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精神融入每一位师生的血液

2021-06-06 14:49谭国池
青少年法治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治校德治依法

青少年法治教育:谭校长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对于法治精神,您是如何理解的?您是如何将法治融入学校治理中的?

谭国池:我认为,“法治精神”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这种精神,吸纳了人类法治文明的规律和价值,又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基本特征和文化。它的内涵十分丰富。法律至上是法治精神的第一要义,公平正义是法治精神的价值追求,保障人权是法治精神的精髓所在,权力制约是法治精神的重要原则,社会和谐是法治精神的归宿。

如何“将法治融入学校治理”呢?必须加快推进依法治校,而依法治校,就是立规矩、守规矩,让学校各项事务运行在法治轨道上,要想做到这一点,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首先要增强自身的法治思维,提高依法治校能力。紫茶小学一直以“让每一朵茶蕾都尽情绽放,让每一位紫茶园丁皆享受幸福”作为学校办学目标,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校,通过加强章程建设,完善管理机制,营造浓厚的法治校园氛围,加强师资培训,创新教育形式,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将法治融入学校治理中。在日常教学中,我校经常组织全员开展法治教育,创设师生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将法治精神融入自己的血液,厚植于自己的内心,让法治成为全校师生的共识。学校在依法治校和针对学生进行的法治教育工作上取得了成效,这些工作不但防范了校园违法行为的发生,降低了学生违法风险,还在校园内逐步建立起了“心中有德,心中有法,言行有律,校园文明”的紫茶小学特色校园法治文化品牌,学校也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校园”“全国优秀少先队工作集体”等荣誉称号。

青少年法治教育:“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依法治校的最终目的是营造良好的法治育人环境,在法治与德治之间,您认为学校应当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

谭国池:“法有不及,德无不在”,再好的法律也是由人执行的,总有监管不到的地方,当法治内化成为道德层面的全民信仰时,法治精神便渗透到了民众的心中。同理,若能把法治精神内化为全体师生的共同信仰,自然可以将校园变成文明和谐的良好法治育人场所。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要依法治校,首先要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建设一个公平、有序、和谐的校园,为的是各项教育方针能够贯彻落实,能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治可以帮助学校加强道德建设,规范和帮助管理干部、教师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品质,对学生做到言传身教,以德修身,以德育人。法治与德治,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联系的,在学校工作中,二者十分重要。只有法治、德治共同配合,学校才能推动依法治教、以德治教有效开展,才能在学校的发展中取得卓越的教育成果。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有机结合,要努力做到以德育人,以情激人,以爱感人,以理服人,才能真正增强师生的法治意识,共同打造一个德法兼备的文明校园。

青少年法治教育:您认为,中小学生普法教育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谭国池: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中小学生法治教育,有利于培养其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预防犯罪,增强维权意识。同时,加强中小学生法治教育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客观要求。可以说,中小学生的法治教育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教育工作,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此外,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和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加强针对他们的法治教育,对增强、提高学生的遵法守法意识和能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现代社会,青少年要学会知法、懂法、守法和用法,既要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要学会用法律自觉地规范自身的行为。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强,学校有义务帮助他们培养法律意识,加强法治观念,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懂得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及应负的法律责任。只有从小培养、提高法律素质,全民族的法治素质才能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治校德治依法
用“问道”之理 求“德治”之功
荷叶礼赞
为常委会依法履职当好参谋助手
牢记使命担当 依法履职尽责
漯河:依法履职的坚定足印
依法履职尽责 献计振兴发展
浅论“教授治校”及其相关问题
对中小学依法治校的再思考
以依法治校提升大学管理水平
对依法治校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