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认知心理学 优化学生管理策略

2021-06-06 01:33刘舒玉
师道·教研 2021年4期
关键词:共同点时机赞美

刘舒玉

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中如果掌握心理学规律,把心理学理念应用到具体的教育管理实践中,利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解决学生管理的问题,对增强教育的实效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下面,笔者以破罐子破摔型学生为例,探讨基于认知心理学规律的学生管理策略。

一、了解“破罐子破摔”行为背后的动机

认知心理学法则也俗称为“脑的法则”,即头脑中的认知观念在指导着我们的行为。每个人都在用自己认可的行为准则来要求自我,只要达到了就会心理平衡。破罐子破摔型学生,一般都在错误行为发生之前,已经被教师、家长、同学或自己贴上了负面标签,那么当他做了错事之后,他会心安理得,让教师束手无策。

破罐子破摔型学生的表现印证了心理学经典的“认知失调论”。其认为人有一种保持认知一致性的趋向,但外部的不一致并不一定导致内部的不一致。要改变“破罐子破摔”就要让这类型学生的认知产生不一致性,体验到认知失调,这是改变破罐子不再破摔的基础。

二、探索转化“破罐子”的管理策略

(一)走近学生,唤醒高自尊

1.在理解的基础上寻找共同點,先跟后带。彼此有共同点,是有效沟通交流的起始点。要想有效交流,必须从两人之间的共同点出发,表达出对学生现状的理解,才能走入他的内心世界,并以此为基础,先跟后带,把他引入你所希望的方向。但要注意的是寻找共同点时尽量以非学习内容为好,更容易走进学生的思想深处。

2.用赞美的方式培养自尊心,先扬后抑。当学生卸下对教师的防御心理并乐意交流后,接下来就要实施“赞美攻击术”,表达你对他的认可,找回原本属于他的那份宝贵的自尊心,提高他的自我认知。赞美时不要让学生觉得虚假,务必真实。待学生的归属感、自尊心提高后,再让其分析自身问题,体验心理失调,学生自然就会产生想改变现状的意愿。

通过赞美培养自尊心,进而引发认知失调仅仅是工作的开始,我们在行为改变之外,还必须阻断他不通过行为努力就恢复平衡的道路。

(二)引领学生,提升行为意识

1.逐级提要求,先小后大。在心理学的社会影响理论中,有一个现象叫“登门槛效应”,认为当个体先接受了一个小要求后,为保持形象的一致性,他可能在随后接受一项重大、更不合意的要求。可见,逐层递增的要求更利于转变学生。不管是什么层级的要求,我们都要考量学生是否能达到这个水平,若要求不符合学生实际,会增加学生的挫败感,不利于转变。

2.引导其承诺,先私下后公开。对学生提要求时,一定要获得学生的认同,也就是承诺,这样他才会自觉自愿去实施。这种承诺可以是教师和学生私人间的,也可以是面对全班同学的。但后者的效果会更加明显,因为当一个人作出承诺时,知道的人越多履行承诺的心理压力也就越大。一般情况下,学生的承诺都是先经历教师与学生私下的约定,然后教师在适当场合下不经意地公开。当然,公开的前提是这个承诺不涉及学生的隐私,公开时是在尊重、和谐的氛围中进行。

(三)推动学生,固化良性行为

1.多元化激励,先远后近。从斯金纳强化理论最基本的形式来说,强化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者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重复发生。在学生表现进步时,要及时进行正强化,而激励是一种非常好的正强化形式。在激励学生的强化物上可多元选择,多方面考虑。同时,激励要依据先远后近的原则,从最终目标的外围出发,最后达到核心目标。

2.注重时机的选择: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在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时,强化需讲究时机。根据强化时间、强化次数可以分为固定强化与变动强化。固定强化是为表扬而表扬,效果不会很好;变动强化更利于学生增强学生的行为动机。简言之,强化的时机要做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责任编辑    李少杰

猜你喜欢
共同点时机赞美
远离否定式赞美
对比找出共同点与不同点
写一句赞美别人的话
漂亮的生日礼物
两个人结婚的最好时机
畅想 把握每一次时机跨越成长
师生互动4时机
把握好“四个全面”的五个共同点
赞美胡子(共4则)
多一句赞美