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证美好生活
——访上海化工研究院检测有限公司总经理商照聪

2021-06-05 08:02李志华朱丽晶
劳动保护 2021年6期
关键词:危化品化学品应急

文/本刊记者 李志华 朱丽晶

上海化工研究院检测有限公司一直秉承“鉴证美好生活”的使命,通过化学品检验检测,为危化品安全管控提供支撑。本文采访了上海化工研究院检测有限公司总经理商照聪,了解当前危化品检测能够解决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危化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对于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控,首先要知其然,进而知其所以然——即首先要知道这是什么物质?才能知道如何对其进行安全管理。所以,在危化品生产、使用、运输等过程中,对其进行检验鉴定,并提出安全管控措施十分必要。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上海化工研究院检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化检”)总经理商照聪,请他通过介绍上化检的发展历史与主营业务,了解当前危化品检测能够解决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危化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上海化工研究院检测有限公司总经理商照聪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商总,您好!请您介绍一下上化检的发展历史,有哪些方面的主要业务与经验积累?

商照聪(以下简称“商”):上海化工研究院检测有限公司是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5年10月17日,前身是化工部上海化工研究院物化室,创建于1958年,是专门从事肥料和分子筛产品质量检测、化工产品物理和化学性能测试及方法研究的部门。自1994年起,受上海虹桥机场及东方航空公司委托,开始从事货物运输的危险性分类鉴定工作。

上海市是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在运输过程中实现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控至关重要,如何保证危化品安全包装运输,成为亟需明确的问题。由于我们前期积累了深厚的化肥行业技术基础,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有底气与发言权,可以在检测鉴定、危险识别等方面为上海经济贸易安全服务。目前,上化检的检测能力已获得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等近120家航空公司认可。

我国对于危化品运输安全的认识,是循序渐进的,如早期,很多人都认为液体危化品才有危险,固体则没有危险;海运都是大宗货物,不会出现危险。这些认知逐渐被证明是错误的。随着2001年后国家出口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危化品运输安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的业务也从最开始的航运,发展到海运、陆运等多个领域。目前,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已建立10个营业部分点,根据安全形势的需要,由原来的服务国际贸易模式,发展为助力内循环的同时服务外循环模式。

经过60余年的发展,上化检一直坚持“公正、科学、服务”的质量方针,秉承“平等、协作、创新、卓越”的核心价值观和“鉴证美好生活”的使命,立足于多年来对化肥、化学品等丰富的检验检测经验,以货物运输条件鉴定为主,业务延伸至化学品和货物危险性分类鉴定、化学品理化性质测试、物理危险性鉴定、环境安全评价、健康毒理测试,以及电池性能及安全性测试,粉尘爆炸试验及安全隐患检验,化妆品理化试验、微生物实验和毒理学试验,固体废弃物危害评估,危险废物的鉴别及事故调查技术服务等,先后获得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应急管理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政府主管部门的授权认可。

记:对于危化品检测鉴定,上化检有哪些技术优势?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参加过的检测活动,在助力国家、地方危化品安全风险管控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商:多年的检测鉴定工作使我们积累下丰富的经验,也检测过许多罕见的危化品,在数据库建设与检测设备方面都有独特的优势。目前,积累了超过30万种货物安全性能数据库,建立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超过15万条的危险化学品数据库,拉曼光谱谱图库拥有超过12万张谱图。通过便携式检测设备,可以实现在几秒钟内判断出危化品的种类。

作为我国危险化学品分类鉴定工作的拓荒者,上化检连续两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协助浦东机场货站开展化工品“100%开箱查验”活动,顺利维护了特殊时期的城市安全;配合浦东海事局,充分利用化学品快速识别系统,成功查获了首起长江上海段非法运输禁运危险化学品案件,为公共安全再次树立屏障;应江苏省宜兴市应急管理局邀请,深入企业内部,对疑似非法违规“小化工”企业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限产检查,有效排查了长三角地区的安全事故隐患;协助多个省市环保局、公安局,处置危险废弃物非法处置案件,完善了固废鉴别、评估及处置技术,为环保安全作出贡献;协助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对自热火锅产品的安全项目进行测试,让更优良更智慧的产品为消费安全保驾护航;建立起了国内首个化学品物理、健康、环境危害全参数的鉴定检测装备技术体系及化学品快速鉴别技术,多次协助国家有关部门开展不明危险品的鉴定和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上化检第一时间郑重承诺:凡是疫情防控物资,全部开通“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将检验结果送至委托单位,且免收一切费用,全员24小时待命,为国家民航局、海事局、铁路运输等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记:面对当前危化品企业较为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您在工作中有哪些发现与心得?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解决之道?

