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非遗民间戏剧艺术特色社团的研究

2021-06-06 22:57黄海峰
艺术评鉴 2021年5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海峰

摘要:高校非遗民间戏剧艺术特色社团的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传承民间戏剧艺术是高校继承与保护我国优秀文化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针对当下高校大学生艺术特色社团建设的缺失现状,本文提出营造非遗艺术传承氛围、举办民间文化艺术演出、开设木偶剧艺术讲座、组织“拜师学艺”艺术实践、开展社团团员志愿活动等五个方面的非遗民间戏剧艺术特色社团的建设路径。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戏剧艺术  特色社团

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戏剧(以下简称非遗民间戏剧)是传承华夏民族优秀的传统戏剧艺术范式和文化传播载体。艺术院校担负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的重要社会责任。音乐专业的学生尤其需要吸收和传承我国民间艺术的养分,在课堂实践教学中融入非遗民间艺术,创新高校民间艺术特色社团尤为重要。

一、非遗民间戏剧艺术特色社团的价值

(一)增强社团成员非遗传承的意识

高校非遗民间戏剧艺术特色社团是传承与弘扬我国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与基地,担负着继承和创新本民族灿烂文化的历史使命。同时,特色社团的建设能够有效地促进高校育人工程建设,提升大学生综合艺术素质与个性化发展,帮助学生在木偶剧的学习中获得民间艺术的文化认同,在社团特色艺术文化的建设中逐渐形成团队归属感,树立特色社团团员的文化艺术自信,增强团员的民族意识,提高团员的历史与社会发展的责任意识。

(二)拓宽社团成员非遗传承的眼界

高校创新非遗民间戏剧艺术特色社团建设,加深了社团团员自我对民族民间艺术的认识,拓宽了社团团员对文化艺术认知的视野。社团团员在对民间艺术的参与与体验活动中收获自己本专业文化与技能范畴以外的更多知识与能力。同时,对社团团员的艺术想象力、艺术创造力、艺术审美标准等艺术修养方面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拓宽了社团成员非遗传承的眼界,有利于高校培养多元化人才。

(三)拓展社团成员非遗传承的认知

通过相应的系列艺术活动的开展,让社团团员在木偶剧鉴赏、学习与训练中感悟民族戏剧的艺术意境,在木偶剧艺术社团的艺术活动中,丰富了大学生对本土艺术形式的认知,提升了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审美水准,丰富了特色社团在学校美育的内涵。在社团艺术活动的学习与体验中建构相关知识体系,积累艺术实践技能,拓展社团团员对杖头木偶剧的理论认知,加之实践互动,感悟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相对深层次的艺术认知潜移默化地引导社团团员们提高非遗传承的历史与社会责任。

(四)提高社团成员非遗传承的能力

学习杖头木偶剧,让学生在观赏中感受民间艺术的情感,感悟地方艺术的特色与魅力,提升了大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让学生在戏剧训练中提高操纵木偶的专业技能;让学生在戏剧表演中体验艺术木偶剧的表演能力;在社团的活动中,学生互帮、互助、互学、互动,提升了团队协作的能力。

(五)彰显特色社团非遗传承的亮点

社团是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艺术形式。社团的创立与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学生体验木偶剧艺术的乐趣,以观赏和表演等互动体验的艺术活动方式创新非遗传承方式的特点。同时,社团创新“一贯三”的非遗传承模式,即:“一”是人本中心,以传承群体中的高校艺术社团的组织者(团长)、参与者(团员)、传承服务对象为中心。“三”是“高校社团+基础传习+民间传承”的组合模式,紧扣社会文化服务主题,将“杖头木偶剧”非遗艺术形式辐射到更多的社会群体中。这项“亮点工程”有利于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形式,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文化艺术审美基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

