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宪法学习与时代、社会联系起来,让青少年学生更具责任感和使命感

2021-06-06 15:29秦奥蕾
青少年法治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总决赛宪法公民

秦奥蕾

青少年法治教育:请您谈一谈对第五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的总体感受。

秦奥蕾:谈到感受,有一些是我以前参加这个活动的感受,也有一些是在本届活动中感受到的。第一个,我感觉这次参加知识竞赛的选手都展示出了自己学习宪法的成果,他们的表现十分优秀,这是非常令人惊叹和震撼的。比如,在抢答环节中,有需要根据提示回答与宪法相关的概念或制度的题目,很多选手都在主持人还未读到题目的一半时就给出了正确答案,这说明他们对宪法知识(尤其是一些固定知识)的掌握、对宪法规范的掌握是非常稳固和扎实的,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达到了专业的水平,这点让我印象很深刻。第二点,从各个参赛队伍的情况看,选手、指导教师、家长、领队都表现出了非常强烈的竞争意识。相信为了参加全国总决赛,他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并且非常认真细致地学习了宪法。因为投入了很多,所以大家都希望获得好成绩,对自己平时的付出给予一个肯定,所以在整个比赛过程中我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各代表队所表现出来的非常强烈的竞争意识。其中还有一个画面让我记忆犹新,在某场比赛进行到第四、五轮的时候,某代表队是当时的第一名,之后这个代表队每答对一道题,他们的“后援团”就会报以热烈的、经久不息的掌声。这说明我们的观众对于比赛也是非常投入的,他们对于比赛的关注度不亚于台前的选手,这也是各代表队具有强烈竞争意识的体现。第三,工作人员在这个活动中展现出了非常强的组织能力。我参加的知识竞赛(初赛)是从早上九点开始,一直到晚上八点结束,一共进行了五场比赛。组织五场比赛,安排好所有选手参加比赛是非常困难和辛苦的,但是总决赛的各项工作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包括前期跟专家的沟通联系、比赛中间的组织协调、比赛结束后的成绩登记,都是在有条不紊中完成的。另外,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工作人员还要在比赛的过程中针对常态化疫情防控组织相关工作,这些都体现出了活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所具备的组织协调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其实,当我知道总决赛还是按时举行的时候,还是有一些担心的,因为参加这个活动的人员比较多,赛期也比较长,在这过程中恐怕会增加很多的风险,但是通过总决赛组委会的有效组织,我觉得这些风险被化解掉了。总之,这届活动举办得非常成功,我认为这跟工作人员的辛苦工作是分不开的。

青少年法治教育:自2016年举办首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以来,活动已经连续开展五年了,那么,您认为这几年的比赛在哪些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秦奥蕾:我认为这几年比赛最主要的变化是考查方式的改变。本届比赛中知识竞赛的主要变化就是设置了主观题问答环节。主观题问答是通过提出一个带有思辨性、开放性的宪法问题,来考查选手对宪法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这种考查方式以前是没有的。第一,这说明“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进行到第五届,对选手的要求从以前客观上的学习宪法转变为了主观上的思考宪法。以前的竞赛方式是要求选手记住宪法条文得分,而这次主观题目的设计,要求选手们不但要知道题目对应的是宪法的哪一条规定,还要明确这些规定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应当怎么理解,并且明白怎么把宪法的这些规定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去,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记忆,它更多的是一个思考的过程。第二,上面我说了,以前的比赛侧重的是考验选手的记忆力,当然现在也考查这一点,但今年更多的是考查选手们是否真正具备宪法思维。一个法条看起来很简单,如宪法中有关平等权的规定,还有公民的其他各种基本权利的规定,但是这些权利在实践当中怎么去保障呢?社会实践中如何把宪法运用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呢?所以主观题问答是对选手是否具备法律思维的一个考查,也意味着考查层次的提升。第三点,随着这样一种新的考查方式的实践,要求我们的选手就不能拘泥于参加一场知识竞赛后得了第几名、有没有战胜对手等这些表面的东西了,而是要明白比赛背后承载着的意义和价值,即你要关注我们身边的人、事、物,对我们的时代、对我们身边发生的问题有所观察,同时把这种观察和对宪法的学习、思考联系起来,让我们更有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的选手不应当只学习书本里面的知识,还应当放眼社会和我们的时代,更广泛地学习与思考,真正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能够解决问题的人。这个意义是非常大的,但是在客观上讲,实现是有一定难度的。一方面,我们在做类似这样的工作时,是不能搞突击、硬来的;另外一方面,这对比赛的设置、考查题目的要求也更高了。因此,我们这个活动需要持续办下去,因为只有持续地坚持才会让选手和全国参与活动的青少年学生们真正地意识到要将宪法学习与社会、与时事联系起来,这是比赛举办的意义所在。