商:根据我多年来在国内的工作经历,以及在国外企业考察的经验,发现有的企业认为,国内的生产设备容易出现问题,是因为外国人卖给我们的设备与其本土使用的设备质量不同,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规模化生产出的设备质量都是统一的,也不会有厂家专门为了中国去研发生产质量差的产品。但是相同的设备,为什么我们使用的时候更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呢?这是因为隐患在企业地基建设、设备安装的时候就已经埋下。

举个例子来说,国外很多工厂的地基建设基本在一年半左右,我们的很多工厂只有两三个月,而地基建设需要自然沉降的过程,需要外力加自然条件结合以后,评估稳定了才做硬化。如果地基建设时间太短,在后期工厂生产过程中,管道运输有压力震动传递,久而久之就可能会导致管道泄漏。

再比如在设备安装过程中,管道的接口,按照规定应拧紧4圈,考虑应力拧紧后再拧松半圈,但我们很多工厂在操作的时候直接拧紧3.5圈,导致了应力不够,设备就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此外,在应急能力建设方面,也容易出现照本宣科、形式主义等问题。比如应急方案写得很好,但在应急演练时候只是走个过场,方案里写要使用雾状水处理,实际喷出来的却是柱状水;再如应急时需要佩戴的呼吸器,被用双人双锁锁在柜子里,用的时候还要找两个人同时开锁,形同虚设。

危化品企业在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要解决这些问题,企业负有主体责任,只靠监管执法是远远不够的。举例来说,我们配合江苏省宜兴市执法部门检查86家企业,其中30多家企业存在瞒报的情况,安全执法人员精力有限,很难面面俱到。在国外,很多国家安全执法检查是收费的,这个费用由被检查企业来承担,比如在英国,安全执法收费很高,一个人每小时几百英镑,这就使得企业不得不去积极落实安全工作,提高执法检查效率。

记:当前,危化品安全受到广泛关注,针对您提出的以上问题,上化检有哪些创新的应对做法?以技术支撑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商:由于危化品企业在设计、生产、制造、运输、使用等过程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化学品及其制品的安全有效使用及全生命周期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和监管部门的关注,上化检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攻坚克难,勇于创新。

一是加强标准化建设。上化检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技术支撑单位、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也是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粉尘防爆分标委、全国烟花爆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危险化学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通过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通过技术提案的讨论研究,规范了行业行为,引导了行业创新,服务了行业生产,将中国标准推向世界,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危险货物运输领域和化学品分类与标签等领域的国际法规制修订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二是加强技术攻坚。上化检承担了国家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防控技术支撑基地项目建设,负责化学品危害识别与控制分基地建设,致力于强化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废气处置等环节的安全监管和风险防控,为提升化学品危险性识别、重大事故防控、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和事故调查分析等能力提供技术支撑,为国家实现危化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是开展技术创新。上化检从城市航运本质安全出发,针对航运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及预警能力薄弱等问题,加强技术创新,采用试验分析测试、计算机模拟验证、数据库录入比对等技术手段对航运安全进行逐级安全风险评价,运用在线便携式检测技术,通过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学品危险性识别等各类数据库,实现第一时间的应急处置一揽子解决方案,构建危化品突发事故快速定性鉴别技术体系。

四是加强国际GLP(Good Laboratory Practice,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实验室认可。目前,国内获得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认可的GLP实验室并不多,包括化学品的理化性质测试和健康毒理测试,尤其是环境安全评价领域。很多国内的中小企业无法找到合适的国内机构进行检测服务,只能高价在国外的实验室进行,不仅代价高昂,而且时间成本及沟通渠道也不顺畅,给企业带来不小的困扰。为有效节省企业开支和时间,配合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巩固国内市场,上化检凭借已有的技术和平台优势,以申请并通过GLP国际认证为目的,通过管理体系的完善带动测试体系创新,形成以管理、技术、设备为优势的产业链条,夯实公司在GLP领域的基础,为防范化学品导致的环境风险建立技术支持,最大化的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同时开拓全球市场,提升机构影响力。

记:未来,依照行业领域的发展前景,上化检还将做好哪些工作,以迎接未来的挑战?

商:对于危化品的安全管控,技术方面固然重要,但人的不安全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部分。很多危化品事故的发生与扩大,一是由于员工操作不当,二是人员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不足。针对当前很多危化品企业员工化工知识欠缺的现状,我们准备布局进行职业安全教育。

目前,我们初步选址在无锡。在前一家工厂搬迁留下很多设备的基础之上,我们准备改建为培训基地,不仅对化工厂人员进行操作培训,同时进行应急救援培训,为企业应急准备、救援队伍建设提供支持。建设好后,我们计划在全国铺开职业安全教育,也可以利用VR等新兴技术进行全国推广。

在今后的发展中,上化检将继续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跟踪研究行业动态,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充分挖掘市场需求,搭建优质平台,乘势而上,开拓进取,为推动检验检测行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危化品化学品应急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江阴市“三个创新”打造危化品安全监管新引擎
从一起案例谈如何认定危化品的代加工行为
淮安市构建危化品安全监管新格局
危化品运输岂能有乱象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解读
危险化学品事故为何多发?
2015年《造纸化学品》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