二、当下高校大学生艺术特色社团建设的缺失

(一)体制机制不健全 管理执行不到位

高校艺术社团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团本身的建立与发展。高校艺术社团一般都是由校教务处实训中心牵头,校大学生艺术活动中心联合学校团委,发动校学生会和音乐舞蹈学院部分学生代表参与组建与运作。这种形式上多部门参与的管理模式,容易导致“三个和尚没水喝”的“三不管”弊端。社团指导教师团队建设缺乏整体而长远规划,部分社团管理的组织纪律性不强,没有明确的活动开展计划,活动存在隨机性与随意性,平时不紧不慢消磨时光,有了相关重要活动或是领导关注了,便加大活动时间或强度,甚至利用学生上课时间加紧排练。社团的创建缺乏健全的体制机制,制度化的管理不到位,不容易稳定化、常态化、秩序化地开展艺术活动,不能达到预期的非遗传承效果。

(二)保障体系不健全 资源经费不到位

艺术特色社团的建设与艺术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健全的保障体系。如:一定数量与质量的教室、舞台、灯光、音响、乐器、服装、道具、储藏室、影音试听设备等硬件条件,这一类场馆与物资的日常管理与维护是确保艺术特色社团的建设与运转的体系保障。然而,眼下多数高校仍然不具备充足的艺术社团创建条件,导致艺术特色社团活动不能按照较高艺术水准开展,达不到预期的艺术美育实效,更加不能企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作用与效果。当前,一些院校开源节流,将资金多级管理,项目采用招投标严格的审批程序,学校相应分管领导的经费权限有限,导致硬件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地提供,艺术特色社团的辅导教师团队的辅导经费不能及时到位,导致指导教师辅导艺术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社团团员的积极性、参与度、荣誉感、自信心受到影响,艺术活动的实际效果明显打折扣。

(三)社团特色不明显内涵建设不到位

高校优秀艺术社团的建设离不开业务精湛、经验丰富、务实高效的社团负责人,多数高校一般均有一定数量的不同门类的社团,但学校一般不会安排工作能力特别强的多名老师担任各社团的主要负责人,则大都是部分学生骨干摸索着边参与、边学习、边管理。组织与协调能力欠缺不便于社团活动有序高效开展,社团整体凝聚力不高。同时,不少社团缺乏行业专家和专业老师的有效指导,艺术活动细节不够规范,影响了社团专业化的建设,活动质量与创新不够。再者,当今高校师生普遍对专业知识与能力比较重视,但是仅把社团参与作为初浅兴趣、情绪调节、娱乐消遣的业余活动。社团活动的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学术性等方面没有做较多思考与考量。

三、非遗民间戏剧艺术特色社团的建设路径

非遗民间戏剧艺术特色社团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学校社团,因其承载着非遗传承的历史使命,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故其建设应以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线,突出针对性、有效性、可行性。笔者提出以下建议路径:

(一)营造非遗艺术传承氛围

1.非遗文化环境布置

重视环境育人工程,在学校部分楼宇的大厅、楼道、过道、走廊、宣传栏、墙面、陈列室等地区选择性地张贴展示杖头木偶剧的艺术简介、道具图片、演出照片、文化交流活动图像资料等,营造非遗传承文化良好的艺术氛围。

2.传统媒体视听介入

通过校广播台、校电视台、学校网站等媒介宣传,开设杖头木偶剧的文化艺术特色的介绍、经典剧目、专家访谈等栏目。如:校电视台摄制木偶剧文化艺术专题节目,在学校教学楼大厅的电视大屏上循环展播,同时利用学校网站的文化艺术专栏链接传播杖头木偶剧的艺术特点。通过视听体验强化杖头木偶剧艺术的宣传效果。

3.自新媒体触手可及

如今,科技水平日新月异,手机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学习、交流、娱乐等重要的生活方式。手机微信公众号让世界分秒内联系在一起,信息传播急速完成,可以通过杖头木偶剧艺术社团公众号制作推送有趣的木偶剧文化艺术常识文章、文艺演出图片、艺术活动视频等。杖头木偶剧在学生指尖触手可及,共同分享新艺术样式带来的体验乐趣,非常有效地提升了非遗传承的艺术氛围。

(二)举办民间文化艺术演出

在学校大学生社团系列艺术活动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增加杖头木偶剧艺术的展演环节,展演可采取三种模式进行:

