙江衢州柯城石室乡石室三村中心罗水富民居(图7)中,在窗框部分以简单的线条修饰,在窗户部分上部花板处利用透雕形成云卷纹增加美观的同时也增加了窗户结构的牢固性。而下部花窗部分则使用“工”字窗格大量留白,增加透光面积。

图7 浙江衢州柯城石室乡石室三村中心罗水富民居

4 文化寓意

4.1 吉祥寓意

吉祥作为最大众化的寓意,在民居建筑雕饰中题材繁多,可以简单归纳为两种:一是以简单的人物形象或者花草纹路表现;二是以文字或具体物象的形式体现。

第一种是最为普及的,如八仙、钟馗、福禄寿三星都表现出人们对吉祥的渴望。而花草纹路多以各种藤萝卷草为基础,一般有常青藤、紫藤、爬山虎、凌霄、葡萄等缠枝纹,出现在雕饰的适当部位,丰富雕饰的内容。浙江衢州叶德标民居西大门上刻有“西气呈祥”四字,文字上方则刻有三个花瓶,巧妙运用文字与物品表现祥瑞临门的气象。人们对吉祥的理解大致可分为对长寿的向往、对财富的追求、对子孙的喜爱、对健康的渴望、对喜庆的期盼。

4.2 教育寓意

建筑雕饰中所蕴含的教育意义重在传承,讲究的是在居住环境中创造一种重学、懂礼的氛围。重教化、重传承,是一直以来流通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雕刻艺术将先人想要把重要的经验与教训以建筑雕饰的形式流传给后人,也形成了一些家风传承、文化传承。

教育寓意重点表现人伦、忠孝、儒学等方面。通过建筑雕饰潜移默化向子孙后代传递教育信息,琴棋书画、家宴图案、《论语》中的故事篇章等都作为重要的题材被刻在梁上、门楣上等醒目的地方,寄托先辈对后辈成材的期望。

4.3 风土文化寓意

商户往来使浙西地区文化交流频繁,使浙西建筑融合各个地方的特色,使建筑雕饰中带有一定的移民色彩。在南孔儒学的影响下,建筑雕饰更体现出仕人的价值追求,如梅兰竹菊、博古图案等。明清时期浙西戏曲盛行,摊簧戏、婺剧中的戏曲人物作为民居建筑雕饰题材体现出浙西一带的特有的风土文化和地域风情。

5 结束语

浙西文化作为独具特色的一种地域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受到儒学、商帮的影响下,为浙西民居雕饰的内容、含义提供了素材。浙西文脉的发展与当地的人文条件和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建筑雕饰从吉祥、教育、风土文化角度出发反映出建造者对幸福美满人生的追求和对儒学文化的尊崇,潜移默化地影响后代子孙。民居建筑作为一种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流传最深远的建筑类型,其建筑样式、格局布置、雕刻纹饰都暗含着浓郁的本土文化。

猜你喜欢
叶氏衢州民居
衢州体育公园——“消失”的体育场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A New Leaf Litter Toad of Leptobrachella Smith,1925 (Anura,Megophryidae) from Sichuan Province,China with Supplementary Description of L.oshanensis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衢州烂柯山
Qinghu: Glorious Trade Town on Silk Road
衢州“一村万树”绿化模式好
商水县邓城中和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