青少年法治教育:您认为青少年学习宪法,对于他们的权利意识培养有哪些影响?

秦奥蕾:作为一个宪法专业人士,我认为宪法根本的价值和功能就是权利。学习宪法对学生权利意识的培养是毋庸置疑的,但具体来说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认知层面。通过学习宪法我们能知道自身有哪些权利,比如《宪法》第三十三条是关于平等权的规定、第三十四条是关于选举权的、第三十五条是关于言论自由的、第三十六条是关于宗教信仰自由的,只有通过学习宪法,我们才能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每一个公民都拥有哪些权利。第二,在功能层面。有时候,你虽然了解有这个权利,但不一定真正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权利,因此我们也需要知道权利的功能是什么,即宪法对权利的规定可以在什么范畴内保护我们。比如说平等权,如果某单位在招聘中只招男生不招女生,就可能涉及性别歧视的问题,我这里说的歧视是针对女性的。在我们的社会中,有一些歧视是针对女性的,当然在有些情况下,男性也会受到歧视。这时,我们就需要宪法提供一些权利保障,但是这个前提就是你得知道这个权利是用来做什么的。并且宪法的规范、规定都很抽象,所以我们更需要了解它的功能。第三层的意义更加重大,即: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用到什么权利来保障我们自己,把宪法中基本权利的保障和我们社会生活的幸福感和美好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宪法能真正地保护我们的权利。比如,我们能够意识到在什么情况下自己的平等权被侵犯了。因此,了解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能用什么权利去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就是学习宪法功能性的意义的具体体现了。

青少年法治教育:请您对全国大中小学生学习宪法和法律知识提一些建议。

秦奥蕾:从我个人的研究来看,放眼世界其他国家,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表明,宪法教育是国民教育和公民教育最重要的内容。所以,我认为我们也应当实现公民教育、国民教育和宪法教育的同步化。我们经常说要培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有素质的公民,但是怎么来培养呢?一个基本的做法和途径就是对国民进行宪法教育。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将来对宪法的学习不应当只是号召式的,而应当真正让它成为我们自觉自发的一个行为,让大家意识到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了解宪法、懂宪法是基本的公民素质,所以应养成自觉自愿地学习、理解宪法的意识。这两年,我们通过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提高了全国学生学习宪法的热情与效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也是对实现公民教育、国民教育和宪法教育同步化的良好实践。

青少年法治教育:请您对我国的法治教育工作者提一些建议。

秦奥蕾:我刚才说到,宪法教育与公民教育、国民教育是同步的,因此对法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尤其是对中小学教师来说,要具备“宪法教育与公民教育、国民教育是同步的”意识。要培养有素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就应当让他们接受宪法教育,因为只有接受宪法教育,他们才能够养成国家意识,意识到自己的公民身份,具备爱国的情怀,建立起权利保障的理念。真正的宪法是写进公民的心中的,所以,宪法不仅仅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也要走进老百姓的生活中去,让它成为一个“生活法”“日常法”。要实现这几个功能的良好结合,就需要我们把宪法教育日常化。将来,可以考虑在学校中创设一些对学生来说更为有效的形式和手段,来推进宪法教育成为日常教育。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小学、中学、大学的一线教师应该有这个意识,我们宪法的专门教师也可以共同参与,来推进这个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总决赛宪法公民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交通运输部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论公民美育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宪法解释与实践客观性
第15 届中国超级模特大赛总决赛在京举行
尊崇宪法 维护宪法 恪守宪法
总决赛必杀技
2014-15NBA 总决赛第五场第四节还剩3分50秒
2014-15 赛季NBA 总决赛第五场第四节还剩7 分3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