1.邀请民间木偶剧团来学校演出

2.邀请民间木偶剧团与学校学校木偶剧社团联合演出

3.学校木偶剧社团专场汇报演出

在校园演出中,根据高校文化艺术审美,将传统与流行相結合、艺术性与趣味性相结合,遴选富有民族特点、青春气息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创新性主题剧目进行展示、表演、互动。通过演出的实践体验与交流,让社团团员在了解本土的文化艺术形式及艺术内涵的基础上,提升木偶剧社团艺术活动的成效。

(三)开设木偶剧艺术讲座

拓展木偶剧艺术特色社团活动形式,邀请地方杖头木偶剧团表演艺术家或民间艺人走进校园,为学校师生开设杖头木偶剧主题讲座。从木偶剧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表演风格、经典作品、重要活动、艺术成果、继承创新等多方面介绍。在讲座的过程中,向师生们展示木偶道具实体,讲解木偶制作的简单流程、木偶造型的的风格特征并进行简单的木偶剧片段表演。高校师生与艺术家们面对面,在聆听讲座以及与艺术话题互动交流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木偶剧艺术,热爱木偶剧艺术,共同探讨高校非遗传承的创新思路,自主提高本土非物质文化艺术传承的担当。

(四)组织“拜师学艺”艺术实践

组织木偶剧艺术特色社团团员利用学校寒暑假走进地方木偶剧团,开展“夏令营”“冬令营”“艺术周”等形式的社会艺术实践活动。首先,社团团员参观访问如皋木偶剧团,进一步了解杖头木偶剧的历史沿革与当下艺术发展状况。其次,社团团员与地方木偶剧团的演员们师徒结对,拜师学艺。艺术家们口传心授,手把手地指导社团团员认识并操作木偶,主要涉及到唱腔的训练与学习、身形步法舞台调度等。

社团团员按照要求进行短期集训,达到基本艺术表演要求后,可参与到木偶剧团的排练、演出、剧务、后勤等一系列艺术活动中,利用一切与木偶剧团演员们接触的机会潜心学习与研究杖头木偶剧艺术,从更高的艺术层面全方位地领略杖头木偶剧的艺术魅力。

(五)开展社团团员志愿活动

为提升地方文化艺术审美水准,艺术特色社团需要提高民族文化服务能力,走出校门,走进社区,走进中小学,走进非遗传承基地。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杖头木偶剧社团在元宵节、中秋节等中华传统佳节期间走进学校周边的龙田社区、竹行社区、新开等社区,与当地居委会联合举办“感悟民间艺术 树立文化自信”系列活动,为社区的戏曲和戏剧艺术爱好者宣传杖头木偶剧的艺术特点,展示木偶剧的经典剧目。

为提升地方文化艺术指导服务水准,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杖头木偶剧社团参与到学校艺术团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中,定期到竹行小学、小海小学、开发区实验小学、竹行中学、小海中学等指导相应中小学开设杖头木偶剧兴趣课程,是在中小学开展非遗传承与文化服务的有效措施,是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民间特色艺术社团传承非遗文化项目的拓展。

如皋杖头木偶剧非遗文化传承重要基地——如皋水绘园木偶表演舞台,定期为市民和游客们表演杖头木偶剧精选剧目,让越来越多的人们感受如皋当地的文化底蕴,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杖头木偶剧社团团员可利用节假日参与到传承基地的剧目表演与文化艺术宣传工作,为地方非遗文化传承贡献应有的力量。

四、结语

我国优秀的民间文化是华夏民族集体智慧与精神追求的结晶,是植根民族文化母体孕育出的艺术典范,继承、发扬和创新传统文化是高校的社会和历史责任。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与时俱进,在与时俱进中知行合一。高校非遗民间戏剧艺术特色社团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发挥着务实高效的推动作用。将社团活动与传统文化艺术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归属感、自信心,加入到非遗传承的队伍中,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张永明.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学校社团活动相融合——以“太平鼓与学校社团”为例[J].北方音乐,2019(07).

[2]冯继.音乐非遗进课堂与文化自信的提升——音乐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探究[J].当代音乐,2020(09).

[3]高平.论特色学生社团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火凤凰”鼓阵社团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06).

[4]王松.高校艺术社团及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化路径研究[J].文化产业,2019(06).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戏曲艺术的重大举措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试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现今社会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