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出台 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规范发展

2021-06-05 08:03刘文婷
劳动保护 2021年6期
关键词:园区基地应急

文/刘文婷

为推动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规范、有序、合理发展,《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试行)》于2021年4月22日应时出台。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园区)的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并提出建议。

安全应急产业是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提供安全防范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等专用产品和服务的产业。2021年4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联合发布了《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工信部联安全〔2021〕48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在总结过去基地创建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申报条件,制定了评价指标体系,为推动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规范、有序、合理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加强基地(园区)统一管理是大势所趋

安全应急产业是在原有的安全产业和应急产业的基础上整合而来。安全产业侧重于安全保障,主要是应用先进技术装备来保障安全生产等活动,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具有主动安全的作用;应急产业侧重在应急处置,主要是利用专用产品去处置突发事件,在突发事件中进行应急处置,具有被动安全的色彩。

安全产业以“主动安全”之势向外扩展,可有效地减缓应急产业所承担的“被动安全”的压力;而应急产业凭“被动安全”之态向前延伸,将事故(事件)预防与安全防护有机结合,及时预警预测各种风险和隐患,与安全产业的“主动安全”具有异曲同工之效。两者相辅相成,既有侧重,又相互包容。

2020年6月,为加强对安全产业、应急产业发展的归口、统筹指导,工信部将安全产业和应急产业整合为安全应急产业,并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和创建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的重点任务。此次《管理办法》应时出台,从产业构成、创新能力、发展质量、安全环保、发展环境、应用水平等6方面,详细考察了申报单位在安全应急产业领域的经济体量、企业情况、科创能力、产业质量、特色优势、应用保障等内容,客观反映出申报单位各方面情况。《管理办法》的出台是加强已有的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区和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统一管理的基础,既是对前期基地(园区)创建工作的总结,也是进一步规范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园区)发展的需要,对于促进安全应急产业集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地(园区)建设各具特色稳步发展

基地(园区)建设是安全应急产业企业集聚发展的载体和根本。早在2009年,安全应急产业就已列入各省(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转型升级的热门方向之一,其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市场不断扩大,集聚发展态势愈加明显。目前,全国先后有11个园区通过了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区(含创建单位)的批复或评审(见表1),20个基地被获批为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见表2)。各基地(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发展迅速。

基地(园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基地(园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顶层设计不足,发展环境有待优化。除江苏省、广东省外,大部分省份尚未制定安全应急产业发展规划、指导意见等以及配套的实施细则。各基地(园区)政府在财税扶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有限,特别是资金不足严重制约建设开发。很多基地(园区)的各项经费未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加之市、县级财政困难、融资渠道不畅通等,缺人员、缺经费、缺办公条件是基地(园区)面临的普遍问题。

表1 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情况汇总

二是同质化建设较为严重,造成资源浪费。从已有的基地(园区)定位来看,产业内容相对单一,多集中在产品制造方面,尤其是预警产品、应急救援产品,安全应急服务业和其他行业领域的产品十分缺乏。特别是部分基地(园区)为短期内形成大规模产能,基本上延续了“投资驱动”和“规模扩张”的老路,对规划项目定位不准,区域的资源要素分析不清,建设相对盲目,致使基地(园区)建设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特色化不明显。

三是传统产品较多,无法适应市场新变化。新形势下,网络安全、工控设备安全等一系列新安全问题的产生,对安全应急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而目前各类基地(园区)所生产的仍以传统产品为主,防护的手段过于单一,对智能装备、智慧安防系统、安全应急管理大数据分析等新型产品及技术的开发应用较少。此外,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占比较少,急需推进低端安全应急企业转型、推动高端产品研发。

四是产业关联度小,配套设施不足。当前,多数基地(园区)企业和机构仅仅是实现了地理上的集中,彼此间的产业和技术关联不强,多向产业下游应用端延伸,向上游研发端延伸较少,尚未形成产业链的上下游配套关系,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的资源也无法共享,造成了“集而不群”的现象。并且,如分析检测设施、物流运输、产品包装、仓储等配套设施较为缺乏,标准化工厂、食堂和宿舍等相应的生活服务设施也有待完善。

引导基地(园区)规范有序快速发展

此次《管理办法》的出台,是落实党中央关于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引导企业集聚发展安全应急产业,优化安全应急产品生产能力区域布局,指导各地科学有序开展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培育工作,对创建中的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园区)将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对拟创建的基地(园区)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针对当前我国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园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第一,主动对接当地产业优势和安全应急需求。一是依托地区现有工业基础和支柱产业优势,主动寻求安全应急产业与地区优势的融合点,合理选择产业定位,确保基地(园区)在国内占领优势领地,并争取参与国际竞争。如徐州安全科技产业园采用“121”框架的发展战略,即以矿山安全产业为主体,以危化品安全和交通安全产业为羽翼,以安全服务为支撑,确保站稳“矿山安全”领地。二是围绕本地区龙头企业,通过补链、延链、强链为主导产业提供专业服务等方式,带动基地(园区)的安全应急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由“点”(龙头企业)到“线”(产业链)再到“面”(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

第二,协同发展规避同质化竞争。坚持特色化、差异化、专业化发展。首先,各基地(园区)应充分做好前期调研和产业规划,研判政策导向,科学论证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与周边地区协同发展,与其他产业集聚区错位发展。其次,结合实际,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如选择“多领域覆盖”发展模式,需依托市场导向、需求导向,灵活配置资源要素,分步、分阶段地扩展产业领域,促进多领域融合协调;选择“特色产业全链条”发展模式,应丰富上下游产业链关键环节,弥补缺失环节,合力拓展新市场,实现特色产业的多层次、多维度链接融合,防范由单一市场风险而引发的基地(园区)同类企业低价竞争。

第三,以信息化助力企业转型和基地(园区)“二次创业”。当前,安全应急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趋势明显。各基地(园区)需要摒弃“圈一片土地、布几个产业、发展一批企业”的传统发展模式,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生产工艺、管理体系和服务系统,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大力发展监测预警产品、高端安全应急防护防控产品、产品解决方案,以及智慧安全云服务等需求旺盛的产品和服务,促进企业由传统的产品生产商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安全应急产业新生态,提升基地(园区)“二次创业”的能力。

第四,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建立健全支撑产业设施。围绕产业定位,基地(园区)应着力提供适宜研发、生产制造的专业环境,重点完善安全应急技术咨询、检测检验、投融资服务等配套功能,引导和支持产品制造企业延伸服务链条,促进安全应急产品制造业和服务业协同发展。二是重视建设基础设施。特别对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的新上项目在水、电、气等方面给予优惠或补贴;重视完善商业配套、生活配套和生态配套设施,创造宜居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园区基地应急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我的基地我的连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